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爱看读书 >  袁阀 >   第66章 善后

就在袁熙大破青州黄巾之际,袁熙的父亲袁绍也没闲着,公孙瓒帅步骑三万余人进犯巨马水也就是现在的雄安新区。

袁绍遣将崔巨业将兵数万攻围故安不下,退军南还。公孙瓒将步骑三万人追击于巨马水,大破其众,死者七八千人。

随后袁绍在沮授的建议下,重新启用鞠义,随后以弱师诱敌,最终公孙瓒中了埋伏,鞠义率领颜良和高览,出动奇兵对公孙瓒进行了狙击,此战公孙瓒弟弟公孙越被颜良斩杀。

公孙瓒耻于败给袁绍,又进行了几次小规模进攻,最终都被鞠义所败,自此公孙瓒完全进入守势,袁家和公孙家攻守之势异也。

公孙瓒率领败军撤离后,就开始加固幽州城防,防止袁军进攻,不再主动和袁军争锋,如果董卓的斗志是自己迷失了的话,那么公孙瓒的斗志则是,被袁绍打怕后就一蹶不振了。

恰巧此时关中朝廷派了御史大夫赵岐,来河北劝袁绍和公孙瓒罢兵和谈。于是两家各自有默契的退兵修养生息了。

而公孙瓒因为打不过袁绍,开始和刘虞发生小规模摩擦,这是典型的怒其妻而作色于父,一代白马英雄落的这种境地可不悲哉。

但公孙瓒也不是吃亏的主,他开始派遣关靖秘密联络黑山军,以期待黑山军给袁绍添麻烦,来缓解袁绍带给自己的战略压力。

济南城下,袁熙体会到了那种大权在握,主宰生死的感觉。这比罂粟还要上瘾,怪不得历代帝王将相都在夺权倾轧呢。

也许太宗皇帝李世民当时也是如此吧,没办法收手,你想停也有人推着你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在许褚、祝公道还有一众虎卫簇拥下,袁熙、郭嘉、田丰等人,来到城门正式接受青州黄巾军的投降。

四千多冀州骑兵,两千大戟士分列排开。旌旗分明、兵甲整齐间,阵列威严冷冽,冀州军军威给一众黄巾将领极大的威慑。

覃远、黄东两人走在了归降队伍的前面,他们领一众黄巾将领跪下。

“喝!”冀州兵卒长戟敲击地面,齐声呼喊,这就是为了震慑黄巾军。

袁熙清了清嗓子,走上前扶起覃远、黄东两人,朗声道,“诸位!诸位都是青州的豪杰,前者有阉贼逆臣作乱朝纲,导致良民百姓流离失所,误入黄巾歧途。”

袁熙看着默默跪着,甚至肩头颤抖的黄巾将领,明白威压已经有成效。

接着袁熙抬高声音道:“本公子我才干不足,却领青州,全赖众多英杰归附。诸位弃暗归明,都拜司马,各自赏赐财帛田地。覃远、黄东两位立功最大,拜骑都尉,赏赐百金。”

一众黄巾将领,听到赏赐封官这才安心,纷纷表示要效忠袁熙,他们倒不是忠诚袁熙,而是忠诚于袁熙所代表的身后势力和军威。

■■■

曹操军终究没有越过青州地界,徐晃,赵云两人也都徐徐引军,回到了济南。

收编百万黄巾的任务,繁重而紧迫,袁熙立即召集一众下属,在济南府衙议会,除了一干嫡系,还有土鼓县尉易荣、黄巾头目覃远、黄东也在此列。

待到众人都坐定,袁熙离开席位,到了大堂中间,朗声道,“此次平定黄巾皆赖诸位之功,熙代家父感激诸位。”说罢他深深一揖。

众人赶紧推说谦逊一番,袁家二公子如此显贵竟然给他们行礼,他们又是惊叹又是感激,所以也不敢托大。

田丰看袁熙不居胜自喜,也难得地点头,笑道,“公子也确实有居中统筹之功,但强敌还未灭,现今要做的是收编这百万黄巾。”

袁熙和郭嘉有过,相关预案和自己的计算,但还是谦虚问道:“诸位都各抒己见,说说该如何处置,元皓先生也说说我军的状况。”

田丰对袁熙军的大小事务,是了如指掌的,他立即说道:“按覃远供给的情况看,青州黄巾共有三十多万主力,我军收降了有二十五万,其余被曹孟德俘获,或者在连番交战中流散。”

田丰又取来了一份书佐笔录道“收降的黄巾家眷,男女老幼共百万多五千。诸位还要警醒,经过此次出兵,曹操军对我等有了很深的芥蒂,现在我军处在田楷、陶谦的环视之下。”

郭嘉思索着,待到田丰说完,问道:“先生,我军粮秣还有多少?可支撑多久。”

田丰脸上立即挂上苦色,说道,“袁车骑计划分四次,供给我军兵士一年粮食。经公子催粮,袁车骑多发了一季粮秣。平原、济南久经战乱,田地多有荒芜,存粮食不多。如此粮秣只够我军兵士和黄巾降卒用两月。”

袁熙早就考虑到了粮食的紧缺,所以才有前面趁机向曹操借粮出兵的事。不过这一笔军粮不能用到黄巾家眷身上,没有粮食军心不稳,必会生乱。

看着众人忧虑的神情,袁熙强作镇定笑道:“诸位不必担忧,粮秣我有法子解决。”

“公子有何法子?”田丰好奇地问道。

“向父亲陈明收降黄巾的重要,多催冀州发粮。其次,河北甄家多有钱帛余粮,为我姻亲,可向其借粮。再次,冀州多大族豪杰,可以父亲的名义向其多借粮秣。”

田丰一边听,一边计算可行性,虽然不能确定能否支撑到来年秋收,但总算不是揭锅见底,何况。。袁熙。。是主公袁绍。。。

张合适时说道:“公子,二十万黄巾数目不小,要养这么多兵卒,恐非我等能力所及,故择其精锐编练成军,其余当归还田地。”

“是也,如此可积蓄民力,假以时日青州人口也将殷实起来。”田丰赞同道。

“不!”袁熙立即反对道,“青州民风彪悍,聚众就可为兵,当此乱世,正该收拢约束。”

田丰皱眉,劝道,“公子三思,莫说济南平原两郡,即便青州一州也养不起二十万兵卒。”

袁熙知道田丰会错意,以为他穷兵黩武,于是说道,“黄巾久来习惯部曲编制,可依旧编其为部曲管治,再效仿我朝边地‘屯田’,组织其忙时务农,闲时练兵。”

郭嘉先是错愕一下然后拍手笑道:“公子是想效仿齐桓公寓兵于民。如此,不但得百万良民,还得藏于民中的数十万兵卒,何乐不为?”

袁熙再详细说,如何编黄巾为“军户”,如何施行屯田。乱世兵权最大,众人听他这么一说,都觉得可行。

田丰也不禁对他的才思敬服,自家主公这二公子确实乃有为之主,不过可惜了,不是嫡长子,自古长幼有序,唉。

最后经众人商议,黄巾家眷编得十五万多户,都施行部曲编制,分成五千户一部,各设大小头领管治。

等分到田地后,可实施‘民屯’。办法是好办法,可是若想实施,就得靠田丰这样的理政大才了,有些事不是说你说说就能行了,而是需要很多人手去落实和配合的。

在二十多万黄巾兵卒中选取五万精锐,称为“青州兵”,加上其一家编为‘军户’,可少交税赋。这五万兵卒施行‘军屯’,闲时时间训练,忙时务农,是常备军。

另外十五万黄巾兵卒也变成部曲,施行‘军屯’但务农时间多,训练时间少,是为预备军,补充征战中损失的各部兵卒。

五万青州兵的训练由张合负责,另外十五万人交给田丰安置,升任为骑都尉的易荣、覃远、黄东三人协助。

在本次会战中各部损失的兵卒,也都从黄巾精锐中加入补充。

随着黄巾家眷的收编,袁熙感到了文武官的缺乏,郭嘉整一个参谋军师的样子,只是出出主意,这些政务都是田丰在主持,他能力虽强,但这么多大小政务压下来,使得田丰面容憔悴,毕竟田丰在能干也是人对吧。

不是说他叫田丰,他叫荀彧,他叫诸葛亮,这个州或者这个国家就能治理好了,他需要以他们为首的好多人,组成一个公关班子,共同完成这一件事的。

说到青州的人才,袁熙通过回忆,还有此时的打听,知道还是有几个不错的大才的,但不在平原、济南地,所以也急不来。

冀州邺城,州牧府。

袁绍笑眯眯地,将捷报传给一众文武,欣慰道,“元皓、显奕他们,连战连捷啊,看来青州指日可定啊。”

“此乃主公上应天时,下应人心,豪杰英雄纷纷归附,青州当然指日可定。”逢纪拍手笑道。

“是极,主公声威浩荡,海内何人能及?”郭图也奉承道。

袁绍眯着眼,手抚胡须,说道,“那显奕所说供粮一事该当如何?”

袁谭闻言脸色转冷,他跟郭图、辛评、辛毗三人使了个眼神,希望他们使点绊子,给他亲爱的弟弟袁熙。

郭图会意,说道:“二公子大捷实在振奋人心,但要那百万之众的黄巾为何?那些人都是反贼,全部杀了也不为过,如此轻易饶过,实在是助长反贼的气焰啊,二公子虽然英勇,但毕竟滥于仁慈。”

“我军跟公孙瓒交战,需要养十余万的兵卒,冀州富庶,但也不能额外供给百万人的口粮了,否则前方将士吃什么。”辛评也诉苦道。

“此言不妥,元皓与二公子必定思量再三,才收降黄巾。青州之民多有流亡,现今田地荒芜,人口凋零。只要主公分出一年的口粮,则青州平添百万人丁,不出三年必然恢复往日的殷实富庶,还能返供我军粮秣。”沮授据理力争道,不论是为了朋友,还是为了袁绍的霸业。

袁绍也为难,要供给百万人口粮,这数目实在巨大,但如沮授所说,这回报也丰厚。

许攸不自觉地摸向衣袖里,袁熙差人送来的书信,他得暗中相助一把。

经过半响思考,许攸说道:“公则他们说的不错,这百万人的口粮,实在数额巨大,然公与所说也有理,能平添百万人丁,主公的势力就愈加壮大。现攸有一两全之策。”

众人都好奇他能想出什么办法,袁绍也迫切想知道,于是问道,“子远,且说来听听!”

许攸笑了笑,说道,“无他,冀州富庶,民间也殷实,可以主公的名义,向冀州大家豪杰借粮,待青州恢复粮产后,再行归还。”

“善,如此主公不费钱粮,就可平增百万人丁,数万兵卒。”沮授难得的赞同许攸。

郭图眼珠转了转,说道,“不妥,以主公名义借粮,让不知情之人,以为我军困顿缺粮,实在有损主公声望,请主公三思。”

“如今公孙瓒、田楷、陶谦等宵小在旁窥视,能增添我军实力,迅速剿灭这些反叛才是首要,何须在乎他人看法。况且,主公众望所归,天下豪杰知道主公困顿,也只会倾力相助,有谁会讥讽嘲笑!”许攸反驳道。

袁谭向来看不起许攸说做所为。而拿人手短,许攸拿了袁熙和甄家那么多财帛,帮袁熙做了那么多事,早被袁谭认为是袁熙一党,只能力挺袁熙。

袁绍心中天平,还是向着袁熙的,毕竟这个儿子让做父亲的脸上有光不是,他又征询荀谌、逢纪等人意见。

逢纪拱手道:“为了我冀州大业,我原借出十万石粟米。”

审配听逢纪这么说,自然不会落后。“我审家也借出十五万石粟米”

逢纪冷冷看了审配一眼,他们两人向来有小过节,自然不甘落后于人。

荀谌揣摩着袁绍心思,适时道:“我荀家仰仗主公大恩,为主公大业,捐出十万石粟米。”

袁绍闻言高兴非常,笑道,“友若高义啊,真乃德高无私之人。”

其余众人看袁绍表态,自然知道他已经决定,也就不在争辩。

甄家大院。

甄夫人在三子甄尧陪同下,接见了自称袁熙下属的华胥。

华胥拱手施礼,然后递上袁熙的书信,说道,“夫人、三公子有礼了,这是我家公子的亲笔信函。”

甄尧接过书信给甄夫人看了。

甄夫人仔细大量着华胥,不由问道,“还不知道先生大名。”

“在下洛阳人华胥。”

“噢,看先生的打扮是商贾吧,二公子手下还有像先生这样的人。”甄夫人好奇道。

“在下本就是洛阳商贾,蒙受二公子大恩,为公子打理一些产业。”

甄夫人点点头,对那个女婿更加好奇了,于是说道,“请回复二公子,只要袁州牧发出借粮政令,我甄家自然不会比他人少。”

华胥点头带笑,说道,“这个自然,那以二公子名义借的那些钱粮?”

袁熙除了让甄家响应借粮的号令外,还以自己名义向甄家借大笔的钱粮。

袁熙要私下借的钱粮,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使得甄夫人难以决断,于是说道,“数目过大,要二公子以青州长官的名义借,并且要分四次供给。”

华胥搓了搓手,笑道:“这个没问题,那二公子说,跟甄家所属商铺的合作?”

甄夫人立时变得神情严肃起来,袁熙提出借甄家下属各地商铺,为自己提供情报和据点。一旦答应,甄家所属各地商铺就有被袁熙渗透的的危险,这也宣告甄家跟袁熙彻底绑在一起。

华胥也知道甄夫人难以决定,于是说道:“两家还要商议钱粮的详情,在下难免在府上打扰几日,夫人可慢慢思量。”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之桃李满天下迷踪谍影刺刀1937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极品大昏君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凤帝九倾三国:开局被刘大耳逼出山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校花的贴身狂少大唐:我能搞钱,多娶公主合理吧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锦衣春秋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马谡别传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异世枭雄传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人在隋唐:从合成词条开始无敌老子传奇:大道至简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医妃火辣辣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路过漫威的骑士最强炊事兵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朕又不想当皇帝寒门崛起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华兴传坏人笔记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边关渔猎,开局捡到小娇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医入白蛇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巨宋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我在北宋教数学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永乐入梦我教我自己当皇帝穿越东齐,从匪窝杀奔庙堂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大宋:开局金军围城,宰相辞职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我李承乾,在大唐和李二斗智斗勇命理探源【译注】带着基地闯三国边军悍卒:开局被女将军盯上了大明:我崇祯,左手枪右手炮王伦逆天改命称帝谁主噬心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请卸甲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这破系统非要我当皇帝史上第一祸害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大明:人在洪武,复活常遇春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水煮大明开局逼我替兄参军,拒绝后打猎养妻!穿越大秦:红颜助国兴大明锦官梦乾元盛世系统状元一心打猎,皇帝三顾茅庐我在大明洪武当神仙铁血龙骧:从将门遗孤到开国圣主龙吟三国秦世风云录乱世猛卒穿越战国我靠杀敌称霸天下大唐逆子:开局打断青雀的腿!原始蛮荒部落生存记我在古代当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