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爱看读书 >  袁阀 >   霸王

公元187年,洛阳郊外,袁绍家宅院。

袁熙双手背在身后迈步走着,看着这一排排的马车停在自己家门前。

他心中不由想道:“估计这马车们就相当于两千年后的劳斯莱斯,奔驰宝马了吧!”

袁熙伸手摸了摸马车上装饰的绸缎,对着凑在一起聊天的车夫们微笑着点了点头,又缓步向前走去,身后跟着许褚和家丁袁和。

“不对啊。”袁熙转念一想:“母亲不是从叔爷那听说赵忠那老太监打父亲袁绍的小广告么,说他广交豪杰居心叵测。怎么这袁绍刚一回来就来了这么多人,这也太明目张胆了吧。”

其实,袁熙打心眼里其实不想叫袁绍父亲。因为袁绍和他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而且袁绍的相貌威严,竟有些让人害怕,比起父亲来说更像是个领导。家中之事事无大小都是专断专行,但也没有任何纰漏。

袁绍每天基本上都是在和那些个先生们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论事做学问,遇到知己的还同榻而卧,很少有时间陪刘夫人和袁熙兄弟三人。但是只要袁绍一有时间,就对袁尚嘘寒问暖,让袁谭袁熙这俩当哥哥的嫉妒不已。

哎,果然老二身份真是尴尬呢,比如说高洋,杨广,李世民,不就和自己一样嘛。

袁熙也曾经听过袁绍与那些先生之间的谈话。袁绍的举止言谈可以说是十分得体,对问题的见解也颇有独到之处,这让袁熙大为惊讶和不解。

“后人都说袁绍是个多谋寡断之人,但是看起来却不是这样啊,看起来他对任何事好像都有自己的看法,不管这些先生们吵得再激烈,他都是面带微笑的听完,再说出自己的看法,往往还赢得众人的称赞。而且能看出来,这称赞并不是阿谀奉承,大部分人都是发自内心的。”袁熙心中不由想。

“这不到20岁就做县令的人,本事还真是不小。看来以后得改变一下专门从历史角度出发看问题的观点了,就是一跑龙套的都不知道有多厉害呢。”袁熙眺望远处:“看来三国还真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如果历史说得都是真的,那曹操刘备孙权岂不是更牛x了?唉!真的是身临其境才能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啊。对了,刘备,现在是不是正在编草鞋呢?”

袁熙嘴角略一上扬,整理了一下思绪,收起感慨,回内宅练枪法去了。

…………

一群人正在围观袁熙练习枪法。

“显奕进步神速啊!再过几年连我都不是你的对手了哈哈。”袁熙发小曹昂调笑道。

“子修啊,我看你就别再这捧他了,就是过几年,显奕他也未必打得过你啊。”袁熙表兄高柔也插科打诨道。

闻言,袁熙面色一囧。

见此,曹昂和高柔顿时捧腹大笑。

“喂,打住打住!”袁熙微怒:“子修,文惠,你们不要老是答话好不,害的我每次枪法都练不好。而且每次你们都调侃我窘迫才肯罢休,有意思吗?”

曹昂,高柔老脸一红,登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袁熙一想,一个是自己发小,一个是高月亲哥哥,他赶紧找了个台阶:“行了行了!我错了,随你们好了,本公子大人大量!”

袁熙这一顿操作下来,整的曹昂,高柔不好意思了。

…………

翌日,袁绍正房大厅,一帮先生们正在激烈的讨论关于,史记所记载关于项羽宁可自刎谢罪却不肯过江东的一段话。

“吾来念一段话,敢问诸公有何高见,呵呵。”袁绍居正中位说道。

旁边袁熙煞有介事地端坐着。

袁绍手持竹简说道:“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袁绍念完后将竹简轻轻放下,神色不变地说:“吾见何老先生欲言又止,敢问其详?”

何颙微微一笑:“愚以为,此乃真英雄之举也!项羽自出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所向披靡。无奈却中奸人之计,接连战败,正走投无路之时,又痛虞姬之丧,本愿自刎以谢罪,争耐可怜手下一帮文武皆因他而亡,遂不忍,于是逃亡乌江……”

不等何颙说完许攸便起身道:“先生此言差矣!向不闻:‘顺昌逆忘’乎,夫汉兴而楚衰,此乃天意也,岂是人力可为?项羽虽勇,却逆天而行,兵败乌江,实乃大势所趋也。”

何颙倒也不反驳,笑了笑说道:“子远所言甚是,只是于题不符。切勿再言。”

许攸只是觉得项羽配不上“英雄”二字,所以才站起来反驳,没曾想竟然跑题了,老脸一红,摇了摇头便又坐下了。

张邈起身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乌亭长不识英雄,只用一舟一辑来迎霸王,如此**之辱,以项羽之英武,怎肯受之?”

下旁的曹操冷笑道:“非乌亭长不识英雄。”顿了顿继续说:“项羽乃是一匹夫,累败之末,虽勇亦不能再战。而企图避祸江东,却已是强弩之末,焉能东山再起?故自刎谢罪矣。”言语中似乎在帮许攸说理。

毕竟他们也算好基友了。

……

众人议论纷纷,各执己见,袁熙不由心想:“得,这回又弄不出个所以然来了。”

看了看旁边端坐的袁绍,只见他依然是一副神态自若的模样,好似这情形早在他意料之中,这就是袁绍的高明之处了。

“诸公听我一言。”袁绍一句话令论事堂内顿时安静下来,纷纷等待其说辞。

“楚霸王并非有勇无谋之辈,昔日秦兵二十万,而项羽一夜将其坑杀殆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之举更是前无古人,以暴制暴亦是对抗大秦*政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

“后羽自称‘西楚霸王’,政由己出,分封诸侯,希望各方罢兵,从此再无攻伐战乱。此乃仁义之举,又岂是一匹夫所能为?”袁绍捋了捋并不算长的胡须,接着说道,“由此可看出此人并非欲占天下为己有,而是以天下苍生为念,此乃大仁大义也。怎奈韩信步步紧逼,直至乌江口,项羽迫不得已,又恐遗祸江东父老,故自刎以谢罪矣。”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称是,只有曹操面色不变,不屑一顾。

袁熙心想,咱也不能太丢人了,好歹也当了好多年的大汉天才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袁熙行礼后淡淡说道:“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众人眼睛一亮,纷纷齐声叫好。“好一个‘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啊。”……

曹操微微一冷笑,随即转入常态,虽口中称赞,心中却一阵冷嘲:“此诗尚可,但言语中却隐隐透出妇人之仁,此子若领军作战,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袁熙要是知道曹操是这么想的,肯定口吐白沫了。这诗正是南宋女诗人李清照所作。

袁绍听罢觉得这诗不卑不亢,但又觉得有些不对劲,一时间也想不出问题在哪,只是微笑地看着自己的二儿子,毕竟给自己长脸了。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之桃李满天下迷踪谍影刺刀1937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极品大昏君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凤帝九倾三国:开局被刘大耳逼出山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校花的贴身狂少大唐:我能搞钱,多娶公主合理吧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锦衣春秋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马谡别传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异世枭雄传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人在隋唐:从合成词条开始无敌老子传奇:大道至简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医妃火辣辣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路过漫威的骑士最强炊事兵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朕又不想当皇帝寒门崛起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华兴传坏人笔记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边关渔猎,开局捡到小娇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医入白蛇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巨宋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我在北宋教数学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永乐入梦我教我自己当皇帝穿越东齐,从匪窝杀奔庙堂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大宋:开局金军围城,宰相辞职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我李承乾,在大唐和李二斗智斗勇命理探源【译注】带着基地闯三国边军悍卒:开局被女将军盯上了大明:我崇祯,左手枪右手炮王伦逆天改命称帝谁主噬心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请卸甲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这破系统非要我当皇帝史上第一祸害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大明:人在洪武,复活常遇春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水煮大明开局逼我替兄参军,拒绝后打猎养妻!穿越大秦:红颜助国兴大明锦官梦乾元盛世系统状元一心打猎,皇帝三顾茅庐我在大明洪武当神仙铁血龙骧:从将门遗孤到开国圣主龙吟三国秦世风云录乱世猛卒穿越战国我靠杀敌称霸天下大唐逆子:开局打断青雀的腿!原始蛮荒部落生存记我在古代当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