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明年就要退了。”林主任看着陈阳和宋青云两人,开口解释了起来,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你们想想,鉴定《东丹王出行图》,这听起来就是个完不成的任务!这可是五代辽国的宫廷画作,传世孤品。”
林主任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更何况这幅画现在在波士顿博物馆,我们连实物都摸不到,只能通过高清图片来分析。你们说,这不是天方夜谭是什么?”
“而且,”林主任继续说道,“《东丹王出行图》涉及的历史背景极其复杂,需要对辽代政治、军事、服饰、马具、绘画技法都有深入研究,光是查阅相关资料就得花费数月时间。”
林主任说着无奈叹了一口气,双手拍了一下巴掌,发出清脆的响声,“就算咱们鉴定出来为真迹,人家波士顿博物馆也不能承认呀!”
“他们怎么可能轻易承认我们手里的是真迹?这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学术问题,还有经济利益、国际声誉等各种复杂因素。”
“更关键的是,”林主任的声音变得更加沉重,“如果我们的鉴定结果与他们的结论相左,那就是在国际上公然打他们的脸。”
“你觉得他们会善罢甘休吗?到时候引发的学术争议,甚至可能上升到外交层面。”
林主任摇了摇头,“所以说,马老在不知道事情具体情况的时候,极力反对。他不是不想做,而是看到了这件事背后的巨大风险。”
“你们想想,”林主任的语气变得语重心长,“谁想在最后关头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留下污点呢?”
“马老在文物鉴定界摸爬滚打了四十多年,建立起来的声誉岂能轻易冒险?万一出现了什么特殊情况,不仅是个人名誉受损,连带着整个研究所的声誉都会受到质疑。”
“而且,”林主任补充道,“马老现在身体也不如从前了,高血压、心脏病都有,医生一再嘱咐不能过度劳累。这种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对他来说确实是个负担。”
听到林主任这么说完,宋青云心里表示理解了,他点点头,“确实,站在马老的角度考虑,这种谨慎是可以理解的。”
但陈阳虽然心里理解了,可嘴上不饶人,他撇了撇嘴,“那个姓唐的女的,她年纪可没那么老,她不也不同意么?”
“怎么的,她明年总不能退休吧!她才四十出头,正是干事业的黄金年龄,怎么也这么保守?”
“唐科明年要参评特级专家,这种关键时刻,她也不想节外生枝。”林主任无力地说了一句,声音中透着疲惫,“你知道特级专家意味着什么吗?”
“那可是文物鉴定界的最高荣誉,全国也就那么几十个人。一旦评上,不仅待遇会有大幅提升,社会地位也完全不同了。”
林主任最后叹了一口气,“做我们文物鉴定的,想要鉴定一件文物的真伪,要耗费大量时间翻阅各种资料,查证历史文献,对比同时期作品,分析笔法特征,研究颜料成分,平时有多辛苦,你们心里也清楚。”
“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像《东丹王出行图》这种级别的作品,”林主任继续解释,“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需要运气。万一在关键时刻出了差错,那就是前功尽弃。唐科现在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一个失误就可能毁掉她多年的努力。”
林主任向两人一摊手,脸上写满了无奈,“人家两人一个为了退休明哲保身;一个为了往上再走一步,我总不能说什么吧?”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虑,我作为领导,也不能强迫他们承担不愿意承担的风险。”
宋青云和陈阳听完对视了一眼,其实这也在情理之中,倒也可以理解。毕竟在体制内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考虑。
陈阳在旁边低着头,噘着嘴,声音有些委屈,“那我呢,谁理解我呀?”
“我认为......我认为态度是第一位的,”陈阳抬头看看耿老和林主任,眼中闪烁着不甘的光芒,“既然他们想明哲保身,就成全他们呗!”
“但是如果都按他们这么做,那我们永远都在做一些没有挑战性的工作,那还叫什么文物鉴定专家?”
“而且,”陈阳的声音变得激动起来,“如果我们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那怎么能在学术界立足?国外的同行会怎么看我们?说我们华夏的文物专家都是胆小鬼,只会做一些稳妥的工作?”
陈阳越说越激动,“关键时刻,我们要有这个决心和勇气!”
耿老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瓷器与木质桌面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那声音在寂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他缓缓放下茶杯,目光深邃地看着陈阳和宋青云两人:“但他们手里有真本事,如果让我来选择,你和青云;马德禄和唐凤云,我也选择他们二人!”
耿老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严肃:“这种级别的鉴定,必须让他们参加。不是我看不起你们,而是这次的对手太强大了。”
“啊?”宋青云听完直接皱起了眉头,眼中闪过一丝不解和委屈:“这两人有什么过人之处么?耿老,马老在绢丝鉴定方面确实不差;唐科在颜料方面的鉴定能力,也着实出众,但我们也没那么差吧?我们这些年跟着您学习,难道就真的差距这么大?”
宋青云越说越激动,声音都有些颤抖:“我记得上次鉴定那幅明代山水画的时候,我的判断也很准确啊!”
“就是!”陈阳声音依旧有些不服,拍了拍桌子:“我和师叔的专业能力不够格?还是说就因为我年轻好欺负?耿老,您总得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吧!我们这么多年的努力,难道就这么不值一提?”
陈阳站起身来,在办公室里踱了两步:“我承认他们经验丰富,但是专业知识这方面,我们也不是吃素的!”
办公室突然安静下来,连空调的嗡嗡声都显得格外刺耳。林主任的眉头皱成一个“川”字,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耿老放下茶杯的动作比平时重了几分,瓷器与桌面再次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
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三个人的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陈阳,青云,”耿老深深吸了一口气,双手握着茶杯,茶杯的温度透过瓷器传到他的手心,他平静的看着二位,眼神中带着一种长者的慈祥和严厉:“你们先听我慢慢说。”
耿老等两人坐好后,才继续开口:“昨晚宋老得知情况之后,直接就给我打了电话,电话响了很久我才接起来,因为当时已经快十一点了。”
“在电话里,宋老的声音很激动,他跟我说,这次你发现的这幅辽代绢本,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一定要鉴定为真迹。”
耿老的声音越来越沉重:“宋老在电话里哭了,你们知道吗?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为了一幅画哭了!”
说完,耿老长出了一口气,仿佛要把心中的郁闷全部吐出来:“显然,宋老对当年的那件事情,依旧记忆犹新,这次就要打洋鬼子的脸!”
“但想要让洋鬼子承认真迹,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耿老轻轻点点桌面,每一下都像是在强调着什么:“他们会用最挑剔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每一个结论,会用最严苛的标准来质疑我们的每一个证据。”
耿老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更加深邃:“马德禄,大家都知道他是绢丝鉴定专家,在这个领域里,他的权威性毋庸置疑。却不知道他还有一个特殊的本事,那就是可以造纸!”
“造纸?”宋青云听完微微皱了下眉头,脑海中快速闪过一些片段,好像懂了什么。
陈阳在旁边显然没明白其中的门道,一脸疑惑地问道:“造纸?这算什么了不起的技术啊?现在不都有造纸厂么?工业化生产,什么纸造不出来?”
他摆了摆手,语气中带着些许不以为然,“难道还能比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厉害?”
耿老听完陈阳的话,忍不住笑着摆摆手,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小陈啊,你这就想简单了。”
耿老停顿了一下,组织着语言,“马德禄可以造宣纸、书籍用纸,更厉害的是,各个朝代的纸张,从唐宋元明清,他几乎都可以做出来。”
“不是普通的仿制,而是能够完全复制古代造纸工艺的造纸!”
“其中以明清最为突出,”耿老的声音变得更加认真,“可以说他造的明清时期用纸,无论是纸张的密度、纤维走向、还是那种特有的质感,都可以说百分之百和真品一模一样!”
“最关键的是,”耿老放慢了语速,每个字都说得很清楚,“就算是上了现代化的精密仪器检测,碳十四测年、纤维成分分析、化学试剂检验,都分析不出任何破绽!”
“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耿老的声音突然提高了几分:“这意味着他对纸张纤维结构的了解,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能够通过显微镜观察,准确判断出一张纸的年代、产地,甚至是制作工艺的细微差别!”
“最主要的是,他这一手活,现在全国没有人能做到!”
啊!陈阳听到这里,嘴巴微微张开,和宋青云两人不约而同地对视了一眼。陈阳心中暗想:我去,那老家伙居然还有这种逆天的本事!这哪里是简单的造纸技术,这简直就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绝活啊!
宋青云这时候完全明白了,难怪耿老说马德禄是必不可少的人选。在文物鉴定这个行业里,纸张的年代鉴定往往是最关键的一环,如果连最精密的仪器都无法识破他造的纸,那么他的参与对于这次鉴定工作来说,确实是至关重要的。
“还有唐凤云,”耿老看到两人震惊的表情,继续缓缓开口说道,声音中带着一种敬佩的语气,“这个女人更是了不得。她不仅熟悉各个朝代所用的矿物颜料,更厉害的是,她几乎可以完美复制出各个朝代所用的墨迹、矿物颜料的配方和制作工艺。”
“哪怕是那些已经失传的古代颜料,”耿老的眼中闪过一丝钦佩,“她都有办法从其他现存的材料中反推出原始配方,然后重新提取制作出来。”
“可以说,她对古代颜料学的研究,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耿老停顿了一下,看着陈阳和宋青云,语气变得更加严肃:“这次,我们的目标可不是一般的文物鉴定,而是要把这幅《东丹王还塞图》鉴定为货真价实的辽代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