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再发个单章,谈谈晚唐、五代军事制度以及风气变迁的问题。

先从一个故事讲起吧。

后唐应顺元年(934)3月,闵帝遣军攻打凤翔府的潞王李从珂。

李从珂登城痛哭,因为他跟随李嗣源常年征战,战功赫赫,威望较高。军士们见他痛哭,纷纷感泣。而闵帝李从厚虽然是天子,与大家在制度、道义上有君臣之分,但他才二十岁,光没有威望这一点,就注定要完蛋。

于是发生了战场叛乱,部分围城军士倒戈,支持潞王,并突然下手,击败了懵逼中的其他部队。

凤翔虽然解围了,但李从珂也很清楚,要想获得军士们的支持,除了他的赫赫战功带来的威望之外,还需要钱。不然的话,即便将领支持你,普通士兵也不支持。

于是“潞王悉敛城中将吏士民之财以犒军,至于鼎釜皆估直以给之。”

李从珂基本把能拿出手的东西都搜刮出来了,同时许诺至洛阳后,给愿意跟着他造反的士兵,人赏一百缗钱。

闵帝听闻,“乃召将士慰谕,空府库以劳之,许以平凤翔,人更赏二百缗,府库不足,当以宫中服玩继之。”

李从珂赏一百缗,闵帝赏二百缗!

听起来似乎反了,李从珂是造反的人,处于劣势,应该赏得更多。闵帝是皇帝,应该用更小的代价来驱使军士。

但事实就是如此。李从珂在凤翔城头解下衣甲,指着身上的伤疤,遍数自己的战功。

这是威望,这是人心,有时候是可以当钱用的。

反观皇帝李从厚,在武夫们眼里,他算什么东西?打过仗吗?有战功吗?连这些都没有,你有什么资格当皇帝?

也就是说,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身为皇帝的李从厚其实是处于劣势的,所以要赏赐更多。

而开出这么高的赏格了,洛阳军士们是什么反应?

“军士益骄,无所畏忌,负赐物,扬言于路曰:‘至凤翔更请一分。’”

看到没有,禁军将士根本看不起二十岁的皇帝李从厚,被派出去平叛的那一刻,就已经想好要投潞王了,再收一遍钱。

威望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像李从厚当了皇帝,如果李从珂、石敬瑭等人不反,或许还能勉强维持,但也相当危险。

李从珂一反,事情就急转直下。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下,弱者不配当皇帝,什么制度都不好使。

继续讲故事。

李从珂进洛阳前,“帝之发凤翔也,许军士以入洛人赏钱百缗。既至,问三司使王玫以府库之实,对有数百万在。既而阅实,金、帛不过三万两、匹。”

李从珂事先许诺一名士兵100缗钱的赏赐,到洛阳后,问王玫有多少钱,答有数百万缗,差不多够了。但事实上,因为闵帝着急忙慌之下滥赏,钱已经没了,只剩两三万,怎么办?

“有司百方敛民财,仅得六万,帝怒,下军巡使狱,昼夜督责,囚系满狱,贫者至自经、赴井。”

“是时,竭左藏旧物及诸道贡献,乃至太后、太妃器服簪珥皆出之,才及二十万缗。”

需要赏“数百万”,但只有“二十万”,没办法,只能继续收钱,比如以京城所有人的房屋估值,预收数月租金等等,同时修改赏赐标准。

“诏禁军在凤翔归命者,自杨思权、尹晖等各赐二马、一驼、钱七十缗,下至军人钱二十缗,其在京者各十缗。”

许诺的赏赐没能兑现,军士们什么反应?

“军士无厌,犹怨望,为谣言曰:‘除去菩萨,扶立生铁。’以闵帝仁弱,帝刚严,有悔心故也。”

士兵们后悔了,是不是可以作乱呢?

再看另一件事:“军士游市肆皆有骄色,市人聚诟之曰:‘汝曹为主力战,立功良苦,反使我辈鞭胸杖背,出财为赏,汝曹犹扬扬自得,独不愧天地乎!’”

拥立李从珂的军士回洛阳后,得意洋洋,面有骄色。

老百姓聚集起来,痛骂他们,说你们为拥立新主力战,得赏是应该的,但弄得我们被拷打,出钱为赏,你们还这么洋洋自得,好意思吗?

因为禁军士卒家属也在洛阳,痛骂他们的人里,多半有亲戚朋友。于是士兵们也认了,不敢再闹事,只发几句牢骚,说自己后悔了。

但真没有后果吗?当然是有的。

首先,禁军士气低落,不肯力战了,因为皇帝赖账。

其次,支持李从珂的地方将领、军队也没得到赏赐,人人都有怨气。

第三,朝堂人心涣散,文官也士气低落。

第二年,石敬瑭造反,引契丹为援,恶果就显现了。

简单来说,后唐潞王、闵帝的这场皇位之争,把五代军士风气拉到了一个新的下限。

在此之前,没这么离谱。

在此之后,人一旦突破了下限,开了这个头,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五代的风气,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一点一点堕落败坏下去的。

那么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

其实没有主动解决。后晋、后汉、后周三朝做了很多努力,但收效甚微,造反之事依然屡见不鲜。

直到后周世宗郭荣年间,清理北方户口,发现只有1200万人了,民生凋敝,百业俱废,人心思定。经历了血的代价,才慢慢消失的。

而在唐末、梁初北方是多少人呢?

以河北为例。

(一)成德镇。

后梁乾化元年(911),成德节度使王镕遣子德明带37都士兵,从李存勖征讨,这就是3.7万人。而成德镇的总兵力,当不下五万。以中晚唐的兵民比例,成德镇有125万以上的人口,考虑到成德镇有大量的骑兵,实际上可能在140-150万之间。

而天宝年间,成德所辖四州大约有180-190万人口。

安史之乱后,河北确实有战争,但次数少,打的时间也短,整体破坏不大,人口恢复迅速。且黄巢、秦宗权也没波及河北,这个人口是靠谱的。

研究中晚唐历史的学者,比较激进的甚至认为唐武宗会昌年间,全国总人口可能已接近恢复至天宝年间。

成德镇在黄巢之乱后,人口所受损失主要是遭到李克用、朱温侵掠,还未伤筋动骨。

(二)幽州镇。

德宗时,卢龙节度使朱滔“兵五万、车千乘、骑二万、士私属万余、虏兵三千。”

宪宗时,刘济讨王承宗,“军七万”。

僖宗时,李可举围易州,出动的兵力是六万,李匡威打李克用,出动十万步骑。

昭宗时,刘仁恭出动十万步骑。

这些记载里,没有说军队的成色,一般研究而言,因为要抵御契丹、奚人,幽州的正规军当在七八万人之间——朝廷规定的军额是五万五千。

以当时的兵民比例而言,幽州人口至少也有170-180万。而天宝年间户籍人口只有146万余,除了多年和平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加外,还有就是本书提到的大量部落黑户了。

再一个佐证。《太平寰宇记》记载的唐后期幽州8县96乡,比起开元年间是增多的。这就是低频率战争下大体和平时,发展一百多年后的结果。

可以明确地说,幽州镇在黄巢之乱前后,其户口已经超过天宝极盛时期。接下来因为参与高强度的藩镇战争,加上契丹崛起,人口有所损失,但在后梁初年,幽州的人口比起天宝时期,少不到哪去。

从成德、幽州二镇的情况来看,河北人口在黄巢之乱前后,即便没有鼎盛时的1100万,也差不到哪去。黄巢之乱后、后梁建立前,人口有所损失,但并没有伤筋动骨。

到了朱温晚年,河北多次成为主战场,人口损失速度加快。

后晋年间,契丹入河北,大肆烧杀掳掠,这是损失急剧放大的阶段。

河北只是一个缩影。

关中、河南都经历过这个过程。尤其是五代朝代更替,河南遭灾最重,以至于到了后周郭荣时期,整个北方除河东、幽州,竟然只有1200万人。

到了这份上,再头铁的武夫也没话说了,因为他们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损失巨大,妻离子散,家徒四壁,没有一个人是赢家。

再加上五代朝廷不断削藩,为此献祭了好多个皇帝。到郭荣去世前后,成果斐然。于是人心思定,没人想折腾了。

人心思定,就是社会共识,就是价值观,就是社会风气。

再回到之前的故事。

作为镜像对比,赵匡胤其实也赖过账。灭南唐,最终发放的赏赐与战前许诺的赏赐不符,缩水严重。

但武夫们没作乱,认了。有没有发现心气方面的变化?

当然也不是没有副作用。赵二在幽州城下,好好领教了一把阵前讨赏。因为他也赖过账,赵大、赵二兄弟就没一个讲话算数的,全他妈忽悠人,于是临阵邀赏,要你好看。

再说下北宋的军事制度,它是怎么来的。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杀将驱帅之事屡见不鲜。

节度使们有没有想过办法解决?答案是一直在努力。

比如好多人吹嘘北宋压制武夫的训练、后勤、指挥分离,其实中晚唐节度使已经搞了。

在大一点的藩镇,都教练使是最先出现的,把士兵的训练权拿走了。

随后出现了供军使,把后勤供应权拿走了。

接着都虞候司的设立,将领们不出征时,到都虞候司打卡上班,接触不到军队。

其实和北宋差别不大了。

幽州李全忠作乱,是因为他带兵出征,在易州被义武军击败,班师时惧怕责罚,半路造反。

因为主力都被李全忠带走了,留守幽州的兵少,节度使李可举绝望之下,全家自焚。

李全忠为什么不等回幽州后再作乱?万一留守幽州的兵拼死防御,你破不了城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他回幽州后,就要交卸兵权,作不了乱啦。

广德二年(764),诏令河中藩镇兵西行,抵御吐蕃。部队集结起来了,当天晚上,“军众喧噪,劫节度使崔寓家财及民家财产殆尽,皆重装而行,吏不能禁。”

再有就是着名的泾原救火事件,有人故意在城外纵火,骗节度使段秀实集结部队去救火,以便作乱。段秀实不上当,天明后把昨夜要求救火的人全杀了。

这些事件说明,中晚唐时朝廷、节度使一直在想办法制度创新,约束士兵。这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比如训练权、后勤权、调兵权都被幕府收走了,衙将平时接触不到部队,造反很麻烦,只有想办法接触部队,才有那么一丝机会。

五代朝廷,枢密院的出现,更是完善了都虞候司的职能,兵将分离,制度十分完善。

那么,为什么还三番五次有人造反呢?因为制度只能防住大将,防不住士兵造反。

天成元年(926),邢州左右步直兵赵太等四百人作乱,“据城自称安国留后。”

赵太只是一个大头兵,聚了四百人,就占了邢州,嚣张不嚣张?伱防得住吗?

大头兵皇甫晖打牌输光了,又借不到钱,一怒之下造反。防得住吗?

当时将领们可都是劝你不要反的,结果一刀一个,像杀鸡一样杀掉。

这就是风气,风气,风气!

我为什么总在书里强调,因为直到现在还有人拿其他朝代来套晚唐,可笑不可笑?写了400万字了,都像第一次看书一样,前面的都失忆了。

难道你只关注主角占了多少地盘?其他全都自动略过?

主角不占地盘,战线没有进展,那就是水,水得丧心病狂。

主角占了地盘,有进展了,才叫不水。老实说,写战争场面,我写得很快。相反,写有些人认为水的章节,才真耗费我的时间。

最后说下主角怎么操作。

其实不得不提一下朱温这个人。

在他晚年猜忌杀功臣前,他的部队是很少有人叛变的。杀功臣后,叛的也是将领,而且是地方部队,他的禁军依旧稳如泰山,士兵作乱极少,甚至接近没有。

这是极其不容易的。

朱温开创了后梁,建立了制度,并且慢慢完善。但话又说回来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制度比朱温还完善,为啥人家那么多人造反?

答案我以前讲过,威望。

朱温的部队不是继承来的,是他白手起家拉起来的,和主角一样,威望较高。

而朱温治理地方也不错,税率是整个五代王朝最低的,还给百姓租牛,让中原缓了过来。

威望,威望,威望,重要的说三遍。

即便拿北宋的军事制度,套到唐末、五代前期,那也是约束不住这帮武夫们的。

制度是要人来执行的,社会风气会影响人,社会共识也会影响人。

制度有作用,但绝对不能认为有了制度就安枕无忧,那大错特错。现代社会都有你法我笑的事情,在人执行制度的时代,社会风气和共识的影响是巨大的。

明代的社会风气如何,大家都知道。明朝制度恰恰不允许文官如此欺负武人,但在社会风气的加成下,文官就是做到了。制度有用吗?被玩成啥了。

主角为什么要在士兵中增加威望?

恰恰就是他知道光靠制度约束不住这些武夫,必须个人威望与制度相结合,才有可能产生效果。

朱温其实很厉害。他也是威望与制度相结合,到死禁军都没乱,甚至他儿子时,禁军也还算听话。

后梁比起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在这方面的表现是出众的,说白了还是和朱温白手起家有关。而且当时风气还相对纯洁,没有经历后唐末年刷新下限的事情,武夫们还没有“将益骄”、“士益堕”。

我以前写过一个对比汴梁禁军和神策军的单章,时间曲线几乎完美吻合。

朱温一手创立的汴梁禁军,在后梁至北宋六个朝代的“传家宝”式传递中,战斗力愈发下降,士气愈发下降,风气愈发败坏。

到北宋开国时,存在六十多年了,敢拼命的少了,亲党胶固的老油子、混子多了,战斗力不行了,同时武夫们的心气也不行了。

与之对应的,是整个北方社会经济的崩溃,人口锐减,全社会风气、共识的转变。

到了这个时候,赵大才能顺理成章地将这头已经体力大衰、失血过多的武夫怪兽关起来。

你让他到后唐、后晋时这么做试试看?

算了,不写了。

写这么多,还是有人会拿其他朝代来套唐末,拿什么什么朝代的制度来说事,而不考虑时代背景、社会风气。就这样吧。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之桃李满天下刺刀1937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极品大昏君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校花的贴身狂少大唐:我能搞钱,多娶公主合理吧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医妃火辣辣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最强炊事兵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寒门崛起全军列阵我在洪武开商铺乱世枭臣穿越之温僖贵妃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铁血大明调教大宋汉末召虎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我在大唐开当铺大唐一品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华兴传坏人笔记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边关渔猎,开局捡到小娇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医入白蛇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汉疆喋血风云录带着漫威回北宋历史中的酒馆大宋伏魔司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真理铁拳岂独无故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大周第一婿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冰临谷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大唐躺平王三藏还俗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大楚武信君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大乾风云起苍穹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寒门状元路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铜镜约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唐代秘史衣冠谋冢英烈传奇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明朝的名义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锦衣血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