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单闻言不由一愣。
这句话立刻就得到了旁边其他人的响应。
“田单大人,您如今是整座即墨城的主心骨,还请登基吧!”
“咱们城里的大齐军民真的太需要一个好消息了。”
到后来,几人直接整齐划一地开口。
“大人,请登基!”
田单陷入漫长沉默。
齐王,谁不想当?
哪怕是现在这只有一点点地盘的齐王,也是王!
几秒钟后,他摇了摇头。
“各位,我虽然是田氏不假,但我早就已经出了大王五服,哪里有资格担任这个齐王呢?”
“大王的子嗣纵然被屠戮殆尽,但我们还可以从宣王、甚至威王在世的子孙中去寻找合适的人啊。”
说到这里,他看着明显失望的诸多部下,加重了语气。
“还请各位放心,我田单无论如何也要保住即墨,和即墨共存亡!”
话音刚落,一匹快马就从城外狂奔而至。
乐毅对即墨的围攻是很传统的围三阙一,甚至比围三阙一还要更松一些。
即墨城里的百姓不但能外出砍柴打猎,甚至还能种田!(《史记》里真这么说的)
传递个情报什么的,自然就更不在话下了。
这名使者带来了一份惊天情报。
“大王之子田法章殿下已经在莒城登基,为大齐新王!”
众人闻言,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有了新王,大家就有了主心骨。
有了旗帜,大家就能更好地奋斗!
田单也松了一口气,露出庆幸表情。
若当真答应了称王,如今田单的地位要多尴尬就得有多尴尬!
田单露出笑声,大声对着面前齐国众人道:
“各位,大齐新王诞生,燕国灭亡我们的图谋绝不会得逞!”
“现在,是我们继续固守即墨,坚持抗争的时候了!”
众人闻言,纷纷大声应是。
“田单大人说得太对了!”
“大齐必胜!”
城外,乐毅也得知了这个消息。
对此,这位燕军统帅只是淡然一笑。
“由他去。”
有燕国将军疑惑地问道:
“大将军,我们难道不应该集中兵力围攻莒城吗?”
那里可是新齐王所在。
乐毅笑了笑,温和地开口:
“齐国还存在,这对我们来说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三国世界中,张飞哈地笑出了声。
“这个乐毅是不是受刺激脑子坏掉了,怎么连这么糊涂的话都能说出口?”
下一秒钟,所有人的视线就都集中到了张飞身上。
关羽美髯飘起,怒道:
“你这夯货,又在胡说八道些什么东西!”
张飞下意识地缩了一下脑袋,讪讪道:
“咱也没说错啊。”
刘备摇了摇头,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笑呵呵地开口道:
“三爷有所不知,乐毅留着齐王在,其实是一招妙棋。”
“之前齐国吞并燕国,被天下诸侯反制。后来齐国吞并宋国,被五国伐齐。”
“这说明在那个时代,只要有一个大国被吞并,其他国家就一定会做出强烈反应。”
“可现在齐国没有被燕国吞并,那其他诸侯国对燕国的忌惮自然也就会少很多了。”
“啥,这也行?”张飞忍不住提出质疑。
“这齐国可就剩两座城邑了!”
诸葛亮羽扇一摇,笑道:
“剩两座城邑不假,但这两座城邑都是齐国五都之一啊。”
“五都剩二都,从这个角度来看,是不是会觉得齐国实力尚存一部分呢?”
关羽赞许地点头:
“乐毅就是故意把这两座城邑留着,好安其他诸侯之心,不让他们忌惮和针对燕国。”
“等燕国彻底把占领的其他绝大部分齐国城邑消化完毕,再来对这最后两座城池动手就简单很多了。”
刘备嗯了一声,笑道:
“乐毅这种灭国方式,看似拖泥带水毫不爽利,实则步步为营根本就不给齐国人翻盘的机会。”
“莒城和即墨,看似在进攻,实则以攻代守。看似无力灭亡齐国,实则在悄悄消化齐国。”
“高,实在是高啊!”
诸葛亮羽扇又是一摇,笑呵呵地说道:
“这也是臣为何会自比管仲、乐毅的原因。”
“这两位可是真正的大才啊!”
张飞这才终于听明白了,忍不住发出感慨。
“这些个家伙,简直是一个比一个更加阴险啊,咱老张服了!”
金幕中,新的画面正在呈现。
燕国下都武阳,东宫。
骑劫气愤地对着太子姬平道:
“殿下,那乐毅根本就是无事生非,知道臣是东宫将领就拼命打压臣!”
坐在上首的姬平闻言,表情顿时变得阴沉,极为不满地开口道:
“乐毅实在是太过分了,竟然连一点点功劳都不愿意分润给本宫的人吗?”
“本宫这就去父王那里好生说道此事!”
气愤之下的姬平很快就来到了王宫中见到燕王姬职,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通,随后又道:
“父王,那乐毅率领重兵在齐国,明明莒城和即墨唾手可得却迟迟不下,儿臣觉得他就是居心叵测!”
“还请父王撤换乐毅,让其他将领负责领兵征伐。”
姬职听着听着,眉头皱了起来,露出愤怒表情。
“你这逆子懂什么!”
“乐卿的所作所为都是出自寡人授意,哪里有你来质疑的份!”
“现在滚回东宫去好好反思,今后不要再做这种嫉贤妒能的事情!”
被骂了一顿的姬平既气愤又沮丧地离开了。
坐在马车中,姬平咬牙切齿。
“乐毅,我虽不知道你用什么方式蛊惑了父王,但等我登基之时,便是你死亡之日!”
诸多弹幕随之飘过。
【秦始皇嬴政:说起来,这个姬平也能算是一个败家子了。】
【汉武帝刘彻:愚蠢,真是愚蠢到极点。】
【光武帝刘秀:乐毅这其实都已经是阳谋了,怎么姬平就是看不出来呢?】
【昭烈帝刘备:乐毅的计划若是成功,姬平作为燕国太子和将来的燕王也能享受到好处的呀。】
【宋太祖赵匡胤:所以还是那句话,永远不要觉得身居高位者就都很聪明,尤其是这种依靠血脉的王族更是如此!】
金幕中的画面此刻切换到了邯郸。
赵国王宫大殿。
赵何神清气爽地坐在王位上,让太监缨贤宣读旨意。
“平原君赵胜尽忠职守,功劳甚巨,今特命为大赵相邦!”
“命廉颇、赵奢……为将军。”
“命蔺相如为下大夫……”
听着这份旨意,赵何嘴角笑容完全无法掩饰。
上个月,一个绝佳的好消息传来。
前不久刚刚弄垮李兑的新相邦韩徐为,病死了!
韩徐为一死,国政大权彻底回到了国君赵何手中。
这位已经在位十五年的赵王,终于真正意义上掌握了赵国的最高权力。
赵何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一批忠于自己的将军、大臣们提拔起来。
有这些忠臣良将的帮助,赵何再也无需担心任何人能威胁到自己的王权了!
【正所谓好事成双,当赵何真正掌握王权之后,他又意外地获得了一个好消息。】
太监缨贤这一天神神秘秘地带着一个宝箱进入王宫。
“大王,您猜猜这是什么?”
赵何忍不住好笑道:
“这不就是你送给寡人的礼物吗,还能是什么?”
“朕猜是某个金制器皿,又或者是玉佩之类。”
缨贤哈哈一笑,非常得意地开口道:
“这是奴婢花了整整五百两黄金才买到的宝物。”
“五百两黄金?”这下,赵何是真的有些惊讶了,“何物竟能如此贵重?”
纵然是对赵何来说,五百两黄金也绝对不是一个能无视的小数字了。
缨贤越发高兴,打开了箱盖。
“大王请看!”
赵何凑近一看,发现是一块玉璧。
这玉璧通体完美无瑕,入手极为温润,有一种淡淡的凉意。
赵何仔细看了一会,脸上的震惊表情越来越浓。
以他作为赵王的眼光,竟然都无法从这块玉璧上找到哪怕一点点瑕疵!
“缨贤,此玉何名,你从哪找来的?”赵何震惊开口。
缨贤见状,自尊心得到了极大满足,笑吟吟地开口道:
“大王,此玉名为——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