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和谈派的代表人物,赵明宇亲自主导了这支谈判小队的组建工作,成员基本都是由他挑选确定。
这其中有承宣布政使司衙门的一位参政、一位参议,有南昌府衙的一位同知,有提刑按察司的一位副使,还有江西地方卫所军的两名指挥使。
毫无疑问,这些人员基本都是与赵明宇关系交好,甚至有人本就是由他一路提拔上来的,算是他的忠实拥趸。
赵明宇的选人看似照顾到了方方面面,文武兼备,但明眼人却会察觉到,这支谈判队伍中并没有江西都指挥使司的人。
虽说都指挥使司和卫指挥使司都是明军的指挥机构,但这两者是从属关系,有职权高下之分,照理说地方卫所军都要遵从都指挥使司衙门颁布的指令。
但都指挥使司这边是态度明确的主战派,绝大部分人并不愿意支持和谈。如果不是赵明宇位高权重,恐怕早就有人站出来指着他鼻子骂了。
而卫指挥使司的立场就没那么坚定了,其中相当一部分江西本地出身的官员,就认为赵明宇的方案才是化解危机的正道,愿意站出来支持他主持的和谈。
毕竟海汉军目前在江西所占领的这些地方,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瓜葛,甚至其中有些人早就接到了自己家族的请托,已经答应了不会参与抵抗海汉的军事行动。
赵明宇自知无法说服都指挥使司那些人,只能退而求其次,拉拢卫指挥使司这边,让一部分手中握有兵权的将领站在自己这边。
谈判小队的组建过程中充满了各种妥协和利益让渡,如果不是局势已经火烧眉毛了,官场上的这些隐蔽争斗或许还会持续更长时间。
当然了,如果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承宣布政使司在近期并未起到应有的指挥协调作用,江西各地州府都是各自为战,在被海汉军击溃的过程中,几乎完全没有得到任何支援。
而隶属都指挥使司衙门的武官们,大概会认为赵明宇才是那个导致抵抗行动分崩离析,一再贻误战机的罪魁祸首。
但明军在江西战场连战连败,且朝廷也在组织跟海汉的停战谈判,可谓是大势所趋,所以目前南昌城内和谈的呼声更大,才会让赵明宇有了出面主持和谈的机会。
六月二十八日,赵明宇等人离开南昌城,乘船沿赣江而下,很快抵达了会面地点。
在中间牵线搭桥安排这次会面的,是庐发行驻南昌的掌柜。战乱时期,也只有极少一部分人员能自由往来于两个阵营,而已经投靠海汉的庐发行,算是目前能得到两边信任的特殊存在,便正好起到了这样的桥梁作用。
双方议定的会面地点,便是前些天石成武部在行军途中遇到明军溃兵的赵家庄。
石成武当时需要协调与其他两路人马的进攻计划,便停留在赵家庄设立了临时指挥部,顺便出兵清剿附近区域的溃兵,保障赣江航道的安全。所以双方的谈判会面,便顺理成章地安排在了此处。
赵明宇对于赵家庄这个地方也并不陌生,除了这地方恰好与他本姓一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每次乘船出巡,来回均会经过赵家庄,有几次还曾在这里靠泊补给。一来二去,他也就结识了庄上管事的一些人。
然而这次到了赵家庄,前来迎接的却不是他认识的老庄主,而是庄主的长子赵淦,以及数名海汉军官。
赵明宇随口问道:“赵老庄主怎么没来?身子一向可好?”
赵淦脸色阴郁应道:“回大人,家父前些日子不幸因故遇难,这才下葬了没几天。”
赵明宇愕然问道:“因何原因?”
赵淦道:“从饶州府撤过来的明军溃兵,到庄上索要补给,劫掠财物,家父与其起了争执,便被那兵头拔刀砍倒,伤重不治!”
赵明宇叹了口气,想说点什么,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最后只挤出“节哀”两个字。
像这种溃兵在民间行事不端的情况,近期已经接到不少告状,但官府自顾不暇,早已经管不过来了,赵家庄碰上了也只能自认倒霉。
海汉军官随即将赵明宇一行带到庄子里,原本的庄主大宅如今已被征用为指挥部,老庄主曾陪赵明宇喝过茶的会客厅,如今也变成了挂满各式作战地图的参谋部。
赵明宇在这里终于见到了此次会面的正主,年轻的海汉将领石成武。外界传闻这位子承父业的将领还不到三十岁,但已在最近几年立下了赫赫战功,如今总算是见到了真人。
石成武是非常务实的人,在见到赵明宇一行后也没有多客套,便带领他们来到临时设置的会议室开始了谈判。
石成武道:“一个多月之前,我就已经劝告过你们,应当及早停止抵抗,配合我军接管江西。当时你们如果能听进去,或许可以从我这里争取到比较好的交换条件,但可惜的是你们并没有珍惜机会。此一时彼一时,你们终于意识到这场战争不可能翻盘了,想要停战和谈,我也很想听一听,你们还能拿出什么样的条件来。”
赵明宇道:“石将军此言差矣,我等身为大明臣民,替天子治理地方,遇异国武力入侵,自然是要尽职尽责抵御外敌。至于成与败,非我等所能决定,但求问心无愧!本官来寻求和谈,不是为求自保,而是为国为民,避免战乱造成更大的损失!”
石成武道:“赵大人说得倒是不错,只可惜并不是人人都是你这般想法。寻常百姓只想过安定的生活,并不在乎是谁在统治这个国家,你所维护的大明正统,在许多人眼里,或许本就是该退出历史舞台的旧制了。”
赵明宇反驳道:“若非贵国挑起事端,江西百姓又怎会陷入战乱?”
石成武道:“但拿起刀枪屠戮江西百姓的人,却是那些本该负责保护他们的明军。如果不是我军进驻,这赵家庄上上下下几百口人,恐怕早就被贵国的溃兵给祸害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