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报看报!最新消息!我军江西大捷!战线已推进至南昌城下,大明又要投降咯!”
一名十多岁的少年报童穿行在人群中,口中大声呼喊着今天头版头条的内容。他高举的手里是一份今早刚出版的《海汉时报》,随着他手臂的挥动,空气中散发着报纸油墨的独特气味。
不得不说这样的宣传语非常有吸引力,不时便有路人掏钱买上一份,要赶紧看一看来自前线的最新战报。
孟锦风端坐在城中某处茶楼的二楼临街位置,自然也能清清楚楚地听到报童的叫卖声。他叫过一名店小二,掏钱让其下楼代买一份报纸上来,多出的钱便是打赏。
店小二见孟锦风出手阔绰,喜滋滋地去了,不多时便快步上楼,双手奉上了报纸。
这个地方还是岳仕宗介绍的,据说这间茶楼每日汇聚了城中的三教九流,可以接触到方方面面的人物,同时也能方便地收集各种信息。
虽然这对眼下的和谈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不过倒也有助于孟锦风能快速了解海汉的社会状况和民间舆论。这是当初岳仕宗刚来杭州的时候,自行摸索出的一套法子。
孟锦风接过报纸,赶紧翻看了有关江西战况的报道。果然当地战局并没有出现奇迹,局势在继续朝着不利于大明的方向发展,由当地官府控制的地盘已经收缩至距离南昌城仅几十里的地方。
据报上所公布的消息,在南昌城之外的广阔区域内,已经几乎没有成建制的明军了。而江西现有的兵力,大约只有战前的五分之一不到,且基本都集中在包括南昌城在内仅剩的几座城池中。
目前海汉军已经基本掌控了江西局势,并且已经在多个州府新成立了地方管委会,以取代大明官府的职能。
像易主时间较早的九江府等地,因为基本没有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当下已经逐步开始恢复到战前的正常秩序,社会生产生活都在回归正轨。
唯一让孟锦风觉得值得期待的好消息,是左布政使赵明宇正在与攻入江西的海汉军进行和谈,双方的交战行动都已暂时停止,这多少算是为大明下一步的应对争取到了那么一点缓冲时间。
但孟锦风跟海汉打过交道之后,心里也很明白,江西那边的和谈并不见得管用,顶多算是当地官府被逼出来的自救措施,但海汉是否真肯就此停战罢手,恐怕还是得看执委会的态度,而这正是自己来杭州的主要使命。
可孟锦风感到很无奈的是,海汉执委会对于和谈一事似乎兴趣不大,特别是在江西战局对海汉极为有利的情况下,执委会的大人物们显然已经抱定了要吃掉江西全境的打算,又怎么会轻易在这个时候主动罢手。
他到杭州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细数下来,前前后后与海汉执委会的正式会面,也才仅仅三次而已。
而这三次的会晤,与他见面的海汉高官次次不同,足见对方并不十分重视和谈本身,更像是谁有空就谁出面应付一下。
在这样的谈判氛围中,自然无法谈出什么卓有成效的结果。每次孟锦风提到停战一事,对方都只说“考虑考虑”,显然是要让大明这边拿出更具吸引力的交换条件才行。
然而孟锦风离开京城的时候,朝廷交代给他的谈判权限,却并不包括海汉所提的要求在内——无论是索要江西全境的归属权,还是大明不得再以任何形式对抗海汉的军事行动,像这类苛刻的停战条件,孟锦风显然都无法答应下来。
他对于谈判设定的预定目标,其实是与千里之外的江西左布政使赵明宇相似,就是尽可能为大明在江西保留住一席之地。
这不是为了日后组织反击夺回江西,而是让大明保存最后一丝颜面,这样至少可以对内宣称,今后将是两国共治江西,而不是大明彻彻底底丢了这块领土。
虽然这不免有些自欺欺人的味道,但在当前这种局势下,孟锦风认为这或许就是通过谈判所能达成的最理想结果了。不管是对朝廷,还是对江西当地官府,也算是一个过得去的交代。
但哪怕就是这样妥协意味十足的目标,目前看来想将其实现也是近乎奢望。从报纸上这篇报道来看,孟锦风没有读出半分海汉想要停战的意图,通篇都在讲述海汉在当前局面下所拥有的巨大优势。
甚至就连没多少文化的报童,也会将“大明又要投降”这样的话语当作宣传口号。似乎在海汉百姓看来,大明的一败涂地只是再正常不过的结果。
孟锦风一边看着报纸,一边也在听茶楼里的茶客们讨论时局,最热门的话题当然就是今天头版的江西局势。
便听一个粗嗓门说道:“各位,以我之见,这停战谈判实属多余,领军的石将军就该一鼓作气,打下南昌城,何必多费唇舌。”
另一人应道:“兄台此言差矣,那南昌城城防坚固,要打下来也应该颇费手脚,说不定还会让我海汉军遭受不少死伤,若能劝降对手献城投降,岂不是可以省去中间许多麻烦?”
粗嗓门道:“你们读书人就知道琢磨怎么劝降,殊不知行军打仗,有时候劝降并非最佳选择,就得以力贯之,让敌人认识到我海汉军的天威!”
“你想想看,要是所谓的坚城南昌也被我军一鼓作气攻下来,试问今后明军踞城而守的信心,是不是会大打折扣?”
读书人辩道:“既然如此,就应该先攻南昌,以儆效尤,而不是打完江西其他地区之后,才集中兵力攻打南昌。”
两人意见不一,各执己见,都没法说服对方。不过这里的茶客互相熟识的不少,所以很快便也有旁人听到了加入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孟锦风竖着耳朵听了一阵,嘴角不禁露出一丝苦笑。这些茶客虽然是在辩论,但他们讨论的焦点只是要不要与大明进行停战和谈,而不是战局的走向问题。
很显然在这个话题的讨论过程中,没有任何人会认为大明还有什么翻盘的希望,无非是挣扎之后被征服,还是放弃挣扎,乖乖选择俯首称臣的差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