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后,吴珊珊再次以全科满分成绩,从初一跳级到初三。
1980年秋,吴珊珊直升一中高中部,成为年纪最小的高中生。
上了高中之后,吴珊珊退出少年宫。
平日里上学,教导小军学习和武艺。
周六周末和寒暑假往返上海和苏州,将服装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今年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二个年头。
个体户已经全基本放开,各色店铺犹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可谓百花齐放。
就连一向谨慎小心的黄玲,都紧紧抓住机会,开始接外贸公司的单子。
她手艺精湛,经常趁着空闲时间织毛衣帽子或是坎肩类的毛线用品。
还有宋莹,她手艺没黄玲那般精湛。
不过也会织些杯垫、帽子、手套之类的小件用品,等吴珊珊去上海时,就将她们的东西带去外贸公司交货。
渐渐的她们手头上攒的钱越来越多。
张阿妹没这种手艺,看着街坊邻居赚钱她也眼热,便在家里养起了鸡鸭。
除了吃肉吃蛋外,还可以拿出去卖。
她所在的轮胎厂和黄玲宋莹的棉纺厂一样,因为人员臃肿问题,不得已适应“留职停薪”政策,搞得人心惶惶。
家里条件好了,国家又取消了限购,吴珊珊就给家里也买了台电视。
张敏和小军看新闻,学英语,不需要再天天地往林家跑。
除了生意外,吴珊珊的写作一直就没有停下来,上了高中之后,风气越来越自由开放,她便开始投稿长篇小说。
反正能搬到明面上的挣钱渠道,吴珊珊就一直明目张胆地做。
估计现在小巷里街坊邻居都知道,吴珊珊赚了不少钱。而且还有人暗戳戳地打听,吴珊珊就笑笑不说话。
有人羡慕有人眼馋,也有人曾试着给吴珊珊使绊子,都被她无声无息解决。
吴珊珊在学校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甚至将成绩第二的同学远远甩在身后,高中班主任了解吴珊珊的情况。
知道她在假期赚钱,还投稿写作。
生怕这些琐事会影响到她的成绩,把人叫到办公室苦口婆心劝了好几次。
后来见吴珊珊成绩没影响,便不再劝,而是从各种渠道找复习资料。
又在假期时一股脑儿地塞给吴珊珊。
还交代说些资料和题让她要好好做,等开学回来是要检查的。
吴珊珊哭笑不得,看在班主任好心的份儿上接了过来,认认真真完成。
除了操心同学的学习外,高中老师那双眼睛像是探照灯一般,紧紧盯着班级的男女同学,就怕他们早恋。
一旦哪位男同学和女同学走得近些,老师的雷达立刻会被触动,全方位无死角地开始盯着他们。
有老师还悄悄地听墙角,打埋伏。
老师紧张,家长们同样绷紧神经,吴珊珊成绩优秀,所以比她低一届的庄图南经常来吴家向她请教题目。
每次黄玲都紧张得不行,庄图南回来以后她都要拐弯抹角地试探一番。
时间长了,庄超英发现了她的异常。
黄玲把憋了许久的话终于说出来,庄超英听完一怔,随后笑着摇摇头:“就算图南有那个好奇心,珊珊也不会。”
“你就这么肯定?”黄玲有些纳闷。
“嗯,一来珊珊年纪小,二来她的心不在这些事情上。图南也顶多就是崇拜珊珊,等他长大些就明白了。”
庄超英话虽这么说,可心里怎么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黄玲听完倒是松了一口气,她挺喜欢珊珊的,不仅学习好、还长得漂亮又能干,老吴倒是生了个好女儿。
庄图南丝毫不知道他爸妈的担心,只要有时间就来找吴珊珊。
借笔记、借资料和试卷,有时候是看吴珊珊剪辑的英语和小说报。
他正在很努力的追赶吴珊珊的脚步。
只可惜吴珊珊的目光不在他身上,她拿他当邻家弟弟一般照顾。
1982年7月,吴珊珊参加了高考。
一个月后,吴珊珊收到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和免费入学证明。
与此同时,苏州一中还为吴珊珊举行了全国高考状元的庆功宴和采访节目,吴珊珊都一一参加。
学校发的五千元的奖金,吴珊珊留了一半给小军上学生活用。
因为吴珊珊是第一个从小巷里飞出去的金凤凰,而且还是这一年的全国高考状元,所以名声极其响亮。
她用过的书和资料,还有笔记,都成了非常值钱的东西。庄老师看得眼馋,亲自来吴家借过去誊抄了一份。
还有那些积攒几年的高考试卷,就连庄超英都啧啧称奇,直呼好家伙。
然后拉着庄图南开始做题讲题,庄图南的日子忙碌得不行。
有了吴珊珊这个盛名在外的高考状元,小巷里的孩子都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就连调皮捣蛋的林栋哲都安静下来。
让原本还操心林栋哲前程的宋莹和林武峰夫妻两人开心的不行。
隔日两人买了罐头和麦乳精来吴家。
1982年秋,棉纺厂小巷出现了第二位名牌大学生,庄图南,他以优秀的成绩考进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
庄超英和黄玲夫妻俩乐得见牙不见眼,在古城的酒楼中请客吃饭。
吴珊珊彼时大一暑假放假,正好赶上时候,也参加了这次庆祝宴。
回家后张敏来找吴珊珊,她比庄图南低一届,去年擦着分数线进了一中,明年七月份就得参加下一届高考。
“珊珊姐,你帮我参考参考,我明年该报什么学校和专业?”
张敏成绩中等偏上,要是一直保持或明年再进步一点,报考一本院校完全没问题,吴珊珊看了下她以前的试卷。
给她列了几个学校和专业,有苏州本地大学的,也有上海和北京的。
“还有一年时间,你可以好好考虑。”
张敏点点头,有些羡慕道:“珊珊姐,你可真厉害!”
说着托着腮帮子嘟囔一句:“我要是有你一半的厉害就好啦。”
“你现在就很不错。”吴珊珊鼓励她道:“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张阿妹本来想让张敏接她的班,可轮胎厂“留职停薪”的政策,还有越来越多的进厂工人让她有些心慌。
所以在张敏要求读高中时她同意了。
开学后,吴珊珊进入大二,主学英语的同时兼修了德语、日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因着神魂和神识强大,吴珊珊学习起来并不觉得吃力,还有闲暇时间和精力参加各种座谈会和活动。
大三上学期刚开学,也就是1983年9月份,吴珊珊意外收到一份邀请。
是国家台寄过来的邀请,想让她参加电视台准备的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
起因是外国语大一新生迎新晚会上,吴珊珊演奏的那首小提琴独奏曲。
他们中有人恰好看过,觉得很有感染力这才想着邀请她上台。
同时也让她代表大学生群体,在联欢晚会当晚给全国人民拜年。
吴珊珊想都没想就应了下来,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很有纪念意义。
“姐姐,你真的又要上电视啦?”
快放假时,吴珊珊打电话到小巷中李一鸣的小卖铺中,让他叫一下吴军,吴军小跑着过来接电话。
听到吴珊珊说不回家过年,要去北京排练表演节目一事,忍不住惊讶出声,一双大眼睛瞪得圆溜溜的。
已经上初一的吴军,褪去了婴儿肥,多了几分少年的青涩和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