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天入七月,盛夏时节。京城的天气愈发热的吓人。每天早上太阳一露面便火辣辣灼烧着整个城市里的一切,让所有京城的百姓们都苦不堪言。

炎热还不是最让人恐慌的,让京城百姓们觉得有些慌乱的是,城中的汴河、金水河、蔡河、五丈河等几条大河的水位在一天天的往下落。灼热的天气每天都将大量的河水蒸发上天,随着河水水位的下落,原本川流不息在河道上的高大楼船和三桅大船也都不见了踪迹。剩下的都是一些中小型船只在滚烫的河水上缓缓而行。时不时还会传来搁浅的消息。

河水下降,京城中的井水水位也迅速下降。位于城北贫民区已经出现了水井干涸的情况。每天都有大量的百姓推着小车装着水桶来内城取水。为了此事,城中斗殴吵闹的治安事件层出不穷,还出了十几条人命。

不仅京城如此,从四月末到七月初,近三个月的时间,整个大周北地京畿地区连一滴雨水也没落下。河流干涸,鱼虾大片的死亡,京城之外的大片土地干裂如龟甲,风一起到处烟尘飞扬,宛如一片荒漠之地。京城汴梁所在的地方原本是豫中平原上最为肥沃之地。因为有几大水系汇集,故而大片的平畴也是一个巨大的粮仓,每年光是京畿路自产的稻米也能保证京城一部分的供应。但现在,因为干旱,大片的禾苗在即将进入成熟期时枯死。挂着穗的稻子看上去似乎还有守成,但只要伸手撸一把便知道,那些都是瘪稻,只剩下稻壳,里边根本没有米粒。一扬手,这些稻壳便会虽热风飞散在空中。

鉴于这种情形,朝廷上下也立刻做出应对。除了立刻组织人手想办法引黄河灌溉补救,想办法补种秋粮之外,也下令今年漕运提前,从南方急调粮食入京。这么做是为了防备即将到来的饥荒。倘若情形不好转,那么今年冬天闹饥荒是肯定的,所以需得提前的做好准备。

好在,北地大旱,南方的天气倒还算正常。只要苏湖杭一带的作物收成得到保证,整个大周帝国还是能熬过这一关的。像这样的旱涝灾害其实也不是头一次发生了,只是这一次显得格外的严重罢了。

京城中有了些流言,说是朝中有奸佞,故而老天降罪惩罚,让北地大旱云云。皇城司兵马出动,在很短的时间里将数百名散布谣言者抓了起来关进大牢之中。倒也有效的遏制了这次流言。

不过,就在这人心惶惶,天灾降临的时候。朝廷里还是得到了一个最大的好消息。那便是燕云边境的一场大捷。

自从辽国新皇耶律宗元向大周提出无理要求,要求增加岁币和岁贡,并威胁要撕毁百年前订立的燕云之盟后,边镇的形势便极为紧张。大周皇帝郭冲焉肯受蛮夷威逼,决定断然拒绝耶律宗元的无礼要求。但一旦拒绝,便意味着必有纷争。

枢密使杨俊说,要打仗倒也不怕,但必须要有足够的钱粮和兵器盔甲,并且要做好善后安置抚恤的种种准备。说白了,朝廷要准备银子,仗可以打。然而大周朝国库空虚,杨俊说要为他准备三倍万两银子,后续或许还要更多,这让郭冲陷入了难以抉择的境地。

这时候,副相严正肃和御史中丞方敦孺发动了对余三司衙门的一场弹劾。三司衙门主官倒台的同时,朝廷通过罚没犯官家产,罚没非法所得的形势一下子得了近五百万两银子的进账。而这笔银子则正好解了燃眉之急。

郭冲下令拨款三百万给杨俊,要他督战燕云边境的战事。果然,杨俊并非浪的虚名,拿了这三百万两银子之后很快便开始了行动。七月初,耶律宗元下令辽国兵马进攻幽州府,希望给大周一个教训,教训大周敢于拒绝自己的要求。杨俊亲自赴幽州督战,会同幽州知州田让、幽州守军将领李正东在幽州以北的高粱河迎战辽人。辽国兵马可能万万没想到大周兵马居然敢出来迎战,而不是龟缩在城中,在这种情形下居然被大周兵马打了个出其不意。一万五千兵马损失了五千余,剩下的落荒而逃。

幽州大捷的消息振奋了朝野上下,皇上欣喜若狂,朝臣更是大唱赞歌。此一战确实是大涨士气,大振声威,让郭冲扬眉吐气。当杨俊凯旋回京是,郭冲亲自率众相迎,赞誉有加。并重赏此战有功之臣。

然而,在大捷之后,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大周君臣的面前。此战虽然胜利,但也等于打破了大周和辽国百年以来不开战端的先例。虽然大周兵马是自卫反击,但耶律宗元显然是不会罢休的。

再战,倒也不惧。但再战的银子从哪里来?杨俊可是靠着重赏兵将,并且花费大量银子打造盔甲兵器修建工事才换来此战之胜。而且其实这场大捷也算不上是完胜,大周兵马也死伤两千余,只不过没人提及罢了。

总而言之一个字:钱!没钱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有了足够的钱粮才能跟辽人叫板,否则麻烦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可能会变得更为棘手。

在这种情况下,郭冲分别召见了几名朝中重臣,问计于他们。最终,宰相吕中天提出了一个建议。

吕中天的建议是,既然此战幽州大捷,则正好利用这次机会表现出高姿态,派使者去往辽国谈判。此战大周获胜,派人去谈判也不失颜面。辽人此次已然战败,倘若大周表现出泱泱大国的气度,表示继续愿意跟辽人修好,并在岁币上稍作让步,或许辽人也会就坡下驴。

这个建议深合郭冲的心意。这么做既维护了大周朝的颜面,如果能够再次达成协议,却也可以避免后面的危机。真要大打起来,钱粮上吃不消,那幽州大捷之后怕便是连遭败绩了。

当然,幽州大捷之后,朝廷上下一片喊打喊杀之声。这时候倘若这么做的话,也许会招致朝臣们的反对。所以郭冲不得不慎重起见,又召见了其他的重臣。

杨俊的态度依然如故,打可以,钱粮必须保证。倘无钱粮做后盾,自己不保证能打胜仗。钱粮到位了,打仗胜不胜利那便是他的责任。败了随便皇上怎么处置都成。郭冲被他说得挠头。不过他也了解杨俊的为人。严格来说杨俊是武人出身,他的功名还是先皇御赐的,你向他征求政策意见怕是白搭,若是要他去打仗,他是毫不含糊的。也正因如此,郭冲对杨俊比任何一个人都更放心。

郭冲又召见了严正肃和方敦孺询问意见,让他没想到的是,严正肃和方敦孺居然也提出了和吕中天相同的意见,要求见好就收,立刻稳定两国的关系。严正肃告诉郭冲,现在的小打小闹毫无益处,幽州大捷于大局无补。倘若为了一时之气,反而会坏了大局。现在要做的是立刻稳定局面,给大周争取时间。到大周兵精粮足之时,便在不必跟辽人虚与委蛇,届时钱粮充足,皇上想怎么做便怎么做,而不必被诸多因素所制约了。

方敦孺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他用了韬光养晦这个词,形象的告诉郭冲。此刻去和辽人谈判,乃至让步都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实际上幽州之战都不该打,因为都很有风险。幸而是打胜了,倘若败了,再去谈判,那么对方的鼻子怕是要翘上天了,砝码也将重的无法让人承受。

朝着主要重臣都表达了这层意思,郭冲放下心来。于是乎下旨,说什么‘年纪大周和辽国历代先帝交好,兄弟情谊不忍割裂。朕亦有上天好生之德,不忍周辽兵交,生灵涂炭……’云云,告知众臣愿意和辽人继续保持友好。并写了亲笔信派鸿胪寺卿为使者出使辽国谈论修好。并且下令幽州以北高粱河之兵马撤军二十里以示诚意。并将俘虏的一千多辽兵也随使者送回。

使者抵达辽国后不久,便快马传回了好消息。辽国皇帝耶律宗元居然同意了双方继续交好,维持幽云之盟不变。而且只提出要求大周赔偿死亡的数千士兵的抚恤银子之外,以前盟约规定的三十万岁币每年的数字保持不变。

这个消息让郭冲高兴万分,没想到事情居然如此的顺利。他可是做好了让步的准备的。倘若对方提出要加一点点岁币,他也是会同意的。可没想到居然一切维持不变。郭冲当即指示鸿胪寺卿答应对方的要求,确立燕云之盟的依旧有效。一场两国间的风波就这么戏剧性的得到了解决。

群臣自然将这一切归结于圣上的英明神武,说郭冲下令一战,幽州大捷震慑宵小之国,让他们知道我中原上国之威,故而俯首帖耳不敢造次。但在不久后,有内幕消息传来,辽国东北的女真人部发动叛乱,耶律宗元调动兵马前去平息女真人的叛乱去了。这个消息的证实恰好说明了耶律宗元为何那么痛快便答应继续维持盟约,因为他腾不出手来,他不希望和大周交恶,这样他便受两头夹击腹背受敌,故而选择了妥协。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之桃李满天下刺刀1937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极品大昏君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校花的贴身狂少大唐:我能搞钱,多娶公主合理吧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锦衣春秋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医妃火辣辣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最强炊事兵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寒门崛起全军列阵我在洪武开商铺乱世枭臣穿越之温僖贵妃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铁血大明调教大宋汉末召虎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华兴传坏人笔记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边关渔猎,开局捡到小娇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医入白蛇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