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宫之中灯火通明,但却没有宫女伺候。
老太监黄裳亲自拎着茶壶,来回走动着给大家添水续茶,另一个老太监童贯则是守在门口,看似疲倦打哈欠实则眼中闪烁精光。
杨一笑微微吐出一口气,道:“其实无非是商量点事情,犯不上搞得这般严正以待,册立太子之事,没必要避讳家人吧?”
然而刘伯瘟面色肃然,语气极为郑重道:“你的想法不能算是毫无道理,毕竟咱们这一代把权力攥的很紧,只要咱们定下的决议,基本上不存在被推翻的可能。”
“可你有没有想过,下一代也如此吗?”
“再下一代呢,更下一代呢……”
“皇权在开国之初强盛,可随着传承必然会变弱,历朝历代的经验教训还不够多么,每当涉及皇权传承的时候都要刀光剑影啊。”
杨一笑不由叹了口气,点点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无非是立下规矩。虽然咱们这批人不需要防备意外,但是后代子孙做不到咱们的强势……”
“因此,你故意让大家搞出严阵以待的架势。”
刘伯瘟也点点头,语气越发郑重道:“自古皇权,不舍于人,然而帝王想要立下储君之时,总是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
“开国帝王还好一些,不但帝权稳固而且心性坚韧,一般不会偏听偏信,也不会被权臣威胁。”
“可是以后很难说,各种意外必然有,因此,关于册立之事就得立下祖宗之法。”
“刚才我不但让你把所有女眷全都撵走,而且还让你喊来黄裳和童贯一起守门,任何人不准接近,连皇后也得出去……”
“这便是让你给后面子孙定下的祖宗之法。”
“从此以后,大唐皇权的传承有章可循,后代子孙在商量册立之时,必须像咱们今晚这样做。”
“否则,便是有违祖法!”
老刘说着忽然从桌上拿笔,并且摊开一卷空白的圣旨,对杨一笑道:“我说,你写,写完之后封存,盖上传国玉玺。”
杨一笑再次点点头,伸手接过递来的笔。
于是刘伯瘟缓缓开口,逐字逐句开始诉说,无比郑重道:“朕,大唐开国之祖,杨一笑,为后世子孙,立下册立之规。倘若子孙受人胁迫,触犯祖法册立储君,天下人,共击之。”
杨一笑愣了愣,有些迷惑道:“听你这个意思,和汉高祖搞的那一套‘非刘不王’没区别,可你应该清楚的很,这其实没有任何约束力。”
老刘瞪了瞪眼,怒道:“你别打岔,也别质疑,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写,你那点脑力不足以质疑我。天下人都认为你是才高八斗,可你自己觉得你布局能力比我强吗?”
杨一笑被憋的面皮发鼓,悻悻道:“刘哥,说话别这么直接行不行?我就算比不上你的心狠手辣,可我智谋方面未必输给你吧……”
老刘又是一瞪眼,道:“别啰嗦,按我说的写。”
杨一笑气的也瞪了瞪眼,但却没有继续和老刘争辩,而是真的提笔落字,将老刘所言写入圣旨。
刘伯瘟这才满意,于是继续往下诉述:
“凡大唐国储之册立,必子嗣年龄超十岁,且必须由帝王心甘情愿召集朝廷几方势力,于不受任何威胁之前提下方可进行商定。”
“倘若后辈立储有任何不符祖法之处,所立之储君可任由天下人共质疑。”
“朕之所立祖法规定细则,参与商量之朝廷势力如下……”
“其一,历代之国舅,须乃帝后之同母同胞,妃嫔之母族兄弟无有资格。”
“其二,皇帝亲命之御林军大统领,皇帝亲命之燕京千牛卫大将军,大唐陷阵营当时之主帅,皇帝亲掌之神武军火器营主帅,以上四位嫡系将领,会同兵部尚书一起,作为军方势力,参与立储商讨。”
老刘说到这里,看了一眼正在书写圣旨的杨一笑,问道:“这一点你应该没有异议吧?”
杨一笑一边写字一边点头,沉声道:“没有,刘哥你考虑的细致。”
刘伯瘟‘嗯’了一声,虽然杨一笑赞同但他仍旧解释起来,道:“这几个将领都是皇权亲近之臣,无论传到哪一代都算是皇家嫡系,因此,能最大程度确保杨氏皇权的传承不受权臣威胁。”
他说完这句话之后,恰好杨一笑写完他刚才所说的那段话。
老刘沉吟一下,继续开口又道:“首先是御林军势力,现在由崔寒山担任,千牛卫是刘寒山负责,可他在咱们这一代不够资格,所以,今晚不用他进宫参与。”
“可是下一代的千牛卫就必须参与这件事,历朝历代把守京师的军权必须攥在皇帝手里!”
“因此我专门让你写在圣旨之中,以后你的子孙商量立储之时不能让千牛卫大将军缺席。”
杨一笑再次点头,道:“不错,刘哥你想的细。”
他看了看众人,笑着道:“咱们这一代人,大家都身兼数职,后面肯定不一样,很难有一肩两挑甚至多挑的情况……”
“所以说,能极大程度规避某个权臣强逼皇帝立储的局面。”
杨一笑说着一停,微微沉吟片刻,又道:“羽林卫大统领,千牛卫大将军,这俩个职位肯定是皇权嫡系,再加上皇帝亲掌的神武将火器营,如此算起来,就是三大嫡系……”
“以后的陷阵营主帅和兵部尚书也许不再听话,可有三大嫡系的兵权攥在皇帝手里不怕翻出浪花。”
“军方这么安排,后代子孙受益,刘哥啊,我得谢谢你的苦心布局。”
刘伯瘟却摆摆手,淡淡道:“除了军方,还有国舅,这两派势力乃是相互约束,帝王则是居中作为统筹!”
他忽然冷哼一声,接着道:“虽然国舅势力一般不会坑害外甥,可我仍旧担心将来有意外发生,因此,国舅也不可轻信……”
老刘说着看向顾老二等人,沉声道:“别怪我说话难听,人心历来都是如此。咱们这一代,你们几个国舅肯定疼爱虎儿,可是后面的国舅不一定,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们兄弟一样疼外甥。”
顾老二点点头,郑重道:“我们不傻,能看懂刘哥你设定的规矩!”
“以后的国舅参与立储商讨,是因为舅舅们大多会庇护外甥。”
“可如果出现舅舅想害外甥的情况,那么军方的参与就是对国舅的震慑。”
顾老二说完之后,拱手向刘伯瘟示意,再次郑重道:“老哥你布局深远,我们极力赞成……”
……
老刘微微吐出一口气,再次诉说祖宗之法让杨一笑写。
“其三,大唐天子卫首座,历代必须由帝王亲自封赐,因此立储之时必须被帝王召集进宫。”
“关于这一点,刘某有个规划,等我将来卸任天子卫差事,以后大唐的天子卫会定下一条规矩,无论传承到哪一代,都不再允许外人担任……”
“而是由皇子任职,并且这个任职的皇子恰恰是帝王准备立储之子。”
“皇子幼年之时,挂名担任首座,天子卫的实权由皇帝攥在手里,等孩子长大之后将权力移交。”
“而这孩子被立为储君止呕,终有一天会继承皇位成为帝王,他也要延续老规矩,让他的孩子在幼年挂名天子卫首座。”
“如此一代一代严守规矩,确保天子卫始终掌握在皇帝和储君手中。”
“等到商量立储之时,天子卫便是第三家参与的势力。”
不愧是刘伯瘟啊,谋划的是万世,如果按照他的布局,大唐的皇权在内部很难出现动荡。
权力交替之时将会非常的平稳,几乎不存在被外力胁迫的可能。
杨一笑对这一点极为赞同,因此全程没有任何质疑和补充,运笔如飞之下,写在圣旨之中。
立下祖宗之法,触犯天下共击!
……
【第一更送上,后面紧跟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