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夕放心,阿耶什么时候骗过你,阿耶还会给你准备更多的嫁妆。
等你长大了,出嫁的时候,你有多高,阿耶的金砖就放多高,都给你做嫁妆。”
李慎拍着胸脯保证道,自己的女儿啊,嫁妆必须丰厚,李慎要做到真正的十里红妆。
“阿耶最好了。”
夕夕立刻跑了过来甜甜的说了一句。
这就是夕夕为何招人喜欢的原因,懂事,会哄人,把李世民哄得很开心,所以才会喜爱。
“好了,你去玩吧,啊翁要用膳了。”李慎摸了摸夕夕的头。
夕夕笑着跑了出去。
大家继续开始用膳,这顿饭李世民吃的酒足饭饱,十分满意。
不得不承认,纪王府的饭菜确实比尚食局要好很多,唯一能相差不大的地方就是大吉殿的小厨房了。
可是李世民又能天天去吃,也不好意思把人调过去。
用完善李慎引领着李世民等人来到了他的书房之中。
里面那些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摆件,同样震撼到了李世民,甚至李世民还从中看到了几件熟悉的身影。
每看一见李世民的眼皮就跳一下。这些当初都是他的宝贝,被李慎这父女俩连蒙带偷的弄回来好几件。
时间过得久远自己也不好在追究。
李世民上了床榻躺了下来,李慎在火炉边的躺椅上躺了下来,爷俩连姿势都一模一样,也不知道谁模仿的谁。
李承乾只能坐到茶桌旁,开始为这俩大爷泡茶。
“说说吧,今天去看松赞干布有什么收获?”
李世民率先开口询问道。
“回阿耶,看松赞干布今日的态度,好像是有臣服之心,不过他刚要谈及和谈之事就被他们的大相禄东赞制止了。
儿有些不明白这是为何,难道禄东赞还有其他的想法不成?”
李承乾一边泡茶,一边将今日的事情说了一遍。
禄东赞的眼神被他看到了。在他看来这其中必定有诈,或许他们是虚与委蛇。
“呵呵,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你身旁还有一个恶鬼。”
李世民笑了。
“恶鬼?阿耶是什么......”李承乾刚要询问,可瞬间就明白了什么,看向李慎。
李慎现在真的有弑君杀父的心。你就不能说的委婉一点?因为我就因为我,还非得说恶鬼。
“你看我干什么?我去看松赞干布是阿耶交代的。要不然我才不会去。”
李慎瞪了李承乾一眼,没好气的说道。
“阿耶交代的?阿耶,不知为何要让十弟去?”李承乾更是惊讶,他还以为李慎去凑热闹呢。
“自然是给你派一个谋士,那禄东赞辅佐松赞干布短短时间内一统吐蕃,可见此人的不凡。
你们前去恐怕不是禄东赞的对手,而且那松赞干布三十几岁成就大业,想必心智更是了得。”
李世民平静的说道。
这些年他也不是什么都没做,一直都在关注吐蕃和西突厥,对其重要人物进行了解。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就算那禄东赞狡猾,可大哥带着三省六部的官员前往,还能被他骗了不成?
要说狡黠,还有人能比的过长孙无忌?”
李慎不服气的说道。自己虽然聪慧,可也不一定是禄东赞的对手,自己老爹这是捧杀自己么?
李世民听后坐起身,
“你说的不错,若是比计谋,赵国公确实不弱禄东赞。但我大唐官员有个通病,他们自以为是天朝上国,
对其他地方不屑于顾,认为都是蛮夷之地,太过于注重脸面。
吐蕃人不懂中原文化,自然毫无顾忌,想要对付他们就要找一个更加不要脸面的人才是。
而你是最好的人选。”
“我.....”李慎拍案而起,他很想骂一句脏话,可最终还是做了下来。
太过分,居然说自己不要脸,自己是这样的人么?
这些年来他可是很注重社会形象的,哪有自己老爹说的那么不堪。
李承乾在一旁想笑又觉得失礼,憋得很是痛苦。
“朕让你去,就是不想高明跟他们谈,禄东赞是聪明人,他看到有你在场,一定不会商谈和谈之事。
想要和谈也会找个无人的机会跟高明谈。”
李世民也笑着继续说道。
“这是为何?”李承乾有些不明白。
“因为禄东赞知道,你为人刚正,重点是心软,若是单独与你商谈,是要使用一点苦肉计,你便会同意他们的条件。
而赵国公他们也会为了大国风范不在计较太多。
而老十呢,他一直以来都在破坏和谈,破坏和亲,针对吐蕃,禄东赞在这里这么长时间,若是连这点都看不出来,岂能做大相?”
李世民一针见血,将李承乾的弱点说了出来。一句话,李承乾不够狠,太要脸了。
三省六部的官员也是如此,太过爱惜自己的羽毛。
“原来如此,也就是说三省六部那些官员谁都不想做第一个坏人。”
李承乾又学到了东西。
“是啊。”李慎摇着摇椅,惬意的说道:
“他们确实不愿意做第一个坏人,可这些人要是坏起来就不是人。”
“十弟,你说的太过片面。”李承乾泡好茶端了一杯递给李世民,又端了一杯给李慎。
“片面么?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这足以看出文人若是作乱其害有多大,比武夫大多了。
别忘了,白起就是读书人。”
李慎接过茶杯,小小的抿了一口,教育的口吻说道。韩非子的这句话可是流传千古,从古至今都在验证。
“好了高明,你还能辩的过他?说正事,朕让老十去就是为了不让吐蕃和谈。”
看到李承乾想要辩驳几句,李世民打断了李承乾。
李慎这张嘴最是能忽悠人,都能把活人说死了,他可还记得当年李慎跑到皇宫里来请罪,自己把高士廉给气死的事情。
要不然高士廉怎么也能多活两日。
还有那萧瑀被气的吐血重病在床,这不都是这个祸害的杰作么?
李承乾闻言觉得有道理,不再搭理李慎而是询问道:
“阿耶,为何不和谈,吐蕃一事迟早都要解决,三路大军在边关待了一年,所耗费的军费无数,不能在继续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