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辨城头,士兵背靠着女墙听着城下的动静,脸上没有太多精气神。
循着声音,这边很快聚集了一些人。
刚刚搬运物资登上城头的民夫们,也忍不住走到女墙边向外张望。
其中一个瘦弱的民夫竖起耳朵听了一阵,没大听清楚,于是随口对一个席地而坐的士兵问道:“城下那人都说了些什么啊?”
士兵道:“那厮在说,今日起无论是兵还是民,魏军对之前的抵抗皆既往不咎,劝城中军民早日投降呢。”
“这什么意思?”
“什么什么意思?”士兵有些纳闷,我说得难道还不明白?
“呃....”民夫斟酌了下措辞,“我是想问,什么叫‘无论是兵还是民’?”
“话说,我们只是被你们当兵的强拉过来守城的,魏军就算破城,也不会为难我们这样的人吧?”
士兵抬眼打量着他,发现这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
呵,难怪如此。
武都太平十几年了,在和平中长大的一辈人,当然不知道魏军的残忍!
“这么跟你说吧。”士兵坐直身子,云淡风轻地说道:“魏军有个传统,叫围而不赦。破城后,管你是兵还是民,尽数屠戮。”
“啊?这这这....”少年民夫满脸惊恐,“魏军不是号称王师吗?这哪里是什么王师?简直是兽兵啊!”
“可不是嘛。”
士兵说完,长叹一声。
不过很遗憾,他其实陷入了信息茧房。
这个时代消息的传递不发达,有些事情即便过去了很多年,但你不去主动打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知晓。
尤其是像他这样的底层士兵。
事实上,自魏公国正式建立以来,曹氏对于屠城这种事就渐渐收敛了。
毕竟从割据军阀进化为有名有份的诸侯王国,就要开始注意政治影响了。
当年曹操之所以这么做,八成为了初创团队的生存考虑。
曹操从四面树敌的兖州起家当真不容易,尤其是在经历了兖州之乱后,他开始痛定思痛。
要还像以前那般一座座坚城攻下去,早晚给自己老本打没。
之后的文帝、明帝两朝,对外战争相对不频繁,即便有叛乱发生,大多也只是诛杀首恶。
当年公孙渊上蹿下跳,被围城后又殊死抵抗。
破城后,时任征北大将军的夏侯献也并没有对襄平进行洗城。
曹叡虽然恨透了公孙渊,但他事后还是在心里感谢奉明,因为奉明替他这个天子保持着克制。
辽东那个地方若是一屠,往后的百年汉人都不会繁盛了。
当然,屠城是一回事,赦免罪民则是另外一回事。
这个选择权在主将手中。
不得不说,眼前的诱惑是巨大的。
士兵和民府默然不语,显然各有各的心思。
另一边,城南城墙。
“那不是大王吗?还有少主!”
“大王为何在魏军那里?”
“哼!昨夜我说大王弃我们而去,你们有人还不信,现在怎样?”
“可大王现在不是在救我们吗?魏军说了降而不罪!”
“或许大王只是事出从权。”
“好像也对啊。”
“先闭嘴,大王好像又说什么了。”
几人竖着耳朵听了一阵,忽然有人说道:
“大王说,魏军只给我们一日的时间,想要得到赦免,今日就出城受降。截止到日落时,若守军仍不投降,明日便继续攻城,之后城破可就不好说了。”
“嘶~~”
这话说得委婉,但大家都能听懂。
过不多时,不仅仅是氐兵,不少汉军士兵也动了心思。
“走走走,不要给刘氏卖命了。”
这一日,随着杨千万率众绕城劝降,原本下辨守军还吊着的一个气终于散了。
汉人士兵或许还好一些,但留在城里氐族士兵和普通族众算是彻底没了抵抗的欲望。
武都、阴平一带的汉民本来就少,下辨城中更多的是氐人和杂胡。
一般来说,在这种艰苦的围城战之中,民夫会被大肆征发,甚至要拉上城头杀敌。
而民心的动摇有时候比军心动摇更为可怕。
当日,城中便爆发了多起暴乱。
有人跳城出逃,有人聚众去城门口闹事,有人去太守府劝常闳识时务。
“府君,不好了!有一堆人堵在府门外,说要见您!”
此刻的常闳万念俱灰。
原本他用言语刺激杨千万,是打算逼他出逃。
他觉得若让此人一直留在城里,迟早生乱,不如等他逃走之后,用这个理由做文章,说他抛弃部众,以此让氐人们站在杨千万的对立面。
自己则可以暂时收拢这些氐人,为汉军作战。
没事再多宣传宣传魏军的暴行。
如此一来,城中军民的士气或许就能拉回来,只要能等到卫将军的援军抵达,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但现在全泡汤了。
锵!
常闳突然拔出了腰间的佩剑,横于自己的脖颈前。
“府君,您这是要做什么!?”卫兵急了,大声惊恐道。
“老夫愧对陛下,愧对大汉!”
话落,抹了脖子。
...............
武都陷落的消息很快传到姜维耳中。
此刻,汉军主力距离武都大约只有一百五十里,快得话不过三日左右的路程。
但姜维却停止了进军。
他来不及震惊,立刻写信让屯于固山的廖化撤军。
说实话,这个决定让廖化感到颇为意外。
他曾多次跟随姜维出征,虽知道姜维用兵变化多端,但这次他是真的不理解。
如今魏军虽攻破了下辨城,但常太守可是坚持了大半个月之久。
魏军的士气不一定有多好,他们此刻急需休整。
相反,廖化手里的这一万人以逸待劳多时,而且自己这里威胁着魏军西北方向的粮道,魏军势必要分兵盯防。
这个时候若姜维的主力抵达下辨,未必不能与魏军一战。
何况不是还有征西大将军(胡济)的一路人马么?
完全可以碰一碰啊!
廖化非常想给姜维回信再劝劝,可转念一想还是收起了心思。
大战之际,还是老老实实服从上级的军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