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东刚才那句试探性的问话,何尝不也是对苏木态度的一种试探呢?
如果苏木对他的问题敷衍了事,或者含糊其辞,不愿意分享关键信息。
那么陈立东以后也会仅仅做到公事公办,客客气气的完成苏木安排的工作,但绝不会再主动献计献策,更不会掏心掏肺。
所以,信任和忠诚,从来都是双向的奔赴。
心结打开,陈立东不再犹豫,他沉吟了片刻,似乎在组织语言。
然后开始用谨慎而清晰的声音,向苏木剖析起静海市委常委班子那错综复杂的情况:“苏主席,静海的常委会上,表面看起来,似乎是程书记的一言堂,大多数时候都是他在主导议题和讨论。”
“但是,据我多年的观察,这种‘一言堂’其实也只是‘看似’而已,里面有很多微妙之处。”
他掰着手指,开始逐一分析:“市委副书记何耀兵,这个人很有意思。”
“他表面上一直很捧着程书记,在各种公开场合和一般性议题上,都坚决维护程书记的权威。”
“但是,一旦涉及到特别重大、或者争议性很强的问题,需要明确表态时,他却往往选择沉默。”
“或者只说一些不痛不痒、原则性的话,从来不会发表具有明确倾向性的个人意见,态度非常暧昧。”
“组织部长邱明远,他跟程书记的关系……我觉得只能用正常的同事关系来形容。”
“工作上该配合的配合,该汇报的汇报,但私交似乎很一般,保持着清晰的距离。”
“在一些人事安排上,他也有自己的一套原则,并非完全唯程书记马首是瞻。”
“宣传部的钱建业,他倒是跟程书记关系比较密切,算得上是程书记在常委会上比较坚定的支持者之一。”
“也是在会议上会不遗余力为程书记的方案辩护、造势的为数不多的人。”
“另一个明确支持程书记的,就是市委秘书长吉明杰了。”
“他的位置决定了他必须紧跟书记,这是他的职责所在,所以他的支持是比较稳定和可靠的。”
陈立东话锋一转,提到了另外相对超脱的常委:“至于统战部长汤龙德,他的态度比何耀兵副书记还要明确和彻底。”
“他几乎从来不掺和一二把手之间的任何争执,在常委会上大部分时间都像个隐形人。”
“除非议题直接涉及到他分管的统战领域,否则基本不发言,明哲保身的姿态非常明显。”
“至于纪委书记林侯东只管着他的一亩三分地更不会掺和这种事。”
“咱们静海军分区的那位,名字叫葛得志,没有重大的事,他从来不会参加常委会。”
分析完市委这边,陈立东又开始介绍政府那边的情况:“反观市政府这边,石光远市长倒是把他的班子团结得不错。”
“他跟两位进入常委会的副市长关系处得非常好,据说私交也不错。”
“在常委会上,只要是石市长提出的涉及政府工作的方案或者意见,这两位常委副市长基本上都会积极响应,坚定支持,形成了比较稳固的政府板块。”
陈立东的介绍,为苏木勾勒出了一幅清晰的静海权力结构图。
让他对接下来可能面临的局面,有了更具体的心理准备和判断依据。
“在我还没来静海之前,外界大部分的传闻,包括省里一些朋友的说法,都在强调程书记性格强势甚至霸道,在静海大搞一言堂,常委会上几乎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苏木身体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的轻敲着桌面,语气中带着一种洞察后的恍然。
“我原本也以为,以程书记的资历和手腕,应该能够完全掌控常委会的局面。”
“但听你这么一分析,我才真正明白了他为什么如此急切的,甚至有些放下身段的来寻求我们政协的支持了。”
苏木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他仔细梳理着陈立东提供的信息:“他的身边,真正算得上铁杆支持的,只有职责所在的秘书长吉明杰,以及宣传部长钱建业。”
“满打满算,在常委会里也就是两票。”
“而石光远市长那边,也有两位常委副市长坚定地站在他身后,同样握有两票。”
“这样看起来,在关键的票数上,程书记根本占不到任何优势,甚至可以说是势均力敌。”
他继续分析着当下的态势,语气带着几分感慨:“再加上现在石光远显然已经不再顾忌,选择当面锣对面鼓的跟他打起了擂台,公开叫板。”
“在这种情况下,石市长就更不会在乎程路刚这个所谓‘一把手’的面子和权威了。”
“僵持,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说到这里,苏木不禁想起了自己初到明州时的情景。
那时他之所以能够与根基深厚的苏卫民打得势均力敌,甚至在某些阶段还能压制对方,离不开当时明州常委会上几位关键常委的鼎力支持。
那是他能够破局的关键。
以程路刚这么多年在官场沉浮的经验和智慧,他不可能不懂得拉拢人心、分化瓦解、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这是任何一个主政一方的一把手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那么,为什么在静海,就连市委这边最重要的几个部门负责人,比如掌管官帽子的组织部长邱明远,都没有明确地向程路刚靠拢呢?
反而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正常同事关系”?
苏木只要稍加思索,结合静海班子的实际情况,就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核心原因。
无他,只因为两个字:年龄。
静海市委常委班子的成员,平均年龄恐怕都在五十岁以上,不少人已经接近退休线。
对于这些干部而言,这很可能是他们政治生涯的最后一站或者倒数第二站。
在即将安全“着陆”、颐养天年的前夜,他们最大的诉求是平稳,是安全,是不出任何意外。
怎么可能还会在这个时候,冒着极大的风险,去积极参与一把手和二把手之间这种胜负难料、且极易引火烧身的激烈斗争呢?
保持中立,明哲保身,才是最为理性、也最符合他们个人利益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