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几天,钱局长就满面春风的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上级领导对胡杨提出的用房子和地皮兑换外汇券的提议非常赞赏和认可,还因为胡杨建厂是为了做好事,还特意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和特殊待遇,为她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胡杨挑了五套四合院,剩下的资金则全部投入到了地皮和建厂之中,有了上级的大力支持和强力背书,建厂的各项事宜都异常顺利的推进,相关部门纷纷亮起绿灯,审批流程如行云流水般迅速完成成。
为了确保工厂的规划和设计能够达到最优,胡杨召集了一批专业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共同商讨工厂的建设方案,大家一起反复论证、修改,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在施工过程中,胡杨更是亲自监督,事无巨细的关注着每一个环节,她不仅要求工程质量必须过硬,还对进度有着严格的把控,确保工程能够按时完成。
同时,她双管齐下,通过内部关系,打算招聘一大批退役军人、军人家属和烈士遗孀。
结果这个消息一放出去,就像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
部队里昨天还是勾肩搭背、可以两肋插刀的好兄弟差点因此打了起来,毕竟谁的手下没有几个离开部队的手下,或者那些可怜的手下遗孀、遗孤呢。
有些头脑灵活、反应迅速的,直接提着酒找上了老胡同志,昨天还不认识、只是知道有老胡同志这号人或者顶多开会的时候见过几面,今今天就成了久别重逢的老友,与老胡同志勾肩搭背、称兄道弟。
老胡同志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一愣一愣的,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一夜之间多出这么多‘好兄弟’。
不仅如此,就连老楚同志(胡妈妈)也未能幸免,一群大姐大妈们将她团团围住,有的送上自家制作的精美点心,有的则拉着她套近乎,都是打听招工的事情。
这些人中,一部分是受自家男人的委托,想着双管齐下,两边一起走;另一部分则是想替自己的亲戚找一份工作,毕竟宰相都有几门穷亲戚。
老胡同志和老楚同志在他们过来的具体原因后有些哭笑不得,但都是耐着性子,好言好语的应付着,但对于对方的请求都没有答应下来。
胡杨看着工厂以及周边附属设施的建设工作逐渐走上正轨,心里松了口气,可还没等她歇上一会儿,就接到了胡爸爸的电话。
电话那头,老胡的声音充满了哭笑不得的情绪:“闺女啊,你这次招工的事情可真是把我和你妈给折腾得够呛,现在咱们家里的门槛都快被人踩破了,全都是来托关系说情的。”
胡杨抿嘴一笑,安慰道:“爸,你别着急,我心里都有数。我已经安排人去核实各位叔伯拿给我的名单,会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和轻重缓急来安排,而且也不是只招这一次,我的目标是要妥善安置好所有的退役军人、烈士遗孀遗孤,你和妈妈可以把这些话转达给他们,让他们不要太着急,慢慢来。”
“杨杨,你说的是真的?!”胡爸爸满脸惊愕,声音都有些发颤,“你知道有多少退役军人?烈士遗孀遗孤吗?而且每年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你知不知道那是多么庞大的一笔人数?胡杨,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知道,爸,你觉得从国外市场悄无声息弄回二十万,简单吗?”胡杨却一脸轻松,嘴角甚至还挂着淡淡的微笑,她的语气虽然依旧轻快,但却无比认真。
胡爸爸沉默了,电话两头一时间静得只能听到两人的呼吸声。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口:“杨杨,你先去做就去吧,我和你妈妈永远支持你。”
“爸,你的语气不用这么凝重,我这可是做的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不仅你和妈妈会支持我,国家也会支持我的,别人开厂子磕磕绊绊、艰难险阻,我开厂子一路绿灯,谁见了都得躲着走。”胡杨笑着安抚胡爸爸。
“哈哈,你这丫头,倒是想得通透。”胡爸爸被胡杨的话逗得笑了起来。
挂了电话,胡杨伸了个大大的懒腰,继续投入到工厂的繁忙事务之中。
经过大家夜以继日的共同努力,工厂终于顺利建成落地,招工名单也出来了。
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胡杨直接让人将选择这些人的原因整理成一份报告,并亲自送到部队的各个领导手中。
在拿到那一沓厚厚的纸,所有领导都不约而同的感叹胡杨这个年纪不大的小丫头心思缜密,考虑周全。
招工名单发出去后,第一批幸运入选的人欢天喜地的在家准备行李,期待着新的工作和生活。而那些未能入选的人,虽然心中有些许遗憾,但他们并没有丝毫怨言,反而对胡杨的公正和透明表示赞赏。
工厂开业典礼那天,现场热闹非凡,人声鼎沸,上级领导也亲临现场祝贺,对胡杨的努力和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第一批工人要么是身有残疾的退役军人,要么是家庭十分困难的烈士家属,这些人在家中的生活状况都非常艰难,有一些人因为长时间的残疾或家庭困难而被家人嫌弃、打压,有些人则因为自己成为家庭的负担而自我嫌弃。
所以对于这份来之不易且工资福利很好的工作,他们都是万分的珍惜,对工作投入了一百二十分的热情,他们几乎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在工厂里展现自己的价值,甚至到了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呆在工厂里,不眠不休的干活的程度。
这种工作态度让车间主任和生产部门经理等领导们都大吃一惊,他们担心工人们过度劳累,出点什么事儿,不停的催促工人们下班。
可是,这些热情的工人们根本不听劝,仍然坚持要继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