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的速度快如闪电,犹如疾风一般,仅仅用了一天时间,他便如流星般疾驰而至,抵达了临潭附近。
此时,郭子仪和法正对临潭的攻势已经进入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经过数日的激烈战斗,郭子仪的军队已经成功地在城墙上站稳了脚跟,一部分勇敢无畏的士兵们更是奋勇当先,逐渐扩大着他们在城墙上的优势。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一支神秘而强大的军队突然出现在战场上——胡服骑射!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郭子仪大惊失色,他完全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出现在这里。
与郭子仪同样震惊的还有法正,他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毫无血色。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他别无选择,只能迅速分兵阻击,希望能够抵挡住胡服骑射的猛烈攻击。
郭子仪此时已经骑虎难下,他深知如果不能尽快攻下临潭,自己的军队将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于是,他咬紧牙关,决定继续强攻临潭,不给敌人喘息之机。
与此同时,李牧率领着他那三千名胡服骑射,如同一股黑色的旋风,直冲向法正的大营。然而,他们的冲锋却在法正精心布置的防线前遭遇了顽强的抵抗。
只见六千名结阵的刀盾兵如铜墙铁壁一般,牢牢地挡住了胡服骑射的去路。胡服骑射的弓箭虽然威力惊人,但穿透力却相对有限,面对法正的盾墙防御,根本无法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即便后续赶到的辅兵们也加入了战斗,但他们同样无法突破法正的防线。法正的六千步兵在他的精妙指挥下,紧密配合,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郭子仪站在城墙上,远远地看到法正仅凭六千步兵就成功地挡住了李牧的胡服骑射,心中不禁对法正的军事才能大为赞赏。他立刻抓住这个机会,爬上城头,亲自鼓舞士气,激励士兵们奋勇杀敌,争取早日攻下临潭。
然而,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就在郭子仪刚刚爬上城墙,准备振臂高呼的时候,他的目光突然被远处的一幕所吸引——秦子玉竟然带着三千名亲兵如神兵天降般冲入了战场!
法正故技重施,想要依靠他那引以为傲的盾阵来阻挡秦子玉的亲兵。然而,让他惊愕不已的是,这些盾阵在秦子玉的亲兵面前竟然如同虚设一般,毫无作用。
秦子玉的亲兵们纷纷下马,步战而行,他们以一种紧密而有序的陌刀军阵缓缓向前推进。陌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透露出一种令人胆寒的气息。
法正完全傻眼了,他万万没有想到秦子玉会有如此氪金的手段。面对这种蛮不讲理的横推,他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顶住。
而此时,李牧率领着他的胡服骑射在两翼虎视眈眈,给法正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由于担心李牧的骑兵会趁机发动攻击,法正根本无法分心去应对秦子玉的陌刀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步步地靠近。
秦子玉站在陌刀军的中央,他手中握着一柄独特的虎头枪,这是他在战场上的标志。法正一眼就认出了秦子玉是这支军队的主将,于是毫不犹豫地将他唯一的齐射机会用在了秦子玉身上。
刹那间,无数箭矢如蝗虫般铺天盖地地射向秦子玉。然而,面对这密集的箭雨,秦子玉却显得异常从容。只见他手中的虎头枪迅速舞动,枪尖在空中划出一片幻影,将射来的箭矢纷纷击飞。
与此同时,李牧敏锐地抓住了法正开盾的瞬间,立即下令三千胡服骑射发动自由射击。这些训练有素的骑兵们迅速张弓搭箭,箭矢如流星般划过天际,准确地射向了没有重盾掩护的弓箭手们。
在胡服骑射的猛烈攻击下,那些弓箭手们毫无还手之力,纷纷中箭倒地。而由于秦子玉成为了集火攻击的目标,吸引了大部分的火力,使得陌刀军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损失,战损为零。
再看法正的刀盾兵,由于放开了弓箭飞行的区域,以至于原本严密的防御变得千疮百孔。
胡服骑射这一抓住机会,就如同饿虎扑食一般,给了法正所部一个沉重的打击,造成了近千人的伤亡。
刀盾兵作为防线的核心力量,遭受如此惨重的损失,原本坚如磐石的防线瞬间变得千疮百孔,犹如筛子一般。
法正根本来不及重新调整部署,秦子玉率领的陌刀军便如疾风骤雨般杀到了眼前。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法正别无他法,只得匆忙下令收缩防御,试图挽回颓势。
然而,早已有所准备的李牧岂会让他轻易得逞?趁着刀盾兵移动的瞬间,李牧果断下达命令,让胡服骑射自由射击。
一时间,箭矢如雨,铺天盖地地射向法正的军队。法正的士兵们避无可避,再次遭受重创,原本就摇摇欲坠的防线在陌刀军的猛攻下变得更加脆弱不堪。
陌刀军一路势不可挡,如入无人之境,不仅一举冲破了刀盾兵的防守,还将企图逃跑的法正团团围住。
临潭城头,郭子仪远远望见法正陷入重围,心急如焚。他深知法正的重要性,若法正有个三长两短,这场战斗的胜负恐怕就难以预料了。
于是,郭子仪当机立断,顾不得继续攻城,立即命令士兵们退后,迅速下了云梯,带领着疲惫不堪的精锐部队赶回救援。
李牧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为了给秦子玉争取更多的时间来消灭被围的法正,他毫不迟疑地率领胡服骑射与郭子仪的三千神龙禁卫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牵制互射。
法正眼见援军被阻,己方剩余的人在秦子玉那如狼似虎的陌刀军面前,竟然连反抗的勇气都没有,一个个都像风中残烛般瑟瑟发抖,他心中长叹一声,知道大势已去,于是果断下令弃械投降。
秦子玉见法正如此识趣,也没有过多为难他,很爽快地接受了法正的投降,并派遣三千辅兵前去接手营寨。
而另一边,郭子仪得知法正投降后,气得破口大骂,直斥法正无能。然而事已至此,他也明白已无力回天,只得带着剩下的残兵败将,如丧家之犬般逃往临洮。
李牧本欲下令追击,但就在此时,他突然发现临潭县令不知何时竟带着三千府兵从后方杀了出来。
一时间,双方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彼此大眼瞪小眼,谁也不敢先动手,场面异常尴尬。
不过,李牧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反应速度极快。他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下令胡服骑射出击,瞬间打破了僵局。
临潭县令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破了胆,他脸色惨白,浑身颤抖,哪里还有半点刚才的威风。眼见李牧的大军如饿虎扑食般冲杀过来,他吓得连忙跪地叩首,连连求饶,并主动献上了户籍田册,表示愿意投降。
秦子玉见状,也并未过多耽搁,稍作思考后便直接同意了临潭县令的请求。
李牧得到秦子玉的指示后,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派遣一万辅兵进入临潭县城,迅速将其纳入南凉军的辖区。
如此一来,镇南军团不仅成功接收了法正的营寨,还顺带拿下了临潭县,可谓是大获全胜。有了这新得的一县之地,镇南军团的军需补给自然更上一层楼,实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李牧仅仅在临潭休整了短短三天时间,便留下一名万夫长镇守此地,随后率领着补充完毕的大军如狂风骤雨般向东边的临洮发起猛烈攻击,一路势如破竹。
然而,李牧在临潭补充新兵的举动却让秦子玉大惑不解。他苦思冥想,始终想不透其中的奥妙。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秦子玉决定亲自去找李牧请教。当他见到李牧时,毫不掩饰自己的疑惑,开门见山地问道:“主公,您为何要在临潭补充新兵呢?这其中究竟有何深意?”
李牧见状,微微一笑,也不兜圈子,直言不讳地回答道:“主公,我在临潭补充新兵其实有两层用意。其一,这代表着南凉军真正接纳了临潭,让临潭的百姓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和善意;其二,我们挟带了一批人质,以此来迫使临潭的百姓归心于我们。”
秦子玉听后,眉头微皱,追问道:“这样做真的有用吗?”
李牧耐心地解释道:“当然有用。这些人质可是我们手中的一张王牌。有了他们,临潭的世家就不敢轻易背叛我们。因为我们带走的这批人,都是临潭年轻一代的中坚力量,他们是临潭的未来和希望。”
秦子玉恍然大悟,他终于明白了李牧的良苦用心。这分明就是挟青年而令世家啊!谁要是敢反复无常,就得承受人才断层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