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乐昌他们也过索性在旁边撑起几幅布篷,在下面开始准备晚食。整个村,大人、小孩三百多人齐聚到这里,一起开席宴客。
可以说,他们这个村建成十一年了,还是第一次这么热闹。就算是以前有人娶妻生子,也是简简单单大家吃一顿比较丰富的酒席罢了。那像现在除了村长让人宰了一头羊外,郑如健还派人到镇上买了头猪和两只羊,鸡、鸭更是不少。再加上分发剩下的年礼,绝对是村上最丰富的一次宴席了。
不过,毕竟是寒冬季节,而且又是户外,大家在宴席上也没有太过放纵。最先让小孩吃完就打发回家,其次是老嬬妇人,最后一批散席的许乐昌他们。
第二天,郑如健他们简单用过早食后,就辞别离开了广谷村。他们没有直接沿旧路回家,而是打算绕到了渭河户县旧城渡口那边看看后,从快速路回到新城再回家。
柳秀宁也是许多年没来过旧城这边了,看到走过一里长的渡口,也不由得惊叹不已。
虽然现在挨年近晚,早就没有依靠的船只,但见到这么长的渡口,也可以推测到平时这里将会是什么样的繁华景象。
在上快速路经过旧城时,见到旧城也扩充足了一半有多。柳秀宁不由疑惑道:驸马,旧城这边都这么多人了?我原以为新城那边吸附走这么多人过来后,旧城这边会少了不少人口。但现在看到旧城的规模,相信比几年前只多不少。
郑如健点了点头:旧城这边的确是多了不少人!货仓设在这里,吸引大量的搬运工到来后,他们自然也安家在这边了。
那商品交易中心搬到新城东外面,以后货物会不会都从七星渡口那边运输?这样旧城这边,岂不是也会被抢走了客流?
郑如健呵呵笑了笑:公主放心,七星渡口那边的货物运输,主要的客户还是咸阳、京城、蓝田等几个地方。而旧城渭河渡口,面对的都是洛阳、郑州甚至苏杭等远途的客户。两边的利益不会有太大的冲突,也就不会存在抢客流的问题。
不到半个时辰,郑如健一家已经回到了新城里面。差不多到正午用餐时间,一家人也索性到福满楼打算吃完饭后再回家。
才刚踏入福满楼,迎面就碰见了张青和一人从楼一面走了下来。
张青和陌生人笑着迎上来先和柳秀宁行礼。然后说道:真巧,才刚要去找郑驸马你,现在就让我碰上了。
柳秀宁微微点了点头,和郑如健说了一句“我们先进去”然后带着儿女跟随店伙计进了福满楼里面的一间雅室。
张青拉着旁边的陌生人和郑如健介绍道:这一位是京城沈家的沈向阳二公子,他昨天就来找你了,可惜你家的门房说你们一家人出远门了。
沈向阳也向郑如健拱手作揖:久低郑驸马已久,今日终于如愿得见了。
郑如健向沈向阳拱了拱手还礼:沈二公子客气了。不知道你来找我有什么事?
沈向阳也知道郑如健一家正要用餐,于是说道:现在不便打扰郑驸马一家人用餐,不知道用完餐后可否空些时间出来,我有事要向郑驸马请教?
难得对方考虑得这么周到,郑如健爽快道:当不得请教,等下我用完餐后再来找你们就是了。
用完餐后,柳秀宁知道自己驸马和张青他们有事商量,于是带着儿女先行回家。
等送她们出了福满楼后,郑如健由一位店伙计带着到了酒楼后面的一座阁楼。
这时,张青和沈向阳正坐在阁楼上面品着茶,在等着自己的到来。
郑如健走了上去作了一揖:让你们久等了!
沈向阳连忙起身还礼,而张青一边给郑如健倒了杯茶一边笑道:沈二公子家和我家是邻居,我们是由小玩到大的好朋友。说完,又对沈向阳说道:郑驸马也是我好朋友兼合作伙伴,现在大家也认识了,就不要再这么客气了。
既然张兄都这么说,那我恭敬不如从命,就不和郑驸马你客气了。这次托张兄来找郑驸马,其实是想向郑驸马你请教一下,户县这边的商事还有没有可以让我们涉足的地方。
这些年我一直都在老家苏杭那边生活,也是近段时间才搬回了京城。想着户县这边商业氛围浓厚,我们也有些打算在这边经营商事。
我们?郑如健疑惑的问了一声郑向阳。
对!除了我之外,我在江南梁、萧、谢、冯四家好友,在明年初都会赶来京城这边置业。
郑如健想了想:不知道沈兄你们之前在江南是做什么营生呢?
沈向阳回道:我们五家之前都是经营米铺、酒铺,不然大家也不会凑到一起。
当然沈向阳也没说,他们这五家在江南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尤其粮食、酒这两样东西,江渐范围内几乎每座城都能见到他们的店铺。
请教不敢当,既然你和张兄是朋友,肯定也和你说了户县近年的规划。你们是不是想要参与峪河两岸建设饮酒、玩乐,不夜街的商事?郑如健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接挑明了说。
既然郑如健都这么直白的说了,沈向阳也很干脆的承认:是的,听张兄以及他舅舅卢县令都说过。
建设一河两岸,饮酒、玩乐不夜街的计划,除了几个主要的人知道外,其他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计划。
之所以在年底的会上都没有提过这一计划,主要还是要等圣上以及户部那边的审批通过。不然消息提前泄露,肯定很多人要来分一杯羹。而没有分到的,那么就少不了会闹事了。
之前郑如健和卢县令他们私下商议,这一条街的利益划分。皇家占三成,参与进来的关中世家、江南世家各占两成,剩下的就由户县士绅和其它地方的世家分配。
不过,现在之所以还没有获得通过,最主要的问题出在户部。他们户部之前和卢县令签订下30年的税赋,户县最多只需向朝廷上缴六千贯的税赋,现在可是亏到姥姥家了。所以户部这一次提出户县这一河两岸的税赋,朝廷要占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