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似乎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当内务府雄心勃勃地进军南方市场,企图在这片土地上大展拳脚,开启统一商战之时,他们才惊讶地发现,自己也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消费群体不够庞大,拥有纸币人普通人太少,而拥有大量纸币的豪门世家,对大秦又大多持有敌意,北方制造出来的商品,根本打不开市场,促进纸币的回流,让纸币形成完整的经济循环圈。
南方虽然看似繁华富庶,但真正富有的只是那些门阀世家、豪门大族以及皇室这些统治阶层,普通人仍然贫穷,而且还不能保护自己私有财产,也就失去了积累财富置办产业的欲望和积极性。
他们就像是金字塔的顶端,人数并不会很多性,而且非常的稳定,父子相传,财富积累的渊源可以溯源到秦汉时期。而且,这些富豪们对于商品有着极高的要求和独特的品味。他们只喜欢订制的货物,那些稀有的、精美的物品,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上的享受,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他们愿意花费大量的金钱去购买那些独一无二的商品,以彰显自己的尊贵和与众不同。
这就使得内务府所带来的那些大众化的商品,在南方市场上根本无人问津,没钱的人买不起,有钱的人却嫌弃大秦商品不够精美,这让大秦的工业化产品,陷入了一种无人问津尴的尬境地。
在这天下纷争的大时代,大秦与南梁分据南北,各有其独特的风貌与底蕴。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到大秦的工厂,会发现那里宛如一个秩序井然却又略显单调的世界。
而南梁则不同,富人过的莺歌燕舞,酒池肉林,奢靡无度,这让穷人非常羡慕富人权贵阶层的生活,虽然也有卖儿卖女的事情出现,可大多数穷人却对此视而不见。
大秦工厂里所生产的都是批量商品。在那一间间宽敞的厂房中,工人们按照既定的流程标准和流水线上,不停地忙碌着。每一件产品从生产线上诞生,都如同复制粘贴一般,样式千篇一律。
对于那些普通百姓而言,购买日常用的大秦的工业化产品,那是刚需,是生存下去活的更好更滋润的必备品,可惜他们手中没有纸币,而大秦只能将商品卖给自己工厂里的工人,因为他们手中有纸币,可数量太少,能辐射的范围也有限。
比如造型规整的铁制农具,或是样式统一的陶瓷碗碟,拿在手中,也能感受到大秦工业带来的便利。然而,若是想要那些达官显贵、豪门世家想要大量采购大秦的工业化产品,可就犯了难。
这些批量生产的物品,既无法彰显他们尊贵独特的身份,又因为并非订制品,少了那份专属的精致与韵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梁工纺制造的产品。南方的匠人,宛如一群隐匿在烟火人间的艺术家。
他们凭借着世代相传的精湛技艺,以及对工艺的执着与热爱,精心打造出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物品。他们会根据权贵阶层的需求和喜好,融入独特的设计与创意。
或许是在一把精美的折扇上,用细腻的笔法描绘出江南的烟雨楼台,朦胧细雨,红楼美女腻人的无限春光;又或许是在一只温润洁白的玉佩上,雕琢出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这些物品,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更是蕴含着南方匠人智慧与心血的艺术品。
在高档物品的领域,大秦与南梁相比,差距着实不小,最头疼的是世家门阀有自己的工坊,可以自给自足,一旦开启商战,他们可以完全不购买大秦生产的商品。就拿内务府来说,那可是大秦宫廷中掌管皇室财务和物资供应的重要机构。
内务府的官员们眼光极为挑剔,对于那些能够进入皇室的物品,有着极高的要求。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南方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
每当南方匠人打造出令人惊艳的艺术品时,内务府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银去购买,然后恭恭敬敬地献给自己的主人——秦皇。
秦皇端坐在那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当看到这些来自南方的精美物品时,眼中也会流露出一丝欣赏与赞叹。在他心中,这些物品就如同稀世珍宝一般,是值得珍藏和把玩的。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南方在某些方面所生产出的物品,其品质之高,就连秦皇都将其当作国宝来看待。
而这,也是离石(或许是大秦的决策者)不肯轻易武力统一南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离石深知,武力或许能够征服南方的土地,能摧毁世家门阀,可同样会带来摧毁,一些绝技也会因战乱而泯灭,南方汉人的文化精华不可否认,大部分掌握在世家门阀手中,用战争方式征服南方那深厚的文化底蕴世家门阀,难免会造成精湛技艺传承的断代,想要再找回这些东西可能要耗费大量时间,也有可能永久失传。
在开启商战之前,内务府的官员们就一直在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想要避免离石提出的顾虑,若是让某件有用的技艺失传,内务府官员可能会被嗄了。
他们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和诱人的条件,前往南梁。这些使者们穿梭于南梁的大街小巷,深入到每一个工坊和匠人的家中,试图说服那些能工巧匠前往大秦。
他们承诺给予优厚的待遇、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及广阔的创作空间。
同时,内务府还对东晋南渡时带走的大量古籍虎视眈眈。那些古籍中,记载着无数的知识和智慧,是南方汉人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
如果能够将这些古籍带回大秦,不仅能够丰富大秦的文化宝库,还能为大秦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于是,他们或是通过贸易交换,或是暗中派遣人员搜寻,千方百计地想要得到这些古籍。
离石心中明白,如果没有了这些传承,南方就如同失去了灵魂的躯壳,到那时,武力统一或许就会变得容易许多。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简单。
南方还有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南方的金银铜等重要资源,都集中在了世家门阀的手中。这些世家门阀在南方根深蒂固,拥有着庞大的势力和财富,还可以铸私钱,完全可以自成一体,在门阀内部形成一个小型经济圈。
他们凭借着手中的资源,掌控着南方的经济命脉。要想武力统一南方,就不得不面对这些世家门阀的抵抗。而一旦引发大规模的战争,不仅会造成生灵涂炭,还可能会让这些世家门阀将金银铜等资源藏匿起来,使得大秦即便征服了南方,也难以获得实际的利益。
所以,离石只能在商战和外交等方面不断努力,寻找一个更为合适的时机和方法,来实现统一南方的大业。
在那风云变幻、朝代更迭的历史长河中,南梁朝廷宛如一艘在波涛中艰难航行的巨舟。当朝廷着手征赋税之时,采用的竟全是实物赋税。这看似寻常的赋税方式背后,实则隐藏着南梁社会那错综复杂且暗流涌动的财富分配格局。
要知道,金银铜这些在交易中至至关重要的货币,大多都牢牢掌握在世家门阀的手中。
那些富可敌国的世家豪族们,将大量的金银精心熔铸,打造成一个个沉甸甸的元宝。这些元宝承载着无尽的财富,却被他们小心翼翼地埋藏在地窑之中,仿佛那是他们守护权力与地位的秘密武器。
于是,本应在市场上自由流通、促进商业繁荣的钱币,变得极为稀少。市场就像一片干涸的湖泊,缺少了金钱这一灵动的“活水”注入,商业活动也变得萎靡不振。
更为严峻的是,在南方的广袤土地上,大量人口被世家门阀牢牢地控制着。普通的人几乎没有什么财产可言,即便偶尔拥有一些微薄的积蓄,也很难保住。
世家门阀凭借着他们庞大的势力和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络,肆意掠夺着普通人的财富。那些依附于世家门阀的奴婢,原本在社会中还有一定的需求欲望,但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需求变得极低。
而那些数量众多的无地赤贫者,每日都在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他们连自己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又哪里有闲钱去进行消费呢?
这样的社会现状,可愁坏了内务府。内务府本想着通过开启商战,将朝廷积累的大量物品倾销出去,以盘活朝廷紧引的财政。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那些有钱的世家大族,坐拥着如山的财富,却对朝廷倾销的物品不屑一顾。他们有自己的渠道和资源,根本不需要购买廉价的货物,也不会为依附他们而玍的奴婢,花费金钱去购买普通日用品。
而那些贫苦的百姓,虽然对这些物品有着强烈的需求,却因为囊中羞涩而只能望洋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