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看着手机上跳动的“高方良”的名字,朝戴志远和乔磊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按下了接听键。
“高书记。”明月的声音保持着一贯的平静,听不出太多情绪。
“萧老板”,高方良的声音传来,不同于之前的急躁或隐含的优越感,反而透着一股经过沉淀后的沉稳,“你之前提交的那些关于生产许可证的材料,我仔细想了想,也咨询了一些专业人士的意见。我们之前的思路,可能有点问题。”
明月微微挑眉,看了一眼旁边的戴志远和乔磊,按了免提键,示意他们也听听。
“哦?高书记的意思是?”明月顺着他的话问。
“我们一开始就瞄准‘保健食品’这个类别,门槛太高,审批极其严格,周期也太长。”高方良的声音几分诚恳,几乎是在交底,“尤其是厂房、设备、检测这些硬性指标,缺一不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这不是打个招呼就能绕过去的,涉及到食品安全,谁也不敢担这个责任。”
电话这头的三人都有些意外,尤其是乔磊,他刚才还猜测高方良是不是在故意拿捏。
高方良继续道:“我建议,我们调整一下策略。先不要好高骛远,可以考虑申请普通的‘食品生产许可证’,产品类别可以放在‘其他食品’或者‘果蔬制品’下面,比如就叫‘炖煮膏类’。桃胶、皂角米这些原料,本身也是作为普通食品原料管理的。走这个路径,标准清晰,要求相对明确,只要我们后续的厂房建设、设备安装、环境卫生能达到对应的国家标准,审批起来会快很多,也更现实。”
高方几乎完整复述了秦刚的思路,并补充道:“当务之急,不是抱着那一堆材料反复修改,而是实实在在去启动厂房规划设计,找有资质的净化工程公司出方案。甚至可以在申报时,附上我们已经签约的设计和施工方案,承诺在取得许可前一定完成车间建设并通过验收,这样可以争取到理解和支持。”
明月听着,眼神微微闪动。她没想到高方良出去碰壁一圈,回来竟然能说出如此内行且务实的话,这不像他之前那种只想靠关系速成的风格。
“高书记,您这个建议很专业,也很实在。”明月肯定道,“我们之前确实对困难预估不足。只是……这样一来,前期投入的资金和时间成本会大大增加。”这说到了她最发愁的点上。
“我明白。”高方良叹了口气,“但这是正规化生产的必由之路,没有捷径。食品安全是底线,红线。至于资金和建设问题,”他顿了顿,似乎下定了决心,“镇上可以帮忙协调看看是否有合适的闲置厂房租赁,或者争取一些针对农产品深加工、小微企业创业的初期政策扶持,但这都需要你们先把实实在在的计划拿出来。我的政策,也不是一张凭空而来的许可证就可以得到认可的,而是一个真正能落地、能带动就业、能创造税收的合规企业。”
话说到这个份上,诚意已经十足。
明月深吸一口气:“我明白了,高书记。谢谢您的坦诚和指点。我们马上调整方向,优先落实生产场地和规划方案。材料方面,也会按照普通食品生产许可的去准备。”
“好。”高方良似乎也松了口气,“有什么具体困难,随时让徐知微联系我。一步一个脚印走吧,稳扎稳打才能长久。”
挂了电话,办公室里有一瞬间的安静。
乔磊先开口,语气有些不可思议:“这高书记……出去受了趟教育?觉悟一下子提高了这么多?说得还挺在理。”
戴志远推了推眼镜,点点头:“他最后那句话是对的,正规化生产,没有捷径。他之前可能是想简单了,现在碰了壁,反而清醒了。这对我们来说,未必是坏事。虽然慢一点,但方向更清晰了。也许他是得到了行家的指点,知道这里面的风险大于收益。”
明月看着窗外,沉吟片刻。高方良的转变确实出乎她的意料,但无疑让事情回到了更靠谱的轨道上。只是,资金的压力也随之骤然增大。
“志远书记,”她转过头,“看来我们的计划要大幅调整了。首先得尽快找到合适的场地,哪怕小一点,先满足基本的生产和报审要求。设计、净化的方案也要同步找公司做起来。如果不进行大规模的厂房投资和机械设备的采购,我手里的钱是够的”。她揉了揉眉心。“高方良说了可能会有一些政策扶持,但我们不能全指望那个。”
戴志远说:“扶持政策我们当要还是要的,国家给的优惠,我们凭什么不要?”
一条看似更慢,但却更为扎实的道路,在眼前缓缓铺开。挑战依旧,但至少,不再是雾里看花,无处着力。明月感到一种沉重的压力,但也有一丝踏实感悄然滋生。
“如果把仓库的四楼腾出来,作为生产用的厂房,先按照普济师太的传统手工做法,先做起来,你看如何?”戴志远说
乔磊说:“这个可以,投资少,见效快,不过就是产量不大。”
“产量不大,也比桃花庵生产得多!”戴志远说。
“是的,刚好看看销售效果。”明月说。
“销售效果肯定不错,因为很多人到桃花庵去求而求不到,出钱买也是愿意的,哪怕出高价钱。”戴志远说
“这个主意好!”明月眼睛一亮,戴志远的提议像是黑暗中划亮的一根火柴,瞬间照亮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利用现有仓库改造,投入最小,又能最快速度让我们合规地生产出第一批产品。就像高书记说的,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把产品合法生产出来,打开市场,回笼一部分资金,再图谋更大的发展。”
乔磊也兴奋起来,补充道:“没错!而且手工制作、古法熬制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卖点,可以区别于工业化流水线产品,更能体现我们桃胶膏的传统价值和独特品质。我们可以先小批量生产,精准投放市场,看看反馈。”
“事不宜迟。”明月雷厉风行地站起身,“乔磊哥,麻烦你立刻联系一下,看看清理和改造四楼仓库大概需要多久,预估一下费用。
志远书记,你咨询《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里关于‘其他食品’中炖煮膏类的具体生产环境要求,特别是对于这种非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小型场所,有哪些明确的规定。我们必须确保改造方案一步到位,完全符合法规,不能再走弯路。”
戴志远说:“这个不用咨询,高方良就知道,我敢确定,只要我们把有关材料准备好,交给高方良,不用一个星期,高方良肯定把食品生产许可证办下来。
两天后,明月和徐知微带着准备好你材料来到了高方良的办公室,没想到高方良非常热情,接过明月手中的材料,看了一会,对明月说:“萧老板,这个其实我也不在行。这样吧,我把这些材料送到有关部门,让他们看一下,如果缺什么就让他们补充写上去,再拿回来签字盖章,也就不来回折腾了,你看如果?”
高方良之所以敢这么说,他知道秦刚副市长肯定为这事和县里有关部门打过招呼,他了解,这位表哥,从不答应帮忙,但一定会帮忙的,何况这次是对自己有利的事。
明月说:“行,谢谢高书记”
“萧老板,话先说在前头,这个忙我帮了,但你的投资也要尽快的落实到位,咱要讲诚信。”
“高书记你放心,我已经请南京的一家设计院设计图纸。基本投资的资金也预算好,大约要一点四个亿,虽然暂时这些资金没有着落,但这凭桃胶膏在本地的名气,不愁没有人来投资。”
高方良一听,要投资一点四个亿,如果成功了,那对自己来说真的天大的政绩,在整个云灌县,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个乡镇能一下子招来一点四个亿的投资。到时候,自己可以有那班镇长,镇党委书记的面前昂着头走,有了政绩,再有当常务副市长的表哥,说不定自己马上就可以升副县长。
高方良想到这里,心中一阵高兴,但他知道自己不能操之过急,首先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就说道:“萧老板,就按照你的计划,把你们四楼仓库改造好。先把产品生产出来再说。”
“知道了,不过没有生产许可证,我们生产不违法吧!”
明月的意思是崔高方良快点把生产许可证办下来,高方良当然听得懂,胸有成竹的说:“萧老板,你放心,我可以向你保证,在你工厂改造完毕之前,把桃胶膏的生产许可证办下来!”
“谢谢高书记,有您这话,我们就更有信心了。”
明月与高方良告辞,刚好遇到了张体忠镇长,明月以前和张体忠镇长聊过找高方良办桃胶膏生产许可证的的事,张体忠也知道高方良的心思,反正做出业绩来,他这个镇长也有份,所以非常支持明月,告诉明月,一定要利用好高方良的一番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