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和硕特部的态度,早就在朱载坖的预料之内了,在被官军接连击败之后,和硕特部已经认清楚了事实,就是想要凭借武力将大明官军赶出西域,显然是不现实的了,再加上现在随着和硕特部的实力下降,他们也急于想要得到大明的支持,好继续控制卫拉特部。
但是朱载坖认为,对于和硕特部的封贡纳款和土默特部不同,首先就是地位问题,大明在草原上的代理人有且仅有一个,就是顺义王,其余的所以蒙古酋长,他们的地位都是要低于顺义王的,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不管他们蒙古人内部是什么地位,但是大明只认顺义王,和硕特部和大明通贡纳款之后,一样在名义上是顺义王属下,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同时大明不是和和硕特部谈判封贡纳款,而是和整个卫拉特四部谈封贡纳款,这点是非常之重要的,和硕特部是不配和大明谈什么封贡纳款的,大明在乎的是卫拉特四部,大明和卫拉特四部谈的就是卫拉特四部的问题。
朱载坖之前就已经和李成梁还有一众军机大臣们商量好了相应的条款,整个卫拉特部都要从天山北撤,卫拉特部的住牧地被限制在额尔齐斯河和阿尔泰山附近,成为大明西北部的藩篱,同时大明要在科布多等地修筑城池,派驻办事大臣,设兵戍守,官军要控制整个天山。
这对于卫拉特部来说是极为痛苦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准噶尔部,要放弃伊犁河谷这片肥美的草原,对于蒙古人来说是极为痛苦的一件事情,当然大明也会给予蒙古人一定程度的补偿,通过通贡等形势对于蒙古人进行资助,同时帮助蒙古人在西北兴建一系列的城池,让他们实现从游牧到定居的转变,这样他们才能够为大明戍卫边疆。
但是这个条件对于和硕特部来说是很难实现的,因为虽然和硕特部现在是卫拉特部之主,但是各部的独立性是很强的,这点朱载坖当然是很清楚的,所以大明的条件的大明支持和硕特部成为卫拉特之主,同时将卫拉特四部变为一个整体,当然,作为回报,和硕特部就向大明通贡纳款,为大明戍卫西北。
至于准噶尔部不愿意离开伊犁河谷的问题,朱载坖会派王牌拆迁队长李成梁去帮准噶尔部搬家的,但是和硕特部必须答应大明的条件,否则大明 官军就不止是对准噶尔部用兵了,到时候连阿尔泰山都不让卫拉特部待了,大明的态度是空前强硬的。
负责谈判的是云中办事大臣张学颜,他在收到朱载坖的密旨之后,自然是对和硕特部态度极为强硬,现在大明官军实力强大,李成梁等大将认为和蒙古人根本没什么好谈的,揍就完了,十数万官军屯兵西域,同时随着大明在西域的屯垦开始逐渐有了收获,制约朝廷在西域用兵的重要因素粮秣供应已经得以缓解了,假以时日,西域的粮食是可以支应官军在西域的作战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张学颜坚持完全按照朱载坖的条件,不能退让,同时张学颜也通过大宝法王和顺义王给和硕特部施加压力,顺义王当然是希望和硕特部能够和大明达成协议的,因为这样的话,对于顺义王来说,整个卫拉特四部名义上毕竟也就成为了顺义王的属下,这样的话对于顺义王的在蒙古诸部的正统性是有极大的好处了。
大宝法王自然也是希望卫拉特部和大明达成封贡的,一来是他本身就出身于土默特部,尽管现在是格鲁派活佛,但是毕竟是蒙古人,二来就是现在和硕特部已经皈依格鲁派了,要是和硕特部能够成为卫拉特之主,对于格鲁派的传播也是有利的。
所以他们两股势力都在尽力的劝说和硕特部,从和硕特部的立场来说,他们在乌鲁木齐的住牧地已经被官军所夺取了,对于他们来说,想要再回到天山显然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除非他们能够战胜官军,所以放弃天山对于和硕特部来说其实是没有任何损失的,同时官军打击准噶尔和杜尔伯特部,对于和硕特部坐稳卫拉特之主的位置也是大有好处的。
而从卫拉特四部的利益来说,对于卫拉特四部来说,威胁最大的其实并不是大明,而是喀尔喀部,喀尔喀部一直向吞并卫拉特部,壮大自己的实力,所以顺义王他们主要也是从这些方向来劝说和硕特部,和大明封贡纳款之后,要是喀尔喀部胆敢再次袭扰卫拉特部,大明和土默特部是绝对不会坐视不管的。
同时三娘子卫拉特部出身的优势也还是起了作用,顺义王他们毕竟是土默特部的,但是三娘子是卫拉特部出身的,她也认为卫拉特部现在最好是和大明达成封贡纳款,三娘子的意见是很明确,大明皇帝重掌西域的决心是很大,在这种情况之下,卫拉特部又不是官军的对手,要是继续和官军作对的话,下场必然是很惨的,所以和硕特部应该和大明达成封贡,既保证自己和卫拉特部的生存,同时保证和硕特部在卫拉特四部中的主导地位,这点是非常之重要的。
而和硕特部的使者表示要回去将这些情况告知部落首领,然后才能够给大明以答复,朱载坖认为看来大明给和硕特部的压力还不够大,朱载坖命令征西大将军李成梁在时机成熟的时候继续进剿,将卫拉特部彻底从天山南北逐出去,控制整个西域北部,为大明进一步南下西域做好准备。
同时将下一步增兵的地方放在了哈密和交河,准备开始对于叶尔羌汗国用兵,在西域南部用兵,和北部还是有很大不同的,重点就是对于回教的态度,这点是朱载坖要提前商量好的问题,朱载坖准备从西北各省常备官军中再次抽调兵力,增兵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