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公象咆哮前冲之际,湄公河中,砰......的一声闷响。
一匹黑色的高头大马,竟然腾地从湄公河里,腾跃了起来。
马上赤膊魁梧大将,就是李过的义子:大顺第一猛将李来亨。
李来亨手提破甲长槊,策动战马,向着巨大公象,猛撞上去。
公象后背,塔台上的3名暹罗兵,一时惊呆了。
慌忙挽弓搭箭,嗖嗖嗖......射出三箭。
李来亨提起长槊,当当当......一槊扫开。
眼看,战马和公象,正要撞在一起之时,李来亨一拉缰绳,马头一偏,避开公象。
李来亨高举长槊,狠狠一槊刺出。
唰......一槊刺入巨大公象左眼之中。
李来亨使劲一压,巨大公象的巨大眼珠,一个血淋淋滚了出来。
公象剧痛,那管得地上的李过,斜歪着身子,轰......的一声,砸进滚滚湄公河中。
象背上的三名暹罗弓弩手,也一头砸进河中,被河水冲走。
李来亨想要勒马回转,抢义父李过,可两头不知死活的巨象,又飞冲过来。
李来亨不得已,继续策马往前冲。
两头巨象,立马靠拢,想要来一招关门,用四根长牙,与战马相撞,刺穿战马和李来亨的前胸。
只可惜,马快!
高头战马,犹如一道黑影,更如一支铁箭,嗖......的一声,从两头巨象中间穿过。
六名塔台上的弓弩手,还没看清是怎么回事。
只听砰......的一声,两头瞎了眼的战象,巨大的象头,粗壮的牙齿,居然狠狠撞在了一起。
两根绞在一起的象牙,咔嚓......一声,当场折断。
两头战象,轰然倒地,哀嚎不已。
战象后背塔台上,六名偏倒的弓弩手,也狠狠撞在了一起,三死三伤。
看无数战象围来,李来亨不敢恋战,立即勒马回撤。
一把抓起地上惨死的义父李过,抱在怀里,一头策马跃入湄公河中。跟来时一样,又消失在河水里。
骑着战象冲过来的南掌王索林那旺萨、巴沙王、昭法猜、帕碧罗阇及一众南掌兵、暹罗兵,全部惊呆。
索林那旺萨看着桥对岸如林的枪阵、如刺猬的弓弩阵、如墙的盾牌阵,以及一地的明军赤膊尸首,立即下令停止追击。
“南掌王,咱应该乘胜杀过去,一举歼灭这帮明军。”巴沙王坐在战象之上,一手持弓,一手持箭,对着旁边的索林那旺萨大吼。
索林那旺萨哈哈笑道:“巴沙王,据探报,崇祯皇帝的大军,马上就会杀到。”
“湄公河对岸的土地,咱夺回来,一时也守不住。”
“这么多战象过河,暴露于旷野之上。想要回来,可就难了。”
“所以,本王决定,永不过湄公河,决不上明军的当。”
“胜而不骄,南掌王领兵之才,在下佩服至极!”巴沙王立马恭维道。
“南掌王,末将建议,立马拆掉浮桥,让明军过不了河。万象城和琅勃拉邦,就安全无虞。”暹罗大将军帕碧罗阇,急忙建议道。
他实在是被明军追怕了,拆掉浮桥,才是他心目中的万全之策。
索林那旺萨看着眼前的大胜,又是哈哈一笑:“依本王看,大明军队,不过尔尔。”
“本王的御敌之策,就是依托万象城坚固城墙,依托滚滚湄公河,将明军夹于湄公河和万象城之间的狭窄地带。”
“呵呵......我南掌国,我万象城,这万象二字,可不是徒有虚名。国内驯服之象,何止万头?”
“只要明军敢过河,本王就立马率战象出击,一千头,两千头,三千头,都不在话下。”
“呵呵......这么多战象压过去,本王就不相信,他们能逃回对岸去。总之,不管他来多少兵马,我南掌战象,都要将他们踩成渣渣。”
“南掌王威武.......”
巴沙王、猜王储、帕碧罗阇立马大声吼起来。
“南掌王万岁......”
“阿伦陀耶万岁......”
一众南掌士兵,也山呼海啸起来,绝对的不可一世。
河对岸,李来亨和他的黑色战马,驮着义父李过的尸首,在暹罗兵、南掌兵山呼万岁声中,逃回了对岸。
“爹......!”李来亨将李过尸首抱上岸,扑通一声便跪在地上,放声大哭起来。
此时此刻,李过身上,还插着五根长箭呢。
“将军......”
“亳侯......”
一众明军,盾牌兵、长枪兵、弓弩兵......保持防守阵形,保持阵型不变,个个原地跪地,大声哭诉起来。
眼泪,流得比血水多。
“爹.......”
李来亨目眦欲裂,一根一根,将李过身上的铁箭拔下。
每拔一根,就大吼一声。
五根铁箭,连吼五声。
“爹......孩儿一定,杀了南掌王,为你报仇!”
“报仇......”
“报仇......”
“报仇......”
报仇的呐喊声,立马盖过滔滔的湄公河河水声。
湄公河对岸,将近三千明军将士,在近千头战象来回踩踏下,生命尽殁,尸身尽碎!
湄公水,赤红,流三日不褪。
三日之后,惊闻噩耗的崇祯大军,终于匆匆赶到湄公河畔。
崇祯亲率全军将士,全军缟素,为威名赫赫、忠心耿耿的一只虎李过,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以王公之礼葬之!
崇祯亲笔写下:《大明皇帝祭亳国公李过文》。
“呜呼!湄水汤汤,忠魂煌煌。将军奋枪,气贯南疆。”
“忆昔中原板荡,将军赤心映日,浑身铁骨铮铮。朕每思之,未尝不拊掌而叹:一只虎,真虎将也!”
“万象城下,千象奔雷。将军率孤军,身被五箭尤挺刀,尸山血海壮国威,湄水三日赤不减。”
“此等忠烈,虽古之典韦护主、周泰鏖战、子龙冲阵,未能过也!”
“今特追封卿为亳国公,谥忠武,配享太庙。令有司立祠湄河之滨,四时祭祀。”
“卿之子来亨,继卿虎威,当承遗志,升为五军营副将,必为朕荡平不臣,以慰卿在天之灵。”
“卿之大仇,朕聚全军之心、集全军之力而报之!”
“暹罗、南掌宵小,必倾之以血,为将军祭也!”
“伏唯尚飨!”
崇祯皇帝念完,全军哭诉,大吼:
“报仇......”
“报仇......”
“报仇......”
报仇之声,远在万象城,都听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