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的迎老爷,又称营老爷,是凝聚族群的民俗狂欢。
“迎老爷”又称“营老爷”,是潮汕地区最具特色的民俗祭祀活动。
源于南北朝时期的社祭,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活动通常在元宵前后举行,部分村落选择其他日期。
如澄海程洋岗在农历九月十七日。
“迎老爷”的核心,是将村中神庙的神像请出巡游,祈求风调雨顺、全村平安,同时凝聚宗族力量,传承民俗文化。
“迎老爷”的组织筹备,体现了“老带新”的传承模式。
由村里有威望的长者或族长牵头,老人组负责决策,年轻人负责执行。
筹备工作,包括确定日期,通过掷杯珓卜吉日、筹集经费,村民摊派+自愿捐款,安排人员,轿夫、标手、乐手、安保,训练乐队、制作道具等。
经费筹集方面,新婚或生男孩的家庭通常多捐。
做大生意的乡贤、海外侨胞也会积极出资。
如潮州某村2024年“迎老爷”活动,共筹集经费80余万元,其中30%来自海外侨胞捐款。
“迎老爷”的仪式流程,分为“请老爷”“拜老爷”“营老爷”“送老爷”四个环节。
请老爷,由长老带领年轻丁壮,从神庙中抬出神轿,安放在村中“神场”,也就是临时搭建的神坛、供棚、戏台广场,过程庄重肃穆,体现对神明的敬畏。
拜老爷,村民前往神场祭拜,供品丰富多样,年轻女性负责摆放供品、擦拭神轿,孩子们则在一旁观看学习,感受仪式氛围。
营老爷,这是活动的高潮,由年轻丁壮抬着神轿巡游全村,队伍庞大。
包括标手扛标旗、牌手举牌、轿夫、乐手、潮剧装扮的演员、英歌舞表演团队等。
巡游分为“文迎”和“武迎”两种形式。
“文迎”较为斯文,神轿沿指定路线缓慢巡游,接受各家各户朝拜。
“武迎”则充满竞技性,村民抬着神轿疾跑,跳过火堆,以速度和勇气竞赛。
澄海盐灶“拖神俗”、潮安卧石村“绞老爷”是着名的“武迎”形式。
年轻人在抬神轿、参与英歌舞表演、敲锣打鼓的过程中,释放活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感受到宗族的凝聚力。
送老爷,巡游结束后,将神轿送回神庙安放,仪式在鞭炮声中结束,村民分享祭品,共度团圆时光。
现代“迎老爷”活动,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吸引大量年轻人参与。
部分村落引入无人机航拍、直播巡游过程,让在外年轻人实时观看。
英歌舞表演融入流行音乐元素,服装道具更具视觉冲击力。
年轻志愿者成立“后勤组”,负责活动的摄影、宣传、安保等工作。
让他们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
潮州某村的95后英歌舞队员表示:“以前觉得英歌舞是老一辈的东西,现在我们改编了动作,加入了街舞元素,表演时受到大家的欢迎,这让我们觉得传统文化也可以很‘潮’,更愿意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