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远端坐在椅子上,双眼微闭,静静地聆听着周永和的介绍,他的身体微微前倾,右手不时地轻敲着桌面。
周永和的声音清晰而沉稳,详细地讲述着随身听的发展情况。
王志远听得很认真,不时地点头表示认同,他对随身听的销售情况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周永和介绍说,随身听不仅在香江、台岛等东南亚地区销售得非常出色,而且在欧美市场也有着不错的销量。
这让王志远感到有些意外,他原本以为随身听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
接着,周永和提到了内地市场的情况。
他说,虽然内地的有钱人还不是很多,但随身听已经开始在一些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等地铺开销售,并且取得了初步的销量。
王志远对此表示满意,他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然而,王志远最关心的还是游戏的开发情况。
他转头看向周永和:“那么游戏的开发呢?”
周永和立刻回答道:“拳皇大体框架,西山隆志他们已经开发出来了,目前正在调试技能。我想最多一个月,就能进行试运行了。”
王志远知道,游戏开发是一个复杂而耗时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他对周永和的回答表示满意,同时也对西山隆志团队的工作效率给予了肯定。
在召开集团会议之后,王志远意外地收到了荣智健的邀请。
当他踏入泰富时,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疑惑:“荣先生,为何只邀请了我呢?”
王志远环顾四周,发现曹光彪和郭鹤年都没有到场。
荣智健面带微笑,解释道:“哈哈,这次并非中信泰富的事务,而是总公司的事情。
我之所以邀请你来,主要是想听听你的意见。
毕竟在香江这片土地上,我对你的眼光可是相当钦佩啊。”
王志远心中一紧,他意识到这次的讨论可能会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决策。
然而,他还是保持着冷静:“我的意见?那就要看荣先生您想问什么具体事情了。我只能说出自己的看法,至于是否采纳,还得由您来决定。”
荣智健似乎对王志远的谨慎态度有所预料,他笑着点点头,然后递上一杯茶:“先喝口茶吧,咱们慢慢聊。”
王志远接过茶杯,轻抿一口,品味着茶香,同时等待着荣智健的问题。
片刻后,荣智健放下茶杯,看似随意地问道:“阿远,你对国泰航空有什么看法?还有,你对港龙航空又有怎样的见解呢?”
王志远就想到了香江的这两家航空公司,看来中信想要控制航空业了。
对于这两家公司,中信内部肯定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其中,荣智健之所以没有邀请曹光彪,原因就在于这位纺织大王所创建的港龙航空。
而国泰航空则是香江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航空公司,同时也是太古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之一。
其实际控制人乃是施怀雅家族,这是一个与内地关系较为亲近的家族。
早在 1987 年,中信便在荣智健的提议下,成功购入了国泰航空 12.5%的股份。
那么
“哈哈,”王志远突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我想荣先生对于这两家公司的了解程度,恐怕要比我更为深刻吧?您是否有意将这两家公司进行合并呢?”
王志远一边说着,一边敏锐地捕捉到了荣智健的一些想法,并试探性地询问道。
荣智健微微一笑,似乎对王志远的问题并不感到意外:“确实有这样的想法。港龙航空已经亏损多时,而香江的市场规模毕竟有限,实在难以容纳两家航空公司如此激烈的竞争。
所以,我有意让国泰航空来控股港龙航空,不知你对此有何看法?”荣智健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王志远终于领悟到了荣智健的意图所在。
想当年,曹光彪创立港龙航空时,始终高举中资大旗,企图借助民族大义来与国泰航空一较高下。
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港府竟然颁布了航空法,明确规定“一家公司,一系航线”。
也就是说,像从香江到北京这样的航线,只能由一家公司独家经营。
如此一来,港龙航空从一开始就处于劣势。
毕竟,国泰航空早在 1867 年便已成立,不仅拥有多达 45 架波音 747 大型客机,更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航线资源。
相比之下,港龙航空在创立之后,仅仅购置了一架波音 747 飞机。
由于航线的激烈竞争,港龙航空每年都处于亏损状态,如今更是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正因如此,曹光彪才会无奈地向荣智健求助,希望能够将部分股份出售给国泰航空,以缓解港龙航空的困境。
荣智健也有心收购,毕竟曹光彪一直打着爱国的旗号,也给与了内地不少支持。
当初创立中信泰富,曹光彪也出了力。
之所以邀请王志远,只是为了和王志远亲近亲近,同时交流下未来的发展。
王志远深思熟虑后,觉得荣智健的这个想法确实不失为一个良策。
倘若国泰和港龙能够合并为一家,那么航线之争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两个人聊完了之后,开始探讨起了未来中信泰富的发展。
毕竟如今中信泰富已经是香江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恒生指数的蓝筹股了。
“其他的聊完了,我们聊聊中信泰富的发展方向吧?”荣智健接着聊起了这个话题。
“如今中信泰富已经整合了恒昌行的资源,拥有部分港龙的股份,还有香江电讯的股份,虽然我们的市值很大,但是我们的主业呢,收购股份,成为一家投资公司?”荣智健看着越发壮大的 泰富。
心中有着自豪,自己在资本市场纵横捭阖,发展壮大公司,但是收购之后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