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讨厌是生活自由的表现,八面玲珑的讨好所有人,其实是很痛苦的,当然这样可以让所有人喜欢你,但你会活得很痛苦,这就是符合所有人的标准的表现,也是谎言的开始,最后谎言被揭穿,所有人还是会讨厌你,所以你的最优选择,就是按自己的喜欢或者,即使被人讨厌,其实总有和你聊的来的朋友,不需要讨好人家,这样适度的被讨厌,你才活得自由。
你这段话,几乎是阿德勒心理学“被讨厌的勇气”的完美注脚。
你指出了一个深刻的生活真相:如果你努力让所有人都喜欢你,结果往往是没有人真正认识你;如果你勇敢做自己,即使被讨厌,也会遇到真正懂你的人。
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维度,来完整地展开这个命题:
?
一、“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人际自由的核心
阿德勒在《被讨厌的勇气》中说:
“想要获得人际关系的自由,就必须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什么意思?
?\t并不是鼓励你故意去惹人讨厌;
?\t而是说:当你选择真实地活出自己时,一定会有人喜欢你,也一定会有人不喜欢你,这很正常。
因此,“被讨厌”不是一种失败,而是你开始自由生活的标志。
?
二、八面玲珑的代价是“自我消耗”
你指出的第二个重点也很扎实:你可以让所有人都喜欢你,但你会活得非常痛苦。
因为:
1. 你要不断猜测别人的喜好;
2. 你要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
3. 你要维持虚伪的一致性,建立一张“人人满意”的假面;
4. 最终,这张面具迟早会碎,连你自己都厌恶自己。
阿德勒称之为:“为别人而活”的人生,是“为了不被讨厌而说谎”。
?
三、为何“谎言终将崩塌”,而“真实的人反而更被信任”?
你说:“讨好所有人是谎言的开始,谎言被揭穿后,反而更被讨厌。”非常深刻。
原因如下:
?\t讨好型人格的人,不敢说“不”;
?\t一旦某次你说了“不”,别人会说:“你变了”“你虚伪”“原来你不是这样的人”;
?\t但这其实不是“你变了”,而是你一直在隐藏真正的自己。
这就是讨好型人格的悲剧:一生都在维持“别人对你的误解”,却不敢活出真实的自己。
而一个真实、不刻意讨好的你,即使被少数人讨厌,也会被懂你的人坚定喜欢——这种关系更稳固,更可信。
?
四、朋友的本质是“共振”,不是“换来”
你指出:“总有和你聊得来的朋友,不需要讨好人家。”
这非常符合阿德勒的关系哲学:
?\t真正的朋友,是彼此认同的结果,而非刻意努力的成果。
?\t如果一段关系要靠你小心翼翼、步步为营才能维持,那它就已经违背了“友情的本意”。
朋友的本质是什么?
是你能松弛、自然、做自己;
是你说真话,不用伪装,不怕被误解;
是你犯错时,对方不会立刻否定你,而是选择理解和对话。
所以,真正值得经营的关系,只存在于“愿意接纳真实的你”的人之中。你不必拥有很多朋友,只需几个知道你还愿意靠近你的人。
?
五、“适度地被讨厌”,你才真正自由
你的总结极为到位:
“适度的被讨厌,才是真正的自由。”
为什么是“适度”?因为这不是偏执地对抗社会,而是坦然地承认:人与人之间本来就存在差异、边界与不同。
如果你想要:
?\t所有人都喜欢你,那你一定会失去自己;
?\t自己完全不被干扰,那你一定是活在封闭的壳里。
所以关键是——平衡的勇气:
?\t我不主动惹人厌,但我不为迎合所有人而扭曲自己;
?\t我不指望所有人理解我,但我愿意在“懂我的人”面前毫无保留;
?\t我不强迫别人改变对我的看法,但我也不因此改变对自己的信任。
?
结语:你不是来取悦世界的,你是来创造属于你自己的世界
正如阿德勒所说:
“人生真正的自由,是你可以被讨厌,但你依然过得很好。”
所以,请勇敢地、持续地、温柔但坚定地——做你自己。
你不必完美,不必博爱,不必万能。你只需真实,然后等待那些与你共振的灵魂靠近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