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丰富自己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样我的生活中,又有了烟火气。
把老人接到北京后,我开始用心经营着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每天清晨,我会早早起床,和阿姨一起为老人们,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为了让他们都饮食习惯不受影响,我特别让阿姨学习了一些内蒙菜。看着他们吃着顺口,我也心里很安心。
白天,我会带老人们去附近的公园,和一些北京有名的名胜古迹去悠闲。人要一旦上了年纪,总是会喜欢历史的,当然我也一样,家里的老父母也是一样的。
他们看着公园里,绿树成荫,花草繁茂,倒是兴趣没有多么浓郁,但看着那些故宫的文物古迹,倒是劲头足的很。不过经常带着老人们,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还是很重要的。
看他们脸上洋溢着惬意的笑容,我也很满足。北京毕竟是大都市,生活条件也比较方便。为了和他们出去转的时候腿脚不受累,我专门给他们买了电动的轮椅。
陪他们慢慢走在红墙青瓦旁,也是一件美事。给他们介绍路边的花草树木,讲述绘画班的趣事。他们都像我小时候听他们讲故事一样,听的很认真。
有时候,我们会在湖边停下,看看湖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鱼。偶尔老人们也会兴致勃勃地,回忆起他们年轻时的故事。
在家里,我会把绘画工具搬到客厅,在老人们的注视下开始创作。老人们虽然不太懂绘画技巧,但他们也会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他们自己的看法。给我提提建议。
通过时间的积累,我甚至发现,我和爸妈的感情,比我年轻时候更深厚了。也许是我年轻时候,没有注意他们的想法。也或许是那时候他们在忙着,并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我谈心,诉说自己的内心。
绘画班的朋友们,知道我把老人接到北京后,也会时不时地到家里来凑热闹。小兰会带着她最新的画作来和我分享,然后和老人们聊天,给他们讲她在绘画道路上遇到的趣事。也会问一些她对内蒙的好奇。
那些退休的老人们会和我家的老人交流退休生活的心得,大家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屋子。在照顾老人和绘画创作的双重生活中,我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了。
其实人到中年,不一定非要围绕着孩子们转。这时候,正是家里老人需要照顾到的时候,我也是余明的父母都去世后,我才明白过来的道理。与其顾着那些有大把时间的年轻人,还不如多花一些时间在老人身上。毕竟他们上了年纪的人,更需要陪伴。
我回忆起和老人们,以前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这些温暖的瞬间都成为了我创作的灵感源泉。我用画笔描绘出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一段段的过往,也永久的有了定格的瞬间。后来,我带着这一系列的作品,参加了展览,它们得到了众多观众的喜爱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