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将傲国的一部分资料和书籍送到书斋售卖,在发现地宫之初,阿蒖就在准备开设一个国有藏书阁。
这本是委托者内心的想法,可她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根本顾不上。
京城这么大,属于她这个皇帝的地方还挺多的,地盘都是现成的,京城空着没人入住的宅院不少,尤其是比较偏远的地方。
现在那边应该修整得差不多了,等书斋那边开始售卖,国有藏书阁就可以开放了。
当然不是人人都可以进去,阿蒖制定了一些条件,完全不苛刻,只要是真心愿意去看书的人,都很乐意遵守。进去的要求便是,替藏书阁抄书,捐书,以及缴纳进场费,随便选其中之一就成。
至于那些不识字的,进去了最多也只是长长见识,凑个热闹,用处其实不大。现在那些不识字之人生活算不得轻松,多数都没闲工夫进去看这些。
不过就算不进去,阿蒖也在藏书阁那边有安排,每日会让人在外院展示各种各样的作品,尤其是一些字画,可以供人鉴赏。如此路过的百姓,不用耗费力气和银子,都能看到这些瑰宝。
至于免费向所有人开放,在这个时候显然是做不到的。
“陛下,文傲阁那边已经布置好了,随时都可以开放。”元琪兴冲冲来到阿蒖面前。
阿蒖抬头:“好,这些都你安排下去吧。”
文傲阁,便是阿蒖开设的国有藏书阁,里面的藏书无数,其中一个区域则都是傲国相关。
就是文傲阁这个名字,都是根据傲国起的,她觉得很有意义。
其实傲国地宫里,不止有傲国相关资料,还有傲国之前的,十分全面。至于傲国之后的,那就没有了。
那个被安排收集傲国一切的存在,好像在傲国灭亡之后,就再也没出现过了。
就是阿蒖自己都很好奇,她究竟是怎么安排的,其实她能想到一些方法,但至今还是不确定自己用的是哪种方式。
文傲阁里面还有一部分是空白区域,这就是专门留给捐书人的了,但凡是捐书进文傲阁的,都会在那里留下姓名,捐了什么书,会在明面上写得清清楚楚,并且捐书人获得永远进文傲阁的资格。
委托者是个普通人,顾虑自然多,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阿蒖虽说也不会急于求成,但顾虑始终是没那么多的,毕竟很多事情她能压得住,不怕任何意外,所以行事就比较随心所欲了。
文傲阁的消息早就传出去了,但多数人听到这个名字,都只以为是放傲国相关资料。现在不少人都对这个好奇,没人反对。
但他们根本不知道文傲阁的运转方式,以及里面可不止傲国相关。
要是提前知道了,就算无法阻止,估计还是得吵翻天。
一个月后,傲国相关书籍终于出现在了各个书斋中,听闻消息的人,早早就在书斋外面等着了,也有人是安排人到这里来排队。
今日的书斋,傲国相关书籍那是摆放得满满的,也只有一个小小的角落,是售卖的其他物品。
书斋一开门,等候的人便迫不及待涌入,神秘的傲国就这样闯入所有人的视线中。
有人对傲国的起源灭亡感兴趣,有人对那些诗词字画感兴趣,也有人很关心傲国民风,相关书籍竟然是应有尽有,不过这里也只有一部分,小小的书斋,是不可能放得下所有的。
“各位书友,咱们昭国的国有藏书阁,文傲阁三日后便会开放,届时各位可以去看看,文傲阁不售卖书籍,只供人翻阅。”
“进内院观阅的资格也不苛刻,三个条件达到其中之一就可以了。”
书斋老板的话,顿时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文傲阁,就是前段时间小道消息传出的,里面会存放傲国相关书籍的那个文傲阁?”有个穿着朴素长袍的读书人询问,“进去的条件具体是什么?”
书斋老板都说不苛刻了,那肯定对他们这些普通读书人也很友好了。
书斋老板笑着道:“是的,正是那个文傲阁,女帝陛下专门开设的,就是想让咱们都见识见识傲国风光,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购买相关书籍。就算能购买,也不是谁都能完全买回去吧?那不知道要耗费多少银两。”
“没几个人买得起。”
众人赞同得连连点头,是啊,他们这些贫穷的读书人都想好了,便宜的自己可以买点,昂贵的就只能几人凑银子买一份,花费时间誊抄下来是一样的。
其实在这点上,所有读书人对女帝陛下都有好感。要不是有她的各种决策,他们这些贫穷的读书人,日子可没现在好。
“三个条件则是,一,可帮助文傲阁抄书获得进去的资格。二,可捐书,捐书人的名字会永远留在文傲阁中,所有人都能看到,捐书人能获得永久进文傲阁的资格。若捐书多,还能从文傲阁换取感兴趣的书籍,具体可以询问文傲阁的管理。三,付入场费,也可以进去观阅。”书斋老板笑眯眯道,“对各位来说,条件不算苛刻吧,只要达到其一就行。”
众人都高兴起来,尤其是手里没什么银钱的读书人。
抄书好啊,记忆好的,还能背诵下来,回家了能默写一遍,自己不就多了一本书吗?
再次感谢女帝陛下,这要是搁在其他的朝代,如此行为被人针对一下,怕是会要掉脑袋。可在他们昭国,这样的事情是允许的。只要开放给所有人看的书籍,自己若能记下,回去誊抄出来,便是他们所有了。
“就算这三点做不到,每日外院还会展示作品,供人鉴赏,观看是免费的。”书斋老板又道。
来书斋购买书籍的要么是读书人,要么就是一些大户人家安排来的。
在场家境普通的读书人听到这个,却是感叹万分,有一种春天来了的幸福。
要知道在这之前,他们想要多读其他的书,都很难找到门路,抄别人的书,那都是要付银子的。若没点交情,人家还不给你抄呢。
从什么时候开始变了呢?
正是当今这位昭国女帝的一系列决策,让他们越来越多书籍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