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元棠好像是受了多大委屈一样,道:“我可是你的亲妹妹,咱们一起长大,一起去东川,经历过那么多,吃了那么多苦,我不像姐姐那么厉害,自小就有那么多能人教导,我就是个普通人,大姐姐,你可知道我这些年过得有多艰难。”
沈斓曦:“先不说你过得有多艰难,即便是再难,也不是你为自己开脱的理由。”
沈元棠见示弱没有办法博取同情,索性豁出去了。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为我自己筹谋,有什么错。”
沈斓曦:“毒害家人,也是为了你自己筹谋吗?”
沈元棠眼神闪躲了下,不敢抬头与家里人对上。
“既然父亲母亲都没有办法断绝,索性斓曦就做这个恶人。”
“元棠,既然你叫我一声大姐姐,我只当让你求仁得仁。”
沈元棠仓促抬头,这么说,什么意思?
“府里的人都知道是你主动要去西北,京城的百姓,也都知道你要去西北。自然是无可更改。”
沈元棠瞪大眼睛,惊恐道:“不,我不去。大姐姐,我不去西北。”
沈斓曦:“西北已经平定,即便是朕送一个男人过去,那边也会娶为正妻。”
荒唐,简直荒唐。
“我二嫁之身,且有了身孕,不能去西北。”
“大姐姐若是把我送去西北,就是与突厥开战。”
“大姐姐就不怕再起战事,被西北百姓唾骂吗?”
沈家人一个个听的脸发黑。
“混账东西,竟然还威胁起来了,看我不打死你!”
沈从文怒气冲冲站起来要打沈元棠,这次沈家三兄弟没拦着。他走到近前,再三举手,怎么都下不去手。
“大哥,看看陛下怎么说吧。”沈从礼见大哥骑虎难下,叹着气走过去,把人又摁到椅子上。
若是再起来打人,他可不拦着了。
沈从文气的手不停的颤抖,上气不接下气,一副要被气疯了的样子。
“我不去!”
“母亲那么多干女儿,为什么不让她们去。她们也是公主。”
“大姐姐,你为何要对家人如此狠心。”
“母亲不帮我,父亲要打我,身为陛下的大姐姐,要把我送去和亲,我不是沈家人吗?不是你们的亲人吗?”
“你们为何对我如此狠心?”
沈斓曦无视沈元棠发疯似的怒吼,对上母亲。
“母亲,女儿这样安排,可否?”
周心柔冷冷道:“可!”
沈斓曦:“也不用等两天以后出发了,今日就出发把人送去西北吧!”
陛下金口玉言,说出的话,就是圣旨。
沈家的人,立即忙活起来。
“我不去……”
“你们要把孙郎带去哪里?”
“我腹中已经有了孙郎的骨肉……”
沈元棠大声嚷嚷。
沈从文听不下去了,沈斓曦一走,他立即下令:“把她嘴给堵上,绑了扔到马车上去。”
丫鬟婆子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周心柔,后者缓缓点头。
“母亲,父亲……”
沈元棠满脸的震惊与不敢相信,就这么草草的,随便的安排了她的一生。
他们把她当成什么?
丫鬟婆子得令以后,一拥而上,堵嘴的堵嘴,押人的押人。
“大哥,郡主,元棠的肚子……”刘氏提醒一声。
真的这样送去西北,等到了西北,肚子都大起来了。
到时候就不是和亲,而是结仇了。
沈元棠是大房的女儿,怎么处置,他们可不敢插手。
沈从文这边迟迟的不出声,周心柔眼睛里不耐一闪而过。
“煎一碗药吧!”
沈家的人自然都听出来了,送去的是除祸根的药。
既然都已经安排妥当,几个房里的人也不再多逗留。
沈元棠是被悄悄送走的,半个时辰不到,一辆满是药味的马车,狂奔出了京城。
两日后和亲队伍该怎么从沈家走,就怎么从沈家走。
沈元棠的一番闹腾,半点都没有把和亲大事影响到。
一日后,周心柔接到黄玉消息,要钱要粮要兵器铠甲。
“钱粮倒是好说,我到哪里去给她弄那么多兵器?”她是既高兴,又有些气恼。
“郡主,小主子借着剿匪,在那边招兵买马。老奴是了解小主子脾气的,若非没有办法,她是不会给您来信的。”
周心柔自然也明白,只是她手中能动用的也很有限。
“罢了,从银庄取一万两银子送过去,记住,要分开取,多找几个人去办。”
“至于粮食,就从西关等地调集一些过去。动静小一些。”
嬷嬷笑道:“好在咱们之前买了不少荒废的土地耕种,这几年种的又是高产的粮食,粮库里囤积了不少余粮。”
周心柔听到这里笑了笑,这也算是沾了沈斓曦的光。若不是她下旨开垦耕地,削减农税,让人弄来高产的粮食,她也不会在短短几年,就囤积下比之前囤积了十余年的东西都多。
“她信中说,又召集了一千兵马,秘密的安置在土匪的寨子里。待朝廷的诏安令下来以后,这些人就能光明正大的安排到剿匪军里,到时候她就能名正言顺的养兵了。”
嬷嬷担忧道:“就是不知道陛下那边会不会准许?”
周心柔脸色立即冷下来。
“让人剿匪却不派兵,不给钱粮跟兵器,这件事若是让天下人知道,肯定会嘲笑她。”
“若是有人不动用国库一分银两,不动用朝廷的人马,就能给她办成事,她若是不允,天下人都不会答应。”
这么划算的买卖,只要沈斓曦不傻,肯定会准允。
周心柔平心静气的等着,就在她等的快要不耐烦的时候,沈斓曦准许的圣旨,这才送去给黄玉。
她非但不生气放,反而高兴,这说明沈斓曦一点都没有把黄玉放在眼里。
只有这样,黄玉做的一切才不会被发现。
如此甚好!
……
卫杰在家中闭门思过半月以后,被沈斓曦解除闭门。
“卫大人铁面无私,清正廉明,实乃朝中楷模!”
金銮殿上,沈斓曦大赞卫杰,表明自己态度。
下朝以后,卫杰前脚回家,后脚铁面无私的御赐匾额就被敲锣打鼓送到了卫府。
礼部官员督办此事,柳雁回跟随前来道和。
“恭喜卫大人,贺喜卫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