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丹联合科考队来到了法罗群岛附近的海洋里,中国科考队队长李旭扬站在“东方红二十号”科考船舶上高高的了望塔上正用望远镜密切观察着前方航路上的状况。
法罗群岛位于北大西洋中部,是由十八个主要岛屿组成的,是丹麦的海外自治领地。这里地处北极圈边缘,受北大西洋暖流和极地气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多风,常年笼罩在薄雾与海浪的咆哮声中。群岛周围的海域深邃而神秘,海底地形复杂,充满了未解之谜,是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向往的“天然实验室”。
中国大型“东方红二十号”科考船缓缓航行在法罗群岛以东大约20海里的海面上。这艘中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现代化科考船,全长120米,配备了声呐探测系统、深海遥控潜水器( RoV )、生物采样装置等国际先进的科考设备。此次中丹联合科考任务名为\"深蓝探秘\",旨在考察法罗群岛附近海域的深海生态系统、洋流运动以及罕见的地质现象。合作方丹麦方面派出了资深海洋学家艾瑞克·索伦森及其团队,与中国科学家共同完成这项为期两个月的考察。
科考队队长李旭扬站在船头高高的了望塔上,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水汽扑面而来,吹动了他斑白的鬓角。作为一名年近五十的海洋地质学家,李旭扬参与过十多次远洋科考,足迹遍布太平洋、印度洋和南北两极。他身材高大,眉宇间带着岁月和风浪刻下的坚毅,手中的高倍望远镜稳稳地对准前方看似平静的海面。
\"水位传感器显示异常波动,但天气和海况良好……\"李旭扬喃喃自语,眉头微微蹙起。多年的海上经验让他养成了一种近乎本能的警觉﹣﹣海洋的平静之下,往往隐藏着未知的动荡。
\"李教授,声呐系统捕捉到一些奇怪的信号。\"对讲机里传来年轻船员小王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和紧张,\"在东北方向,深度约800米处,有间歇性的强回声,不像已知的鱼群或海底地形。\"
李旭扬迅速走下了望塔,来到驾驶台旁的综合实验室。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多波束声呐绘制出的海底三维图像正在实时更新。在一片相对平坦的海底平原上,确实出现了一处不规则的高亮区域,回声强度远超寻常岩石。
…
团队收集了宝贵的数据,但更多的是留下了未解的问题。起航回国前,科考船缓缓绕行异常海域一周,以示告别。
站在船舷边,李旭扬回想起这次非凡的经历。他们发现了可能是地球上前所未有的智能生命形式,却选择了保持距离的尊重。科学探索不总是关于采集和带走,有时更重要的是观察和理解。
\"我们像闯入了别人书房的孩子,\"他对身边的艾瑞克说,\"最好的礼貌不是翻阅每一本书,而是安静地退出,让主人继续他的工作。
艾瑞克点头:\"丹麦有句谚语﹣-'真正的智慧不仅知道什么时候开口,也知道什么时候沉默'。\"
回国后,联合科考队发表了谨慎的报告,确认发现了\"具有高度生物复杂性和环境互动能力的深海生态系统\",但未公开具体坐标和生物细节。国际科学界虽有不少猜测,但尊重了发现团队的保护性保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