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两个小姑娘真的很懂事,一人挑了一朵绒花,又一块买了一把木梳。

这也算是他们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花钱买这么精细的玩意儿。

等到几人来到苏宝成说的那家馄饨铺子,看着对方轻车熟路点了六碗馄饨。

就知道是这里的常客,苏大壮第一时间就把他们这一伙人的馄饨钱掏了出来。

毕竟人家苏少爷带着他们一家人来到城里,还专门带着他们去了一趟书店。本来就这么麻烦人家。这顿馄饨钱当然要他给。

就被苏宝成给拒绝了,旁边的陈峰更是麻利的已经先把馄饨钱给了。

“叔,千万别这么客气,上回我不是也到家里打扰了吗?再说这馄饨也不贵。上次安兄可还花了这么多钱请我吃鱼了呢。”

苏宝成年纪小小,嘴皮子那不是一般的厉害。

这家里有家底的人说话就是有底气,与人交往也是人情往来十分妥善。

苏大壮发现自己还真说不过这才5岁的娃,主要是,人小小年纪,像这种人际交往。

像他这种农民汉子这一辈子都学不来。

等到热腾腾的馄饨上桌之后,那鲜香的味道扑面而来。

那馄饨宛如一片片晶莹剔透的云朵,轻薄的面皮近乎透明,隐约透出粉嫩的肉馅,仿佛是藏在云朵后的娇羞少女。

碗中的馄饨错落有致,宛如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凑近一闻,那股鲜香瞬间钻入鼻腔,是猪肉的醇厚与葱姜的辛香完美融合的味道。

轻轻吹动,热气升腾,带着浓郁的肉汤香气,仿佛能勾出肚子里所有的馋虫。

几个人咽了咽嘴里的口水,迫不及待拿起筷子。

夹起一个馄饨放入口中,轻轻一咬,鲜美的汤汁瞬间在口中爆开,那是熬制许久的猪骨高汤的精华,浓郁而不油腻,滋味醇厚悠长。

肉馅紧实弹牙,细腻的口感中带着恰到好处的咸香,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食材的新鲜与摊主的用心。

面皮爽滑劲道,与鲜美的馅料和醇厚的汤汁相得益彰。

这一碗馄饨,不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对古代市井生活美味的生动诠释。

苏辰安是真没想到,古代的小吃可一点都不比现代的小吃加了高科技的差。

反而像这样调料并没有很多,只要是真材实料,新鲜一点,味道都特别的好吃。

而且料给的也足,八文钱这么一大碗,简直就是太值了。

苏辰安更是连汤都给他喝完,大丫和二丫的胃口也是一如既往。

他们感觉这顿馄饨是他们长这么大吃过最好吃的玩意儿,比肉包子还要好吃。

几个人吃完馄饨喝完汤都忍不住打了一个大大的饱嗝,那是一种十分的满足。

看着几人还有些意犹未尽,苏宝成很想说再来一碗。

就受到了大家义正言辞的拒绝,开玩笑,吃一碗就够了,就他们这种家庭,等以后条件再好上一些。

虽然说这一顿饭是人家苏宝成苏少爷请的,但他们也不能如此厚脸皮。

东西也买了,馄饨也吃过了,大家心满意足,城里的景象大家也都逛过了一圈,大概看上一眼就可以了。

苏大壮更是给苏辰安他们指了指他们小叔家的地方。

像他们这种穷亲戚,肯定是不能贸然上门打扰,免得连累他们小叔。

所以说这几年两家的关系好上那么一些,都停留在表面上。

彼此之间有的分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除非他们老苏家有一天是真的起来了。

不然想要别人真的看得起你,只能等到自己有本事那天。

苏宝成一路上跟苏辰安和他的两个姐姐有说有笑。

比他之前一个人坐马车去城里面买东西好玩多了。

再过几天,他们就可以去学堂正式入学,苏宝成已经跟苏辰安约定好了,明天一块行动。

到了村口的时候,苏辰安就让苏宝成先回去,毕竟在从这边绕到他们家那里还要绕上一大圈。

本身就坐了人家的马车,不太好意思,虽然说苏宝成是不介意这些东西。

但好兄弟竟然开口了,他也不拒绝,再次约定好了,后天这个路口见。

等到苏辰安他们回到家里,大姐和二姐一路蹦蹦跳跳跑到房间里面去喊她们的娘。

“娘亲,你看,这是我跟大姐一块买的梳子,到时候梳子给娘亲用,娘亲看我们头上的花,美不美。”

刘小玉笑容满面,摸着手里的梳子,前段时间家里的那把木梳掉了好几个齿。

不管是他还是家里的小丫头,用的都不是很舒服。

没想到这两个小丫头这次去街上,还专门买了一个回来。

望着两个闺女头上的头花,刘小玉也是淡淡的笑了。

这些都是自己两个闺女她们的私房钱,他们当爹娘的肯定是不会收起来。

以后这两个丫头有什么喜欢的也能手里有底气,喜欢啥就买。

也是委屈他们,投身在这样的一个家庭,好在现在日子越来越好过。

不过刘小玉没想到的是,自家男人竟然也塞给了他一朵绒花,一朵青色的绒花,看着手心上面的绒花。

刘小玉情意绵绵的望了苏大壮一眼,觉得难为情的苏大壮这回早就跑了出去。

留下刘小玉在屋子里面笑的一脸甜蜜,她现在是真的很满足。

就连她的腿,儿子这些年带着家里赚的银子,有好些都是用在了她的身上。

之前走路跛腿的比较严重的那条腿,这几年经过人家王大夫的针灸。

现在注意一点,已经看不出来什么不一样,偶尔她也会在周边到处走一走。

王桂芬虽然觉得这个儿媳妇就知道花钱,但看着她愿意走出去,到底还是没说出什么难听的话来。

这会王桂芬就看着他儿子,知道今天光买读书的东西就花了八两银子。

心疼的倒抽了一口凉气,这读书实在是费钱。

好在他们现在做这个药材的生意,每年都有不少的进项。

再加上,运气好,能找到点值钱的草药,日子也是越过越好。

现在就希望他的小乖孙,以后能把书读起来,越来越有出息,让他们老苏家也能成为一个体面人。

现在这些银子花了就花了,只要孙子争气,什么都值。

而整个苏家村也都知道了,苏有根家里竟然带着孙子去隔壁张家村求学去了。

这个消息可算是让整个苏家村都炸了锅。

毕竟他们苏家村,今年总共就有两个孩子被人家张家村的张夫子给选上了。

一个是人家苏老爷家里的小孙子,一个就是苏友根家的那个小孙子。

别人苏老爷家里的小孙子能被选上,那是一点都不稀奇,人家有钱,什么样的夫子,什么样的学堂上不得。

倒是苏有根家的小孙子,平常看起来文文静静的,也不满山遍野的出去跑。

村子里的男娃个个都像野猴子一般,满山遍野的溜达,不是玩泥巴就是玩水。

就这老苏家的孙子,之前还有人说,老叔家的这个小孙子一天到晚跟两个姑娘家一块玩。

也就像个姑娘家一样,文文静静的以后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

哪里知道这一声不响的竟然就上了学堂,以后更是要做读书人的。

大家又开始在背后说起了,老苏家怎么突然这么阔绰起来。

该不会是背地里偷偷发财了,毕竟谁不想送家里的孩子去读几个书,认几个字。

但没办法,家里的条件就这样,光交给人家夫子的束修,他们都凑不出来。

更别说这读书最费钱的,可不就是买书的银子。听说随便一本书都要一两银子多。

他们这样的人家哪里送得起孩子能够去读得起书。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之桃李满天下刺刀1937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极品大昏君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校花的贴身狂少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医妃火辣辣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最强炊事兵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寒门崛起全军列阵我在洪武开商铺乱世枭臣穿越之温僖贵妃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铁血大明调教大宋汉末召虎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我在大唐开当铺大唐一品特种兵之王三国:白毦陈到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华兴传坏人笔记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边关渔猎,开局捡到小娇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红楼新君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千年一瞬白发如月汉阙惊澜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从死囚到统帅大楚风云传悍卒!从壮丁开始逐鹿中原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中年废材的一百零八条穿越人生路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这个逍遥侯明明超强却过分咸鱼大明熥仔古今倒卖爆赚万亿,缔造黄金帝国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风起荆南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大秦:九皇子生崽成瘾,赵姬乐了明末:兵王太子的铁血中兴这些列强,欺朕太甚长安新火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无限兵源:古代战场的绝对掌控者历史奇人传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一品悍臣轮回井:渣男劫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多尔衮重生之铁血宫阙录三国之青龙镇世未知天命身陷天牢:我的弟弟们是千古一帝再续蜀汉的浪漫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乱匪开局,看我如何倒反天罡!沈少卿探案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我只做风流皇帝,天下美人皆归朕宋骑天下一人修真传带着八位嫂嫂流放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八百铁骑,镇万界奇葩皇帝合集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