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开始转冷,秦国东郡各项发展也进入了正轨。
其实也没别的太多问题需要考虑,百姓们对秦国早就翘首以盼,这种时候最大的问题,反而是那些原魏国官府留下来的人——百姓对他们的信任度,有点低。
但在东郡府衙和秦国官吏们的保证下,加上朝廷说但凡他们犯事百姓可以直接举报,起步就是二十年劳役的重罚之下,百姓们这才暂时安了心。
可他们安了心,这些现在统一是小吏的原魏国官员们有些麻了。
一些人以前好歹是个官,有少数人还是个郡守府里的中层官员,但也因为罪行较轻、熟知当地事务——相对来说,被贬为小吏。
本来吧,这还能接受。
毕竟还在朝廷体系里,只要他们好好办事,等个五六年之后兴许还有为官机会,这点时间他们等得起。
但你让百姓监督我们是几个意思?
自古以来,不都是官吏去传达上级意思统治百姓吗?
现在反过来了?
哪怕是秦国,也只是朝廷加强对官吏的监管,也没有说让百姓盯着他们啊,最多也就是百姓发现某件违法的事大肆谈论、然后上级府衙因舆情不得不处理。
但这也是朝廷内部的事。
现在倒好,百姓盯他们了……
现在这些原来的官员们,一旦出去办事,不仅要面对秦国官吏们的盯梢——这还能理解,百姓那里也不信任他们,传达了朝廷政令百姓还要去其他人那里问下确认。
这还算好,他们回家时百姓都要在观察他们,有人买东西时和摊贩还价声音大了点,然后就被百姓告到府衙说他们仗势欺人……
有人因为财产大部分被罚没后生活品质短时间下降而感到不适,便想着变卖一下以前家中留下的财产换些钱财,结果被百姓举报怀疑他们贪污……
“这日子没法过了!”
大梁城外,四个小吏刚从两个不同的方向给下面的里长传达完一份命令,汇合后互相对视一眼,都叹了口气。
他们算是看出来了,百姓是恨不得把他们最后这点身份也给扒下来。
就因为他们曾经是魏国朝廷的人。
但天地良心啊,他们大多都是一些只犯过小错的人,少数人欺压过百姓甚至杀过人,但也在魏国最后几年内以付出巨额家财为代价取得了那些受害者家人的原谅——就只是为了能在秦人到来后有条活路。
要真是罪大恶极、或者罪不可恕,秦人早就把他们扔进矿山里去了,
秦人都还留着我们这些人,百姓怎么就这么恨我们呢?
“当年我也没怎么欺负过人啊!”
有个中年吏员叫苦道:“我干过最严重的一件事,就是当初踢死邻家的狗后以‘受惊’为由不给他钱自己带回去吃了,哪怕按现在的律法来看也只是赔偿加一个月劳役,我还不如受罚呢!总好过现在被人当贼看啊!”
此话一出,其他三人纷纷附和。
刚才他们去给下面的里长传令,对方居然要他们赌咒发誓保证没有造假文件……
我他妈上哪给你造假的?
但你要问为什么这么说嘛,因为以前魏国时期,官府中人经常这么干……
经常有官员以朝廷命令下达收苛捐杂税的假命令,或者让底下人去传达徭役命令结果只是为官员自家修建,反正许多文件百姓也看不到,只是当地主政官一句话的事。
到了下方的官吏口中,改一点数字或者多说一两句话,也很正常。
如果秦国没有改变,比如发行报纸将主要政策通传天下,比如在城门口张贴各地政策的详细解释,比如各地落实的政策必须向廷会备案、一旦抓到曲解中央意思的涉事官员一律处罚……
这些方式虽然还是有漏洞可以钻,但毕竟比魏国的公开透明了太多。
于是两者一对比,百姓才发现,特么以前我们究竟是被那魏国朝廷坑骗了多少?
那你们这些以前在那里当过官吏的家伙,我怎么信?
所以许多明事理的人也清楚,这事怪不得任何一方。
昔日因,今日果。
朝廷信用很好,可以和秦国一样,哪怕没来的时候都能让当地百姓期待不已。
朝廷信用一旦崩了,那就和死去的魏国一样,一旦提及或者相关者,哪怕魏国已死,他们还是不受信任。
……
“这很正常。”
国师府。
嬴政带着东郡郡守的汇报走了过来,李缘对此毫无意外。
也亏得这还是在战国时期,要是到了后来某些时候,失去百姓信任后,魏国官府的那些人估计早就被百姓中的某些野心家拿出来祭旗造反了。
哪怕是后世,其实除了华夏以外,外国人对政府的信任度普遍都是比较低的。
山姆大叔说着人人可投票选举,但每年选举时有接近一半的人卵都不想卵;华夏人里,村委会选举时至少还会给你说一声呢——当然,许多时候也只是给你说一声……
“我让你看的不是他们这些自作自受的人。”嬴政说。
“那是啥?”
李缘拿着报告翻了两下。
直到他看到一句话【诸多官员以为当尽量平息此事,不然百姓今后恐会失去对官府之人的尊重;臣试图安抚,然有此想者众……】
李缘有些怀疑的看向嬴政:“你是故意的?”
“差不多,算试探吧。”
“别试了。”
“为什么?”
“超纲了大哥。”
百姓监督官员?
说实话,这放在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中,也只有极短的时间。
其他时候,官员和百姓就是两种人。
秦国官员现在尽心尽力也只是因为嬴政和李缘在压着他们,但如果真让百姓有权盯着他们,以现在的思想环境,朝廷崩溃和内斗就不远了。
“我们后世有时候会出一些新闻。”
“有些权贵人物穿金戴银,甚至公然违律,却往往雷声大雨点小。”
“然而按照几十年前的规矩,理论上我是可以监督他们的,但那终究是几十年前。”
李缘摇了摇头:“现在没多大反应,是因为那些人确实需要百姓监督,不然东郡府衙无法让百姓彻底安心;可你如果真的想把这事普及开来,以后我不知道,但现在,我估计李斯心里都会不爽。”
许多人寒窗苦读十年甚至数代人拼搏出了一个官身。
结果你告诉我还得被百姓盯着?
你猜他们会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