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狄国派出使团分别前往了诸国。
诸国皇帝都在等待着狄皇发动进攻的信件,然而让诸国没有想到的是,没有等来进攻的信件,却等到了狄皇派遣使团前来道歉并解释迟迟不进攻的原因。
当诸国皇帝接见到使团时,他们都感到十分惊讶。
使团迅速命令手下人抬来一堆礼品,然后恭敬地向诸皇开口解释道:“皇帝陛下,我国狄皇原本计划借助天星皇朝的江湖势力,让他们从内部攻破边关大门,以便我们能够顺利攻入天星皇朝。”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天星皇帝不知通过何种途径得知了我们的计划,并且迅速派出大军剿灭了各州的江湖势力,如今天星皇朝边关内天星军严阵以待,就等我们诸国大军进攻。
使团接着说道:“如今,我们的计划已经被天星皇帝识破,各州的边关都有天星军严密防守。如果我们贸然进攻天星皇朝的话,无疑将会遭受惨重的损失。我们的目标是用最小的代价拿下天星皇朝,可现在计划已经暴露,继续进攻显然得不偿失。”
最后,使团成员表示:“我家陛下深知诸位皇帝为调动大军而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和粮食,因此,我狄国愿意承担诸国所有的损失。”说罢,使团成员命令手下将狄国送来的天晶和粮草账单呈递给诸国皇帝,请他们过目。
为了平息诸皇的怒火,狄皇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不仅主动承担了诸国的所有损失,还亲自向诸皇们解释了狄国此次谋划失败的原因,并呈上了详细的赔偿账单。
诸皇们听了狄国使团的解释,又看到那厚厚的赔偿账单,脸色才稍稍缓和了一些。尽管他们对狄皇的诚意仍有些疑虑,但考虑到自己并没有实际的损失,也就顺水推舟地接受了狄皇的歉意。
虽然诸皇们心中对就此退兵心有不甘,但在权衡利弊之后,他们还是决定听从狄皇的安排。于是,他们纷纷下令给各自的大将军,传达撤退的旨意,让他们率领军队返回皇城复命。
在诸国的边关,诸国的将军们原本正摩拳擦掌,准备迎接一场激烈的战斗。
然而,他们等来的不是进攻的命令,而是撤退的指令。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将军们十分不解,他们不明白三十万大军千里迢迢来到边关,如今却又要撤军。这让诸国将军都十分不理解。
尽管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甘,诸国将军们也只能无奈地执行命令,率领着军队缓缓撤离。大军撤退时,诸国将军还做好准备,让天星皇朝以为边关还有三十万大军。
而大军撤退的消息,也很快被诸国暗中潜伏的不良人传递给了不良帅。
与此同时,赵国的赵皇在得知狄国愿意承担一切金钱和粮食的损失后,心中暗自窃喜。他心想,这次不仅可以避免一场战争的损失,还能将大军调回国内,真是一举两得。
赵皇越想越觉得得意,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如何狠狠地打脸那些世家大族,让他们知道谁才是赵国真正的主宰。
这些天来,世家和赵皇之间的明争暗斗可谓是愈演愈烈。原因无他,盖聂和卫庄这几日来连续解决了不少世家和赵皇的人,但双方却都误以为这些事情是对方所为,如此一来,彼此间的矛盾自然是愈发激烈了。
与此同时,燕国这边也并不轻松。整整过去了五日,他们好不容易也才抓住了不到一百个重刑犯。
燕皇此时正为那些逃脱的重刑犯而感到头疼不已,毕竟这些人每逃到一个地方,当地的官府都会遭受牵连,苦不堪言。
就在燕皇为此事烦恼之际,一名手下突然前来禀报:“陛下,狄国派来了使团,请求面见。”
燕皇一听说是狄国的使团,心中不禁一动。他原本就对狄国的动向颇为关注,尤其是狄皇何时会对天星皇朝发动进攻。当下,他连忙示意手下将使团带进来。
狄国使团进入大殿后,他们身着华丽的服饰,举止端庄,每一个人都显得彬彬有礼。在进入大殿的瞬间,他们便整齐地向燕皇行了一个标准的礼节,然后由使团的使者恭敬地呈上一份精美的礼物。
燕皇面带微笑,欣然接受了这份礼物,并示意使团使者起身。接着,使团的使者便开始详细地解释起,他们狄国为何迟迟没有发动对天星皇朝的进攻。他的言辞恳切,态度诚恳,似乎真的有一些不得已的苦衷。
燕皇一边听着,一边暗自揣测着狄国的真实意图。他知道,狄国这样的大国,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地拖延战争。其中必定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而这些原因,很可能和诸国利益息息相关。
待使团使者解释完毕,他又紧接着表示,为了表示狄国的诚意,狄国特意送上了大量的黄金和粮食,以补偿燕国调军所产生的所有消耗。
这一举动让燕皇有些意外,他原本以为狄国会找各种借口推脱责任,没想到他们竟然如此大方。
燕皇看着这些东西缓缓说道:“贵国的诚意,朕已经感受到了。不过,战争所带来的损失,远非这些财物所能衡量。”
使团使者显然没有预料到燕皇会如此回应,他的脸上露出一丝尴尬,但很快就恢复了镇定。
他连忙说道:“陛下所言极是,我国也深知这一点。所以,除了这些黄金和粮食之外,我国还愿意在其他方面给予燕国一定的补偿。”
燕皇听了,心中的怒火稍微平息了一些。他想了想,觉得狄国既然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诚意,自己也不好再过多纠缠。于是,他点了点头,表示接受狄国的道歉。
送走狄国使团后,燕王立刻召集了朝中的大臣们。他决定调回三十万大军,布下天罗地网,绝不能让那些逃跑的重犯有丝毫逃脱的机会。
而与此同时林国,因为林皇病重而陷入了一片动荡之中。在这关键时刻,皇后挺身而出,暂代皇帝监国,肩负起国家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