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都不要争了,南线的主帅交由冯大勇来负责,东线的主帅由折为成负责。回头你们可以各点一些将军随行。记住了,不可大意,现在优势在我,不仅要胜,还要大胜,最好是完胜,听明白了吗?”
“诺。”贾平安一言而决,虽然下面有人还是不满意,但却是不敢说些什么。
如今的贾平安,在他们眼中,不仅仅是秦王,同时还是上仙,谁敢忤逆?
......
庆都。
大夏皇宫。
夏光帝正伏案看着奏折,太监来报,客人到了。
没一会,一位脸上带着倨傲之色的高个男子走进了大殿之中。
“大凉罗漠然见过夏帝。”
罗漠然,大凉二品车骑将军。
“来人,给罗将军赐坐。”年轻的夏光帝脸上带笑,似乎并没有看到对方脸上的傲气,以及没有礼数的样子。
连拱手都是如此的敷衍,分明就是看不起人。
但夏光帝虽然年轻,却是从小就学习着帝王之术,深谙拳头大才是硬道理的道理。
现在的大夏,情况并不好。
大统竟然学着自己,扶持宣国贤王登基成帝。使得接下来的大夏,要面对着大统、越和宣的三国围攻。
敌强我弱,夏光帝便想到了大凉,这个只是战争初期支持了自己一把,但大战一起,便退到了后面看热闹的人。
大凉打的什么心思,夏光帝心中门清。
无非就是想要坐山观虎,等到他与大统打个两败俱伤的时候,他在出来获取胜利果实。
背后有一条毒蛇在暗中盯着,夏光帝怎么可能会睡得着?
必须要把对方给拉到战圈之中,付出一些代价也要去做。
果然,足够的利益下,大凉就派出了一位车骑将军。
夏光帝要的就是他们下场来帮着自己,至于态度,呵呵,无所谓啦。
你可以在今天瞧不起我,我都会记在心里。待明日...看我如何报复便是。
“夏帝不必如此客气,我习惯站着了,有事说事吧。”
“好,与罗大将军这样的人说话果然是痛快。”夏光帝将不满都放在了心里,实则这些账他回头就会记在小本本上。
“是这样,朕需要你们大凉骑兵的帮助,需要你们去攻打涞水关,给宣军以重创。至于报酬,诏州三城会送给大凉。”
宣国不是要出兵五十万,助力大统吗?
我就先下手为强,给你们一个厉害看看。
至于为此要让出去诏州三城?
呵呵,诏州又不是大夏的地盘,而是属于齐国的。
拿别人的东西送礼,夏光帝一点也不心疼。
什么?汪昂然很可能会不高兴?
那又如何?
做为弱国,就要有弱国的觉悟。
你能被利用,证明你还是有些用处的。倘若有一天,你连利用价值都没有了,那也就离死不远矣。
“好,就这样说定了。”罗漠然也是痛快之人,当场就答应了下来。
双方都没有提要写盟约的事情。
在他们这些天生强者眼中,盟约就是用来撕毁的,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最终,一切还是要看实力。
罗漠然相信夏光帝是不敢骗大凉的,不然他们百万骑兵就会好好教大夏军做人,告诉他们,敢骗自己的下场是多么的凄惨。
罗漠然离开,看着对方身影消失在大殿之中,夏光帝脸上的笑容也收敛了起来。
看来大夏实力是弱了,一个大凉的二品武将而已,竟然都敢不把自己放在眼中。
很好,那我们走着瞧。
今天能用三个城池把你们拉下水,明天就可以用更好的条件,让你们彻底的卷入到战争之中。
真到那个时候,谁吞并谁,还要两说呢。
想着这些,夏光帝伏案写了一道密信。大致内容就是大凉派人过来索要齐国的十座城池,还是自己一番的斡旋之后,才变成了三座。
信中的最后,夏光帝还向汪昂然承诺,暂时失去的,以后大夏一定会帮着齐国成倍夺回来。
挑拨离间。
实为最寻常的手段。
拿了人家的东西,回头还要感谢自己。
此事之后,齐国与大凉就有了梁子,不用再担心他们会联合到一起来对付自己。
此为一箭双雕之计。
或许,汪昂然能够探知真相之一二。但那又如何?
大夏对大凉,可以低头,因为对方的军事实力足够强大。
可是齐国嘛,太弱小了,他是不敢与他大夏翻脸的。
且因为是自己推对方上位,就算是汪昂然现在想要投了大统,对方也不敢真的接纳他。谁知道是不是来做卧底的。
齐国,大夏吃定了。
还有宣国,敢自称大宣?当真是可笑,也不看看自己的斤两。
大凉有属于他们的骄傲,天下最强骑兵就在他们的手中,的确可以让他们在很多时候不用看别人的脸色。
但因为地域的原因,大凉太穷了。
草原之上,风调雨顺,水草茂盛还好。
可一旦出现了天灾,他们连过冬都会变得十分困难。
经济实力太弱,让他们有时候想要硬气,也做不到。
这一次,夏光帝拿出诏州三城,等于是点了他们的死穴,让他们明知道要被人利用,也不得不做。
好在,要对付的不是大统军,而是宣军。
宣国,偏安一隅的弱小之国罢了,从未真正放在大凉军的眼中。
罗漠然离开了皇宫之后,便有大夏官员与他接洽,送来了足足三千套大统军军服。
涞水关易守难攻,大统军派出二十万大军,也未讨得什么好处,便已证明了一切。
强攻之策,便直接被否了。以假乱真,发起突袭的计划便应运而生。
......
涞水关。
卫国公林四海的神色并不是太好。
昌都城内发生的事情早已经传了过来,其变化之快,让人应接不暇。
后来得知儿子和女儿早就跟着贾平安离开了昌都,去往了宁古塔,在这一场风波中并没有被波及,他那高悬之心这才放下。
只是他也知道,儿女的举动,是一定会牵连到自己的。
这从贤王已经登基成帝,涞水关战事也告一段落,但迟迟没有圣旨招自己回京,就可以看出一二。
显然,这是有人不放心自己了。
可是...他与贾平安真没有什么联系。
相反,在开城的时候,他还和这个女婿闹了一些的不愉快呢。
或许,有人会自作聪明,以为这是自己在与贾平安演的双簧吧。
有口难辩。
林四海也不想去辩解什么。
他是宣国的国公不假,但他效忠的是宣文宗,而不是现在的宣明宗。
前者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后者嘛,对自己抱有怀疑,这让他心中不爽,索性就开始摆烂,把军权交到了程然的手中。
但终究是靠军功成为的国公,突然间闲了下来,林四海还是很不习惯的。
“父亲,程将军来了,说是有要事相商。”儿子林大顺从外面走了进来。
抬头看了看天色,夜幕已然降临,天已经黑了,不知道这个时候程然过来所为何事。
“请吧。”
程然出现在林四海的面前,一见面便一副着急的样子说着,“还请卫国公教我。”
“哦,这是发生了何事?”
“卫国公,大统的使者到了,说是要去昌都与皇上商议大事,请我们开关放人。”
“商议大事,我们之间并没有收到相关的情报呀。对了,他们来了多少了?”
“三千,足足三千骑兵。”程然说起这个数字的时候,脸上都被紧张所布满。
怪不得程然会这般失态。
三千骑兵,的确是一股很强的战力。加上之前并未收到相关的文书,如果把人放进来,真出了什么事情,可如何是好。
现在的涞水关,在经历了与大统禹王一战之后,实力早已经大不如前。
贾平安在的时候,看似面对大统军的攻城,岌岌可危。可实际上,这不过就是人家在练兵而已。
让普通的士兵上得城楼,与大统军搏杀,活下来的,就是老兵,稍加培养,就会成为精锐。
林四海守关的时候,玩的却是另一套,便是将能打的人都先派了出去,屡措大统军,看似是占了上风。
实际上呢,老兵都拼光了,只是剩下了朝廷后来补充的一些新兵,是没有什么作战经验地。
现在的涞水关,对外称守军还有三万人,可实际上,只有两万多一点罢了。且还以新兵为主,战斗力平平。
若是这个时候,有人打他们的主意,那的确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
“可以确定是大统军骑兵吗?”
“应该可以,他们穿着的都是大统军军服。”程然点了点头。
他其实也不敢完全的确定,毕竟天已经黑了,只能借助火把看到对方的大概样子而已。
只是程然完全就没有怀疑过对方的身份。现在他担心的是,接下来要怎么办。
涞水关外,大统军已经开始骂骂咧咧,表示出了不满。
想想朝廷,那明显已经改了策略,这是要跪舔大统,那如果自己把人家给得罪了,弄得不高兴了,朝廷知道了,会饶了自己吗?
程然在边关多年,打仗的能力是有的,但要说到对朝局的把握,就差之太多,这才求到了林四海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