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位置都可以,但唯独齐枫边上的位置不行!
在齐枫附近,她根本没法冷静下来,她的注意力总是会时不时跑到齐枫身上,想看看对方在做什么,不想错过对方的一举一动。一节课下来,夏青青觉得比晚上考物理考试还折磨。
下课后,齐枫离开了位置,夏青青就像是搁浅的鱼被好心人放回了水中,整个人又活了过来。
不行,不能再这样了,不能一晚上什么都不做。
十分钟,夏青青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她先是做了半节课的生物,那是她擅长的学科,做起来格外专注。等自己开始找到做题的感觉后,她后半节课开始做化学,尽管错了很多,但不影响夏青青猛猛做题的劲头。
下了课夏青青在休息和接着做题之间选择了后者,现在的手感正好,她不舍得放弃。
沉迷于做题让她忘记了自己坐着的位置原来是谁的,也忘了她边上坐的是谁,满脑子都是这个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那个物质的量是多少。
但长时间的大脑运转,让她在最后一节晚自习才上了一半的时候就有些疲倦,眼睛酸痛,用力眨了眨眼睛,开始感觉有些困。
在这种情况下,当意识进入恍惚阶段后,对于周围的环境会变得更加灵敏,任何的细微动静都被无限放大。
夏青青隐约觉得自己已经开始做梦了,耳边突然传来塑料袋悉悉索索的声音。正天人交战的她顺着声音的方向看下去,是齐枫在拆糖。
她下意识抬头,想看看班主任在不在附近,确认曾金天不在后,她又将目光移向了齐枫手里的糖。
有点想吃。
下一秒,夏青青就被自己内心的想法震惊到了,大脑也瞬间清醒过来。
好在这句话她只是在心里想想,没有真的说出口。
夏青青收回视线,直到身边的人拉了拉她的衣服。她低头一看,齐枫把糖递给她。几乎不用多想就知道,齐枫刚才是在给她剥糖。
拒绝的话就在嘴边,但就是没说出口。大脑已经负荷运转的夏青青,手上不自觉地就接过了糖。她想说声谢谢,奈何周围的环境太安静,她开不了这个口,就打算等下了课再和他说。
嘴里含着糖,夏青青觉得清醒了很多,好不容易熬到下课,见齐枫一直低头收拾东西,还有些着急的样子,直到最后齐枫离开座位,夏青青也没找到机会开口。
她看了看齐枫留在桌上的书,决定给他留张纸条。回想起上一次写纸条的时候,还不知道写什么,现在再写纸条,有很多想写的话,但又什么都不能写。
夏青青开始怀念那个时候,那是一年前,又好像是上辈子。
她不知道他能不能看见,不知道他会是什么反应。或许,时间会告诉她。
第二天的考试过的很快,因为折磨人的学科基本在第一天就考完了。
考完的那个下午,高一高二忙着回来摆桌子,高三的学生们不仅限于此,不仅是搬桌子,还要搬书,有的从自习室搬到教学楼,有的从寝室搬到教学楼。
无论你的起点是哪里,等到了终点都一定是气喘吁吁的。
学校的热闹一直持续到第一节晚自习上课,中间大家基本上就是在自由活动,看似没整理好,实际上是乱中有序。因为大家都清楚的知道,在短暂的放松后,迎接他们的将会是更大的压力和数不清的卷子以及看不到前路的未来。于是大家都默契地想把时间停留在这一刻,直到拖到不能再拖。
考完试后的晚自习,对于夏青青他们班来说,是放松,也是煎熬。他们班的传统就是在考完试的当天晚上对答案,对完答案之后就是根据正确答案去找出正确的解法。相对于从头开始看一道又一道新题而言,这样的工作更加简单。但在对答案的过程当中十分煎熬,你会听见惊叹声,也会听见唉叹声,有时候也会听见一些听到就想打人的声音,例如“这套卷子好简单”之类的话。
一般这种时候,夏青青都很想翻个白眼,但她的素质不允许她这么做。
但就夏青青自己做的卷子而言,这次的难度确实比上一次容易一些,至少对的题目能占试卷的一半多。尤其是物理,夏青青的物理这次预计能有40多。这一切的开始,和齐枫当初的话脱不开关系。
她想,也许齐枫说得对,她需要去尝试一下。于是,在考试的时候,她开始静下心来,尝试着去理解和解答理综卷里的物理题,特别是大题。放在以前,是夏青青绝对不会去碰的存在。
然而当她真的去做时,她发现题目似乎并不是她所看见的那么难理解,勉勉强强能看懂题目,正好能符合脑子里有记忆的公式,两者一结合,第一问和第二问肯定是没问题。
至于第三问嘛……那种级别的题目,是她触及不到的存在。
从原来的5分,到现在的最低40分,夏青青算完分数后觉得就像是做梦一样,除了高一,她几乎没有考过这么高的物理分数。
原本夏青青对答案时最紧张的学科是英语,英语好,基本上这次考试总体就还行,要是英语掉了,那这次开始就有点悬了。不过这次不一样,比起英语,夏青青更担心自己的生物。
生物老师给他们定了分数,一般有明确目标的事情,夏青青向来完不成,这是夏青青多年来总结的经验。所以,在对答案的时候,夏青青几乎是严格按照标准答案的样子去订正。
结果就是,一片红……
单看选择题的话,夏青青的正确率还行,但到了大题,基本都是红的。外加生物改卷比较细节,有时候一个字不同就能直接扣你两分。
夏青青的第一反应不是难过,反而是内疚,觉得自己辜负了老师的期待,也没有对自己的组员负责。在整个过程中,她能做的不多,只是在他们不懂的时候教她们,或者是提供一些学习的思路和想法,基本和自学差不多。
但木已成舟,他们接下来要经历的,远比这次二模有意义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