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香端着刚泡好的菊花茶,脚步轻快地走到康成斌身边,瓷杯在石桌上轻轻一放,漾开一圈温热的水汽。
院子里的老槐树叶子已染了浅黄,风一吹,便有几片慢悠悠飘落在泥土地上,带着初秋特有的清爽。
康成斌刚帮二姐收拾完东西,额角还沾着细汗,他接过杯子抿了一口,目光不自觉飘向远处 —— 村西头的学校隐约露出红色屋顶,几间矮房在绿树间若隐若现。
“康老师,您这次来,可得多住几天,好好看看咱庙沟村的变化。”
秋香拉过一把破旧的椅子坐下,脸上带着爽朗的笑。
她穿了件浅蓝色的棉布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常年握粉笔磨出薄茧的手。
话题自然而然绕到教育上,秋香说起自己当年的选择时,眼神亮了几分:“其实城里的中学早给我发了聘书,薪资是村里的三倍,还能解决住房。可我夜里躺在床上想,咱村的娃娃们咋办?”
她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语气里满是执拗:“我小的时候,就盼着村里能有所像样的学校,让娃娃们都能成才成人。现在新学校建起来了,可师资还是缺,我一个人带着三个年级,有时候连批改作业都得熬到后半夜。”
说到这儿,她忽然抬头看向康成斌,眼里带着期待:“您和二姐的婚事,全村人都替你们高兴。我琢磨着,您要是能来咱村任教,既不用和二姐两地分居,还能帮娃娃们多学点知识,这不两全其美吗?”
康成斌握着杯子的手紧了紧,眉头轻轻蹙起。
他想起城里的学校 —— 窗明几净的教室、先进的教学设备,还有熟悉的同事们。
可转念又想到二姐,上次视频时,她站在果园里,笑着说今年的苹果收成好,还说村里的文化广场快建好了,以后村民们有地方跳广场舞了。
二姐的语气里满是对庙沟村的牵挂,他知道,就算结了婚,二姐也绝不会离开这里 —— 她的果园、她牵头办的妇女手工合作社,还有村里的老人们,都是她放不下的牵挂。
“我也想天天陪着她,可城里的工作……”
康成斌的话没说完,就被秋香打断了。
“康老师,您先别急着拒绝,听听咱村的规划。”
秋香往前凑了凑,声音里满是振奋,“二姐跟我算过一笔账,顾书记带着大伙搞生态旅游,明年春天就要修通往县城的柏油路,路边还要种上桃树和梨树,等花开了,城里的人都会来咱村赏花。学校也要扩建,已经申请了专项资金,要盖新的教学楼,还会添电脑室和图书馆。”
她指着远处的山坡:“您看,那片空地要建蔬菜大棚,用无土栽培技术,以后不仅能供应村里,还能卖到城里的超市。村里的规划都是按城里的标准来的,用不了五年,咱庙沟村就会有公园、有健身房,娃娃们上学不用愁,老人们看病也方便,一点都不比城里差!”
康成斌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阳光洒在山坡上,仿佛能看到几年后的景象:柏油路上车来车往,教学楼里传来朗朗书声,二姐站在果园里,脸上满是笑容。
他沉默了半晌,指尖的温热慢慢传到心里,嘴角不自觉扬起:“这事啊,还得看你二姐的意思,我这辈子,都听她的。”
秋香听了,忍不住笑出声,眼角的细纹里满是欣慰。
风又吹过老槐树,叶子沙沙作响,像是在为这即将到来的美好未来鼓掌。
康成斌望着村子的全貌,心里忽然涌起一股热流 —— 也许用不了多久,他就会拿起粉笔,站在庙沟村的教室里,和秋香一起,守护着这里的娃娃们,也守护着他们共同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