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天空,依旧是那般广袤无垠,然而朝堂之上,新帝李亨却正面临着一场权力交织的复杂棋局。在这风云变幻之际,一位传奇人物——神童宰相李泌应诏入朝,为这波谲云诡的局势带来了新的变数。
李亨在大明宫的偏殿内,焦急地来回踱步,等待着李泌的到来。这位年少成名的奇才,其才华之名早已如雷贯耳,李亨满心期待着他能为自己拨开眼前的迷雾,稳定这暗流涌动的朝局。
不多时,宦官通传:“李泌李大人到。”
李亨赶忙整理衣冠,大步迎了出去。只见李泌身着一袭素色长袍,身形修长,面容清俊,眼神中透着睿智与从容。他见到李亨,赶忙行礼:“草民李泌,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亨连忙伸手扶起李泌,满脸笑意地说道:“先生不必多礼,朕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实乃朕之荣幸。如今朝堂局势复杂,朕正需先生这般大才之人,为朕出谋划策,共渡难关。”
李泌再次躬身谢恩,说道:“陛下如此信任草民,草民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二人落座后,李亨神色凝重地说道:“先生,朕初登大宝,朝堂之上旧臣与朕的亲信势力相互制衡,各方利益纠葛不断。朕虽有心改革,稳固皇权,却又顾虑重重,生怕引发大乱。不知先生有何良策?”
李泌微微沉思片刻,目光坚定地说道:“陛下,依臣之见,如今之势,需恩威并施。朝堂旧臣根基深厚,在朝中盘根错节,骤然打压,恐生变故。陛下可先对他们加以安抚,肯定他们在过往为大唐所做之贡献,让他们感受到陛下的敬重与宽厚,此为‘恩’。”
李亨微微点头,示意李泌继续说下去。
“同时,陛下也不能任由权力分散。可通过一些巧妙的方式,逐步收归权力。比如,在一些关键事务上,陛下可直接掌控决策,让旧臣们明白,如今的朝堂,陛下才是主宰。但这过程需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引起旧臣们的强烈反弹,此为‘威’。如此恩威并施,既能稳定旧臣之心,又能逐渐巩固陛下的皇权。”李泌缓缓说道,条理清晰。
李亨听后,眼前一亮,不禁拍手称赞:“先生果然高见!只是具体该如何实施,还望先生能为朕详细说明。”
李泌微微一笑,接着说道:“陛下,在安抚旧臣方面,陛下可择机举行一场盛大的宴会,宴请朝中重臣。在宴会上,陛下可当众表彰旧臣们的功绩,赏赐他们一些珍贵的宝物,以示皇恩浩荡。同时,陛下也可与他们推心置腹,表明陛下对他们的倚重,让他们安心。”
“至于收归权力,陛下可先从一些日常政务入手。例如,设立专门的政务审核机构,所有重要的政令文书,都需经过此机构审核,由陛下亲自把控。如此一来,既能加强陛下对朝政的掌控,又不至于引起旧臣们的过度警觉。”
李亨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心中对李泌的智谋愈发钦佩。
“此外,陛下还需注意平衡各方势力。在提拔东宫旧部的同时,也要适当给予旧臣们一些新的权力和责任,让他们觉得自己并未被冷落。这样,朝堂之上才能维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局面,陛下推行新政也会更加顺利。”李泌补充道。
李亨沉思片刻,说道:“先生所言极是。只是这政务审核机构,该由何人负责?朕担心若人选不当,反而会引发更多麻烦。”
李泌思索片刻,说道:“陛下,此机构至关重要,负责人选必须忠诚可靠且有卓越的政务能力。臣举荐一人,名为柳炎,此人乃臣故交,为人正直,才华出众,对陛下也忠心耿耿。若由他来负责,陛下可放心。”
李亨点头道:“既如此,便依先生所言。待朕与柳炎见过之后,再做定夺。”
几日后,李亨依照李泌的建议,在宫中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宴请朝中诸多大臣。宴会上,美酒佳肴,歌舞升平。李亨端起酒杯,起身说道:“诸位爱卿,朕初登皇位,深知大唐能有今日之局面,离不开诸位爱卿的辅佐与奉献。今日,朕特设此宴,一来是与诸位爱卿共庆太平,二来也是对诸位爱卿的功绩表示感谢。”
说罢,李亨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大臣们见状,纷纷起身,跪地谢恩。
张九龄感动地说道:“陛下如此厚爱臣等,臣等定当肝脑涂地,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李亨微笑着示意众人起身,接着说道:“张大人,以及诸位爱卿,皆是大唐的栋梁之才。朕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能齐心协力,共同将大唐治理得更加繁荣昌盛。”
随后,李亨命人抬上一箱箱珍贵的宝物,赏赐给各位大臣。大臣们看着眼前的赏赐,心中满是感激,对李亨的态度也愈发恭敬。
宴会结束后,李适之对张九龄说道:“看来新帝并非如我们之前所想的那般,只偏袒自己的亲信。他对我们这些旧臣,还是颇为重视的。”
张九龄微微点头:“是啊,今日陛下之举,让我等感受到了他的诚意。往后,我们也应全力辅佐陛下,共保大唐江山。”
与此同时,李亨也在筹备设立政务审核机构的事宜。他召见了柳炎,一番交谈后,对柳炎的才华和忠诚深感满意,当即任命他为该机构的负责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亨按照李泌的计策,恩威并施,朝堂局势逐渐稳定下来。旧臣们感受到了李亨的恩宠,对新帝的抵触情绪也渐渐消散;而李亨通过政务审核机构,对朝政的掌控力也越来越强。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这一切感到满意。李林甫在自己的府邸中,面色阴沉地对心腹说道:“新帝这一系列举动,看似是在安抚我们,实则是在逐步收归权力。哼,李泌此人,果然有两下子。”
心腹担忧地问道:“大人,那我们该如何应对?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新帝一步步削弱我们的权力?”
李林甫眼中闪过一丝阴鸷,说道:“别急,先看看情况。新帝虽手段高明,但我们在朝中经营多年,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扳倒的。密切关注朝堂动向,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做打算。”
另一边,李亨和李泌也深知,朝堂权力的博弈不会就此平息。他们时刻警惕着,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变数。
李亨对李泌说道:“先生,如今朝堂虽暂时稳定,但朕知道,这只是表面现象。李林甫等人恐怕不会轻易罢休。”
李泌点头道:“陛下所言极是。李林甫此人,野心勃勃,且心思缜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不过,只要陛下稳扎稳打,继续推行我们的策略,他们翻不起太大的风浪。”
李亨目光坚定地说道:“有先生在朕身边辅佐,朕信心倍增。朕定要让大唐在朕的治理下,重现往日的辉煌。”
在李泌的辅佐下,李亨在这复杂的朝堂局势中,如履薄冰却又坚定地前行着。一场场权力的较量,在这看似平静的大唐朝堂之下,悄然上演。而李泌的智慧与谋略,也在这过程中,初展锋芒,为大唐的未来,带来了新的希望与转机。
随着政务审核机构的逐渐运转,其作用愈发凸显。柳炎尽职尽责,将各类政务梳理得井井有条,重要政令皆能及时呈递到李亨面前,让他对朝堂诸事了如指掌。李亨对朝中事务的把控更加得心应手,许多原本由旧臣们自行决断的事务,如今都需经过李亨的首肯。这一变化,虽然看似细微,但却悄然改变着朝堂权力的格局。
然而,李林甫等人岂会坐视不管。他们开始在暗中谋划,试图削弱政务审核机构的影响力。李林甫指使亲信在朝堂上散布谣言,称政务审核机构办事效率低下,延误了诸多重要事务的处理,导致朝廷运转不畅。一时间,朝堂上对该机构的质疑声渐起。
李亨得知此事后,心中忧虑。他找来李泌商议对策:“先生,李林甫等人竟使出这般手段,妄图破坏朕的计划。如今朝堂上谣言四起,该如何应对?”
李泌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陛下勿忧。此乃李林甫黔驴技穷之策。陛下可命柳炎整理出近期政务审核机构处理事务的详细记录,包括各项事务的处理时间、结果以及对朝廷的积极影响。然后,在朝堂上公开这些记录,让群臣知晓该机构并非如谣言所说。同时,陛下可当众嘉奖柳炎,表彰他的勤勉与功绩,以此来堵住众人之口。”
李亨依计而行。在朝会上,柳炎将整理好的记录呈递给李亨。李亨翻阅后,神色严肃地对群臣说道:“诸位爱卿,近日朝堂上对政务审核机构多有质疑。但朕今日看了这些记录,发现该机构不仅没有延误政务,反而大大提高了朝廷的办事效率。柳炎爱卿更是日夜操劳,为朕分忧。朕在此对柳炎爱卿予以嘉奖,希望诸位爱卿不要轻信谣言,一切以朝廷的大局为重。”
群臣听后,纷纷低头不语。李林甫心中虽不满,但也只能暂且作罢。
经过此事,李亨更加信任李泌,对他言听计从。李泌也深知责任重大,继续为李亨出谋划策,帮助他应对朝堂上的各种挑战。
李泌又向李亨建议:“陛下,为了进一步稳固朝堂,您可在科举考试中选拔一批真正有才能且忠诚于陛下的年轻官员。这些新人进入朝堂后,可为陛下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能逐渐打破旧臣们的权力垄断。”
李亨点头称是:“先生此计甚好。朕明日便下诏,让礼部筹备科举事宜,此次科举,务必选拔出一批贤能之士。”
不久后,科举考试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们齐聚长安,为了自己的前程和国家的未来,在考场上奋笔疾书。李亨亲自过问科举的选拔过程,确保公正公平。
放榜之日,一批才华横溢的年轻官员脱颖而出。李亨对这些新科官员进行了亲自殿试,从中挑选出几位佼佼者,委以重任。这些年轻官员感激李亨的知遇之恩,发誓要为陛下尽忠职守。
随着这些年轻官员进入朝堂,旧臣们的权力逐渐被分散。但李亨并没有忘记李泌的建议,继续对旧臣们加以安抚,让他们在朝堂上仍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力。如此,朝堂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权力平衡,李亨的皇权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李泌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谋略,在大唐的朝堂上站稳了脚跟。他与李亨携手合作,为大唐的稳定与发展,开启了一段新的征程。然而,他们也清楚,未来的道路依旧充满挑战,前方还有更多的艰难险阻等待着他们去克服。但他们坚信,只要君臣一心,定能让大唐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