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明鉴:
臣林如海谨奏,此次江南地区遭遇严重洪灾,洪灾原因据臣调查,是因为自今年立春以来,连下半个月的暴雨,暴雨进入长江上游,使长江水位暴涨,江水顺流而下,形成洪水;
受灾范围主要包括镇江、苏州、无锡、扬州等地,长江下游及太湖水域灾情尤为严重,钱塘江幸未受影响。
目前,在各方努力下,堤坝已加固完毕,洪水暂时得到控制。为进一步治理洪灾,臣等商议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一、疏理河道。调用江南大营十万大军及府卫协助,清理河道中的淤泥、杂物和障碍物,拓宽河道,加快洪水排泄速度。同时,工部调配专业匠人打造工具,提高清理效率。
二、分洪泄洪。安排南镇抚司三万锦衣卫勘察和标记分洪区,打开泄洪闸,将洪水引入分洪区,减轻主河道压力。修建蓄水池,储存洪水以备后用。
三、组织救援。及时将受灾百姓转移到安全地带,搭建临时避难所,提供食物和水。
四、灾后重建。统计受灾百姓数量和房屋受损情况,制定房屋重建规划和标准。发动当地富户和商人捐款捐物,帮助百姓恢复生产。
此次洪灾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百姓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恳请陛下拨发财政款项,支援物资,以解燃眉之急。同时,恳请陛下下旨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减轻百姓负担。
臣等定当竭尽全力,治理洪灾,重建家园,不负陛下重托。
臣林如海叩拜!”
杨起看完林如海命人快马加鞭送来的信,杨起眼中满是欣慰的情绪,距离林如海让林师爷派人送信,已经过去了十天,如今也是五月十八了。
杨起沉思片刻,对旁边的戴权吩咐道,“戴权传朕旨意,命工部右侍郎马峻携两千能工巧匠前往江南,命户部调拨三百万两白银作为赈灾款项押赴扬州,交付林如海,
着神捕司司主杨安领五千精锐护送随行!
减免江南地区三年赋税!传令尉迟迥周鸿,江南大营十万大军及南镇抚司必须全力配合林如海的所有救灾行动,不得阳奉阴违否则视为抗旨不尊!”
杨起说完,朝戴权向外挥挥手,戴权会意,拿着刚刚小太监草拟好的几道圣旨一一用印,然后,小跑着离开了勤政殿。
………
戴权怀揣着圣旨,神色匆匆地走出了勤政殿。
殿外阳光炽热,洒在他的身上,却丝毫不能驱散他心中的紧迫感。他深知此次宣旨责任重大,
每一道旨意都关乎着江南百姓的生死存亡,容不得半点差错,“罢了罢了!咱自个挨个跑一趟吧!”
戴权乘车先来到了工部衙门。工部衙门内一片忙碌景象,工匠们进进出出,搬运着各种材料,官员们也在各自的案前处理着公务。
戴权清了清嗓子,高声喊道:“工部右侍郎马峻接旨!”
正在与下属商议工程事宜的马峻听到喊声,脸色一变,连忙整了整官服,快步走到戴权面前行礼:“微臣马峻接旨。”
戴权展开圣旨,用尖细的嗓音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江南水患严重,百姓受灾,朕心甚忧。着工部右侍郎马峻携两千能工巧匠前往江南,协助林如海大人开展救灾重建工作。钦此!”
马峻双手接过圣旨,额头沁出了细密的汗珠。他心中明白,此次前往江南责任重大,
不仅要应对水患带来的各种工程难题,还要协调各方力量,确保救灾工作顺利进行。他恭敬地说道:“微臣领旨,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戴权满意地点点头,说道:“马大人,陛下对此次救灾之事极为重视,你可要好好表现。
这两千能工巧匠,你需尽快挑选,务必保证他们技艺精湛,能够胜任此次任务。”
马峻连忙应道:“公公放心,微臣这就去安排。只是这两千能工巧匠的挑选,还需一些时间,还望公公能向陛下通融一二。”
戴权皱了皱眉头,说道:“时间紧迫,江南百姓还在受苦,你尽量加快速度。陛下那边,咱会帮你说说话的!”
马峻感激地说道:“多谢公公体谅。微臣这就去着手准备,争取早日出发。”
戴权又叮嘱了几句,便离开了工部衙门。马峻望着戴权离去的背影,
长舒了一口气,随即转身对下属们说道:“立刻召集各工坊的工匠,挑选两千技艺精湛之人,准备前往江南。此事刻不容缓,不得有误!”
离开工部,戴权马不停蹄地赶往户部。户部衙门内,官员们正忙着核算账目,看到戴权到来,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行礼问好。
戴权知道户部尚书秦业还没有从长安返回,于是径直朝户部左侍郎高煦的公署而去,
来到房内,戴权说道:“户部左侍郎高煦何在?”
高煦身高七尺,是个蓄短须的清瘦的中年人,大约四十岁上下,正在处理公务,听到声音,立刻抬头看向来人。
定睛一看,发现来人正是陛下身边的大内总管戴权,
户部左侍郎高煦立刻从案前站起,快步走到戴权面前,躬身行礼:“戴内相大驾光临,煦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戴权一听这话,心里非常受用,嘴上却推辞着,“高大人客气了!咱就是给陛下端茶倒水的,正事要紧,咱们先宣旨吧!”
高煦自然不会反对,于是戴权清了清嗓子,展开圣旨开始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着户部调拨三百万两白银作为赈灾款项押赴扬州,交付林如海大人。钦此!”
户部左侍郎高煦双手接过圣旨,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他小心翼翼地说道:“公公,这三百万两白银数目不小,户部目前的库存有些紧张,恐怕一时难以凑齐。”
戴权脸色一沉,说道:“陛下的旨意你也敢违抗?江南百姓正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三百万两白银是救命钱,必须尽快调拨。
你若有难处,可从其他款项中暂时挪用,事后再做弥补。”
高煦额头冒出冷汗,连忙说道:“公公息怒,我哪敢违抗圣旨!
只是这挪用款项之事,还需与其他官员商议,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戴权不耐烦地说道:“都什么时候了,还商议什么!你即刻去安排,务必在三日内将三百万两白银准备妥当,押赴扬州。
若有延误,陛下怪罪下来,你可担待不起。”
户部左侍郎高煦无奈,只得说道:“微臣领旨,一定尽快办理。”
戴权冷哼一声,说道:“最好是如此,陛下对此次救灾之事盯得很紧,你要好自为之。”说完,便转身离开了户部衙门。
高煦望着戴权离去的背影,心中暗暗叫苦。他知道此次任务艰巨,不仅要在短时间内凑齐三百万两白银,还要确保款项安全押送到扬州。他连忙召集下属商议对策,决定先从一些不急用的款项中挪用一部分,再向各地藩库紧急调运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