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森林的银杏叶黄了的时候,语言学校贴出了一张粉粉的海报:下个月要举办“森林故事会”,第一名能赢得蜂蜜工坊全年供应的桂花蜂蜜。小熊聪聪扒着海报看了三遍,爪子上还沾着早上没擦干净的蜂蜜渣——那可是他做梦都想吃的蜂蜜。
“妈妈,我要参加!”聪聪拽着熊妈妈的衣角晃了晃。可话刚说完,他就耷拉下了脑袋。上次给小松鼠读故事,他把“松鼠摘松果”说成“松许摘松果”,把“树上有只狮子”说成“树上有只资子”,逗得大家笑了好久。
“别灰心呀。”熊妈妈摸了摸他的头,“隔壁山羊老师是普通话最好的,咱们去请她帮忙。”
山羊老师的院子里种着薄荷,她正坐在藤椅上翻书。听了聪聪的烦恼,她推了推圆眼镜,温柔地说:“平翘舌不分是很多小宝贝的难题,咱们从嘴巴和舌头的小运动开始练。”她先教聪聪做口腔训练:把舌头卷成小筒顶到上颚,再慢慢伸出来;对着镜子咧嘴、嘟嘴,像小金鱼一样鼓腮帮子。聪聪学得很认真,可一发音还是出错,把“zh”说成“z”,急得直跺脚。
山羊老师从抽屉里拿出一把干净的小木勺:“别着急,我们用勺子当小帮手。”她让聪聪发翘舌音时,用舌尖轻轻舔着勺子背顶到上颚,“你看,这样舌头翘起来,就能发出‘zh、ch、sh’啦”;发平舌音时,就轻轻咬住勺子柄,舌头伸直,“这样就是‘z、c、s’”。聪聪拿着勺子反复练习,薄荷香飘进鼻子里,连口水都变得甜甜的。
第二天一早,聪聪刚出门就碰到了小刺猬团团。团团背着红红的野果走过来说:“聪聪,你在练什么呀?”
“我在学普通话,你听——‘刺猬’‘松果’‘树枝’。”聪聪挺起小胸脯说。
“不对不对,”团团晃了晃刺,“‘树枝’不是‘树资’,是‘树枝’。”他学着山羊老师的样子,把舌头卷起来示范。聪聪脸一红,赶紧掏出小木勺跟着练。从那以后,团团每天都来陪他,两人还发明了“拼音接龙”游戏:团团说“z-子”,聪聪就接“zh-纸”;团团说“s-丝”,聪聪就接“sh-师”,错了就要表演一个小节目。
山羊老师还教聪聪念绕口令:“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刚开始聪聪念得磕磕巴巴,把“四十”说成“四是”,团团在旁边笑得直打滚。可他不气馁,每天早上对着朝阳练,晚上伴着月光练,连吃饭时都在小声嘀咕。有一次熊妈妈端来蜂蜜面包,他居然说:“妈妈,这是‘面shāo’,不是‘面sāo’。”熊妈妈惊喜地搂住他,奖励了一大勺蜂蜜。
一周后,山羊老师带大家去森林里实践。走到柿子树下,她指着树上的果子说:“谁能说说这是什么?”聪聪立刻举手:“这是‘柿子’,红红的‘柿子’。”他特意摸了摸口袋里的小木勺,确认舌头翘得刚刚好。路过河边时,看到一群鸭子游过,他又大声说:“鸭子在‘游水’,水面有‘彩霞’。”山羊老师笑着点点头:“进步真大,现在说得又清楚又标准。”
故事会那天,森林广场挤满了小动物。黄鹂鸟主持人报幕时,聪聪的爪子紧张得攥成了小拳头。轮到他上场了,聚光灯照在身上暖暖的,他忽然看到台下的山羊老师举着小木勺晃了晃,团团竖起大拇指,熊妈妈眼里闪着光。
聪聪深吸一口气,开始讲《小熊和松树》的故事:“冬天来了,小松鼠藏好了松果。小熊看到松树枝上结了冰,就用爪子轻轻敲掉……”他说得很流利,每一个平翘舌音都发得清清楚楚,“树枝”“松果”“松鼠”这些曾经总说错的词,现在都像春天的小溪一样顺畅。
故事讲完,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黄鹂鸟飞过来,把金灿灿的奖牌挂在他脖子上:“聪聪,你的故事说得最好,发音标准又有感情!”当他接过那罐沉甸甸的桂花蜂蜜时,眼泪差点掉下来——这比任何时候的蜂蜜都甜。
晚上,聪聪坐在院子里,给月亮和星星念绕口令:“石狮寺前有四十四个石狮子,寺前树上结了四十四个涩柿子”。月光洒在他的小木勺上,泛着温柔的光。他知道,学好普通话不是为了奖牌和蜂蜜,而是能更清楚地和朋友们分享故事,让每一句话都充满温暖的力量。
从那以后,快乐森林里经常能听到聪聪的声音。他教小松鼠念拼音,帮小兔子读故事,口袋里的小木勺也成了森林里的“宝贝”。大家都说,这只曾经平翘舌不分的小熊,现在变成了森林里的“普通话小老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