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王老二算个什么东西?哪能和三皇子相提并论?只是这事儿嘛,倒是有几分相似。”
“哦?怎么个相似法?且说与我听听。”那人一听,顿时来了兴致,反正今日闲着也是闲着,听听新奇事儿倒也不错。
那人一听有人捧场,绘声绘色讲起来:“这王老二早年经媒妁之言娶了一房夫人。此女虽精明能干、持家有方,却因相貌平平不得王老二欢心。过门第二年,她产子时突遇血崩,终究没能挺过去,年纪轻轻便香消玉殒。王老二成了鳏夫后,消沉了好一阵子,才渐渐从悲痛中缓过劲来。为谋生计,他挑起货架,当起了走街串巷的卖货郎。”
“一日,王老二行至镇外杏花村,结识了一位寡妇。这妇人命运坎坷,成婚当夜,新郎官贪杯醉酒,不慎一脚踩空跌入粪坑溺亡,喜事转眼成了丧事。她娘家后母刻薄寡恩,对她多有苛待;夫家更将丈夫横死归咎于她“命硬克夫”,动辄打骂。王老二见她孤苦无依,便常施以援手,几回往来后,两人情愫渐生。”
见他听得入神,那人故意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慢悠悠地晃着茶盏,卖了个关子。
直到对方急得直催促:“后来又如何了?你快细细道来!”
那人这才放下茶杯,清了清嗓子,接着讲道:“王老二和寡妇暗生情愫后,本想着寻个吉日将人娶回家。可谁料,那寡妇的夫家听说此事,竟纠集了一群人,堵在王老二送货的路上,说寡妇是他们家的人,不许她改嫁。双方争执间,差点动起手来……”
“后来王老二一咬牙,将所有积蓄都拿了出来,好说歹说塞给寡妇的夫家,这才把人赎了回来。那寡妇也是个贤惠人,自打嫁过来,夫妻二人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短短几年,王老二就从走街串巷的卖货郎,摇身一变成了杂货铺老板,二人还生下一个儿子。眼看着生活蒸蒸日上,不料寡妇许是多年操劳过度,竟染上重病,一病不起,最终撒手人寰。”
“王老二就此一蹶不振,一连多日茶饭不思,还将心中的怒火迁怒于唯一的儿子。每当喝醉酒,他便对儿子拳打脚踢,孩子常常被打得奄奄一息。等他清醒过来,又抱着孩子埋头痛哭。可一旦再次饮酒,失妻的痛苦就又化作拳脚发泄在孩子身上,如此恶性循环,孩子几次都差点丢了性命。”
“直到有一天,寡妇的娘家听闻消息赶来,借口带孩子逃命,想将孩子带走。王老二见状,抄起镰刀追着寡妇娘家兄弟跑了几条街,若不是旁人阻拦,恐怕真要酿出人命。说来也奇怪,经此一事,王老二像是突然想通了,慢慢改掉了酗酒的毛病,开始好好对待儿子。此后,他为儿子倾尽所有,抚养其长大,帮儿子成家立业,置办田地,父子俩的日子才渐渐安稳下来。”
那人一口气将所有事情全都说了出来,只觉得口干舌燥,又猛灌了一大口茶下去。那听故事的人更是满脸惊奇之色,说道:“哎呀,那王老二宠儿子一事在咱们镇上可是出了名的,人人都知道。我却万万没想到,他早年竟然还有如此混账的时候。”
那人微微点头,轻捋胡须,缓缓说道:“可不是嘛,谁能想到呢。人心啊,总是会变的。”
“这么说,那三皇子如今的处境,倒与当年王老二的儿子颇为相似啊。或许那位真是因此迁怒于三皇子,也未可知。”那人伸出手指,朝天上虚虚一指,压低声音说道。
“那是自然,凡事哪会空穴来风?”
那人神色神秘地压低声音,“我还听从京中来的商队说,京城如今盘查得极严,看那阵仗绝非寻常。说不定陛下是接受不了三皇子出事的消息,又或者三皇子根本没死,只是寻机逃走了。陛下后悔之下,正派人四处寻他回宫呢。”
“可若依你所言,那陛下又何必昭告天下,说三皇子葬身火海?”一人面露疑惑,蹙着眉头追问。
一直在旁静静听着,未曾插话的人这时终于开口,轻叩桌面道:“你这就不懂了。皇子出门在外,身边能有几人贴身保护?若是有异心之人拿他要挟,甚至伤他性命该如何是好?我若是陛下,也会这般行事。”
其他人一听,纷纷觉得这番解释颇为在理,个个暗暗点头。
陆昭昭在一旁听得字字入耳,内心翻涌如浪,震惊与惊喜交织。震惊的是,她不过暂离京城短短时日,竟不知京中已掀起这般轩然大波;惊喜的是,若传言属实,那方才瞧见的男子,十有八九正是三皇子本人!
她自然不会轻信这些市井传言,但心中却另有打算。
如今她若回陆家,即便祖母顾念祖孙之情,她也不过是被安排嫁给一普通男子,就此草草度日。以她这般年岁,家世相配且与她年龄相仿的男子寥寥无几,大多早已定下亲事,甚至已成婚。更何况,那些在平安郡里称得上数一数二的青年才俊,母亲都未曾瞧得上眼。若不是出了那般变故,母亲原本打算今年亲自在京中为她寻觅良缘。如今剩下的这些平庸之辈,又怎能配得上她?
原本她想认命,放弃挣扎另寻出路。可如今看来,苍天到底是有眼的,对她不算太过残忍。这不,大好机会就摆在眼前。
这些人说的话虽荒诞不经,但有一句却说到了点子上——如今大周成年皇子寥寥,三皇子早年被指资质平庸,行事莽撞,如今又被派去守皇陵,基本已无缘皇位;五皇子性格懦弱难当大任,六皇子又年纪尚幼。如今局势下,若能抓住时机,无论后续如何,待风波过去,三皇子极有可能成为皇位的不二人选。
而若三皇子登上那个位置,自己曾与三皇子同甘共苦,他又怎会亏待自己?陆昭昭想着,嘴角忍不住上扬。她脑中憧憬着有朝一日风光回京,那时,忠勇侯府与洛水瑶又算得了什么?她们都得伏在自己膝下,仰仗着自己的鼻息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