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几天后。

落日晚霞将西边天空染成红色,霞光万丈,落在一个湖泊上,碧绿的水面波光粼粼,格外宁静,祥和,蒲昌海到了。

蒲昌海并不是大海,而是一个巨大的湖泊,位于孔雀河下游和且末河发源地,属于罗布泊中心地带,这个时代的罗布泊还没有完全消失,沦为荒漠,到处都是沼泽,水流,胡杨树依依,迎风招展,生机勃勃。

秦怀道带着大军缓缓而来,连续几天黄沙漫天,眼睛里只有单一的黄色,忽然看到这一幕有些不适应,绿的树,蓝的水,青的朝,加上绚烂的晚霞,宛如进入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停止前进。”秦怀道喝道,目光落在不远处一大片建筑群山,清一色的土房子建造在湖边,但静悄悄的,看不到一人,也不见任何炊烟,静得诡异。

秦怀道拿出地图查看,蒲昌海往东是沙洲、敦煌、阳关,往北是海州,交河城、往南是后世的阿尔进山脉,往西是七里屯,从位置和距离来看,正好在这些地方的中心。

换言之,南北、东西的几何交汇处就在脚下,乃兵家必争之地。

“通译!”

三名通译赶紧跑上来。

秦怀道指着前方继续问道:“前方建筑是什么地方,为何没人?”

一名通译赶紧说道:“回大人,这儿是蒲昌海,前方是楼兰国的城池。”

“楼兰国?”秦怀道一惊,有些激动地追问道:“人呢?”

“不清楚。”通译赶紧说道,见秦怀道虎目一瞪,要发火,赶紧解释道:“听说这儿连连大旱,几十年没有雨水,偌大的罗布泊干涸,最后只剩下眼前这个菖蒲海,干旱导致活不下去,人口锐减,十年前一场巨大风暴将领,将楼兰国掩埋,事后发生瘟疫、鼠患,楼兰国幸存者不得不离开这儿,去了哪儿没人知道。”

“十年前?”秦怀道有些震惊,十年前大唐刚立国,自己还没来,可惜未能亲眼目睹传说中的楼兰国盛世繁华。

另一名通译也补充道:“也有人说风暴过后,突厥一些部落趁机攻打,抢夺财物,不得不搬迁,毕竟楼兰国曾经很富有。”

“很富有?说说,怎么回事?”秦怀道惊讶地追问道。

对方赶紧说道:“十年前,这儿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处,大汉时期,商队走阳关抵达楼兰,顺着孔雀河往西,或者顺着且末河往南,沿途有水草,路很好走,商队带来大量财富,加上这儿不缺水,楼兰国自然富庶,到了隋朝,高昌国开通丝绸之路北线,加上年年大旱,路难行,商队就都走北线,直达西州,到唐朝时楼兰国灭亡,商路再没人来了。”

秦怀道听完有些感慨,曾经的富庶王国居然因为气候灭亡了?

“秦兄弟,过来看看。”一道声音传来。

秦怀道扭头一看是罗英,赶紧上前,发现前方是一片平地,地上有个圆形凹坑,坑四周满是木头,忍不住问道:“这是什么?”

“你们三个过来一下。”罗英朝通译喊道。

三名通译交换了个眼神,赶紧上前,罗英指着地上问道:“这是什么?”

“这是墓,楼兰人死后都这么安葬。”一名通译赶紧解释道。

秦怀道一听人死后都这么安葬,顿时有些明白楼兰为何灭亡了,墓四周都是胡杨木,得砍伐几十棵才能做出来,一个墓就要这么多胡杨木,楼兰人年年有人死,得多少胡杨木才有用?

没有了树木阻挡风沙,难怪一场巨大的风暴就楼兰淹没,从此败落,不得不搬迁离开,楼兰沦为废墟。

想到这儿,秦怀道忍不住说道:“罗英,你说,如果我们趁着蒲昌海还在,罗布泊没有完全消失前植树造林,能不能重新恢复往日的荣光?”

罗英看看四周,正色说道:“这儿是孔雀河下游,又是且末河上游,水流不小,滩涂地也够大,如果外屋植树,滩涂地种植,养活几十万人应该问题不大,到时候打通商路,这儿就能恢复往日繁华,这么好的位置,可惜了。”

“有机会,咱们来这儿重建一座城。”秦怀道目光一定,提高声音喝道:“继续前进,目标前方建筑群,今晚在这儿露营。”

“遵令!”众人轰然领命。

军队继续往前而去。

秦怀道看着生机勃勃的蒲昌海,看着远处还没死绝的一大片胡杨林,想到后世荒无人迹、沦为死地的罗布泊,心中满是感慨,现在插手还有机会抢救。

长安过来西域,地形狭长,如果是西域是脑袋,长安是身体,甘州、肃州和沙州等地组成的陇右道是脖子,那楼兰就是咽喉,一旦占据这儿,修建一座军事堡垒,就算是卡在咽喉之处。

卡在咽喉是危险的时,谁都可以攻打,但只要自身够强,够硬,就像鱼骨死死卡在喉咙里不上不下,就该轮到各方难受了。

秦怀道想着种种可能,一边随大部队默默向前。

念头一起,再难挥去。

大军安顿下来后,战马放出去吭食青草,放开了喝水,时不时发出欢鸣声,士兵打水烧开了再喝,秦怀道的规定,这一路过来已经习惯,等吃饱喝足,略做休息,一个个跳进水里畅游起来。

一路过来实在是太累了,需要放松,秦怀道也不阻止,找了个阴凉处坐下,看着地图继续思考建城的可能性。

大家看得出秦怀道在想什么重要事情,都不上来打扰。

夜色渐渐降落,天地静籁。

军队难得睡了个好觉,第二天醒来,满血恢复,继续前行。

后面的日子里,大军顺着蒲昌海南下,沿途水草丰盛,气候也没有大沙海那般炎热难挡,离开蒲昌海后队伍顺着且末河一路往西。

三天后,下午。

大军正在例行急行军训练体能,一名斥候飞马而来,隔着一段距离就高声喊道:“报——前方发现部落。”

“停止前进。”罗通果断下达命令,朝斥候走去。

斥候飞马而来,抱拳道:“团长,前方发现牛羊,还有放牧的突厥人,远远看到白色毡房,有一百多个。”

“再探,不要暴露。”罗通摆摆手示意斥候离开,匆匆返回,来到队伍后面,找到秦怀道后将情况说明。

秦怀道迅速摊开地图查看,示意通译上来,问道:“前方发现突厥部落,这儿是什么地方?”

“小的也不知道这儿叫什么,但既然发现突厥部落,想必距离七屯不远,七屯在且末河以南一天路程。”一名通译赶紧说道。

罗通不在意地说道:“一百多毡房,应该是某个小部落,或者是某个大部落分出来的,管他是什么,反正没多少人,杀进去一问便知,正好练兵,补充粮食。”

秦怀道一想有道理,小部落没多少战斗力,马匪也是乌合之众,正好检验这一路过来的训练成效,当即说道:“你带人负责攻击,罗英,你带两个营封锁四周,剩余留守马车,不准跑掉一个,发现有人窥探直接追杀,不准泄漏行踪。”

“遵令!”两人早憋疯了,一听有仗打,顿时兴奋的不行,匆匆安排去了。

秦怀道等两人走远,看向李义协:“将马车背河围起来,形成遮挡,防止有人冲阵攻击。”

“遵令!”李义协会意的抱拳。

“走,跟我看看去。”秦怀道看了赵虎一眼。

赵虎赶紧招呼近卫营的弟兄跟上。

一行起码冲到一处制高点,见罗通带着人冲过去,速度不慢,可见这一路过来没白练,体能都上升许多。

一百多户的小部落没什么威胁,秦怀道不打算干涉指挥,看看罗通到底有多少本事,勒住马停下,举目远眺。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之桃李满天下刺刀1937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极品大昏君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校花的贴身狂少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医妃火辣辣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最强炊事兵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寒门崛起全军列阵我在洪武开商铺乱世枭臣穿越之温僖贵妃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铁血大明调教大宋汉末召虎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我在大唐开当铺大唐一品特种兵之王三国:白毦陈到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华兴传坏人笔记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边关渔猎,开局捡到小娇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医入白蛇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千年一瞬白发如月汉阙惊澜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从死囚到统帅大楚风云传悍卒!从壮丁开始逐鹿中原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中年废材的一百零八条穿越人生路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这个逍遥侯明明超强却过分咸鱼大明熥仔古今倒卖爆赚万亿,缔造黄金帝国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风起荆南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大秦:九皇子生崽成瘾,赵姬乐了明末:兵王太子的铁血中兴这些列强,欺朕太甚长安新火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无限兵源:古代战场的绝对掌控者历史奇人传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一品悍臣轮回井:渣男劫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多尔衮重生之铁血宫阙录三国之青龙镇世未知天命身陷天牢:我的弟弟们是千古一帝再续蜀汉的浪漫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乱匪开局,看我如何倒反天罡!沈少卿探案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我只做风流皇帝,天下美人皆归朕宋骑天下一人修真传带着八位嫂嫂流放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八百铁骑,镇万界奇葩皇帝合集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穿成农夫,从神箭手到大楚国公诗仙,神医,商圣,镇国公!敕封一品公侯原始:驯服母虎,走婚诸部山河鉴:隋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