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廷上下都在为女子为官这件事忙得不可开交之际,徐达和太子张昊却率领着五万大军如狂风骤雨般迅速地平定了李善长的叛乱。
徐达看着眼前被五花大绑的李善长,转头对张昊说道:“殿下,如今叛乱已平,对于李善长一家,您打算如何处置呢?”
张昊闻言,沉默片刻,脑海中开始仔细思索起来。
他想起了父皇曾经对自己的谆谆教诲:“为君者,不可有妇人之仁。”
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划过他的心头,让他瞬间明白了自己应该怎么做。
张昊深吸一口气,然后果断地说道:“来人啊,传本宫命令,将李善长一家满门抄斩!”
然而,他的话音未落,徐达便连忙摆手阻止道:“殿下,且慢!您如今虽贵为太子,但这种事情还需陛下定夺。毕竟,君臣有别,父子亦有别,我们不能越俎代庖啊。”
张昊一听,顿时愣住了。
他知道徐达所言不假,自己毕竟还不是真正的皇帝,有些事情确实不能擅自做主。
徐达看着张昊,心中暗自叹息。
他知道张昊是未来的大明皇帝,也是自己的准女婿,但他更清楚,历朝历代以来,皇帝与太子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对立关系。
他不希望张昊和他的父亲张无忌之间也产生这样的矛盾。
徐达的话让张昊如醍醐灌顶。
他抬头望向远处连绵的军营,夕阳的余晖将旌旗染成血色,正如他方才险些做出的决定一般残酷而冲动。
\"将军教训得是。\"
张昊收敛了神色,向徐达拱手道,\"是我考虑不周。\"
徐达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他拍了拍张昊的肩膀:\"殿下年轻气盛,有此决断力本是好事。只是...\"
他环顾四周,压低声音,\"不如移步帐中详谈?\"
张昊会意,挥手示意亲卫退下,随徐达步入中军大帐。
帐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案几上摊开的军事地图。
徐达亲自为张昊斟了一杯酒,琥珀色的液体在杯中荡漾。
\"这是江南新贡的桂花酿,\"徐达举杯示意,\"陛下特意命人送来犒赏三军。\"
张昊接过酒杯,指尖触到冰凉的瓷壁,心中却因\"陛下\"二字而微微发烫。
他轻抿一口,甜中带涩的滋味在舌尖蔓延。
\"将军...\"张昊放下酒杯,犹豫片刻,\"您觉得父皇会如何处置李善长?\"
徐达的目光变得深邃:\"陛下向来赏罚分明。
李善长图谋造反,罪证确凿,按律当诛九族。\"
他顿了顿,\"但陛下近年来心性愈发仁慈,或许会网开一面。\"
\"仁慈?\"张昊不禁想起父皇近年来越发崇信佛教,宫中常闻诵经之声。
\"殿下,\"徐达忽然正色道,\"您可知老臣为何阻止您方才的决定?\"
张昊摇头,静待下文。
徐达起身,负手而立:\"二十年前,老臣还只是个农户之子,因机缘巧合下加入明教。
这些年来,亲眼目睹多少英雄豪杰因一时冲动而身败名裂。\"
他转身凝视张昊,\"殿下天资聪颖,但治国之道,不仅需要果决,更需要...\"
他指了指心口,\"这里的分寸。\"
帐外传来更鼓声,已是二更时分。
张昊忽然觉得口中酒味变得苦涩起来。
\"将军所言极是。\"他长叹一声,\"只是我每每想起父皇教诲'不可有妇人之仁',便...\"
\"陛下此言不假,\"徐达打断道,\"但殿下可知,真正的'仁'并非软弱,而是知道何时该收,何时该放。\"
他指了指案上的地图,\"就如用兵,一味强攻未必能胜,有时围而不打,反能事半功倍。\"
张昊若有所思。
他想起近日朝中关于女子为官的争议,那些老臣们愤怒的面孔仿佛就在眼前。
\"将军对女子入仕一事如何看待?\"他突然问道。
徐达眉毛一挑,显然没料到话题转得如此之快。他沉吟片刻:\"老臣一介武夫,对朝政不甚了解。不过...\"
他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小女妙云自幼熟读诗书,若生在太平年代,未必不能成为一代才女。\"
张昊闻言失笑。
徐妙云是京城有名的女诸生。
\"妙云姐姐确实...\"张昊脸上浮现温柔之色,随即正色道,\"我是说,朝廷如今缺才少能,若能不拘一格选人才,未尝不是利国利民之举。\"
徐达凝视张昊片刻,忽然大笑:\"好!殿下有此胸襟,实乃大明之福!\"
他举杯一饮而尽,\"只是改革之事,宜缓不宜急。殿下可知为何陛下近来对此事举棋不定?\"
张昊摇头。
\"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啊。\"徐达压低声音,\"朝中那些老臣,哪个不是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若贸然推行新政,恐生变故。\"
他意味深长地看着张昊,\"殿下将来登基,有的是时间徐徐图之。\"
\"将来...\"张昊喃喃重复,心中却涌起一丝不安。父皇身体康健,那个\"将来\"究竟有多远?
徐达似乎看穿他的心思,轻声道:\"殿下勿忧。老臣虽不才,但在军中尚有几分薄面。只要殿下心存天下,老臣定当竭力辅佐。\"
这句话像一颗定心丸,让张昊胸中郁结稍解。
他郑重举杯:\"有将军相助,实乃昊之幸事。\"
两人对饮,帐中一时无言。
夜风拂过帐帘,带来远处士兵的低语。
\"说起来,\"徐达忽然笑道,\"妙云前日来信,说在宫中新得了一本《贞观政要》,日夜研读,说要为殿下分忧呢。\"
张昊心中一暖。
徐妙云与他虽为政治联姻,但两人志趣相投,常有书信往来讨论政事。
这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能得如此知己,实属难得。
\"妙云她...\"张昊正要回应,忽听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报——\"一名亲卫掀帘而入,单膝跪地,\"京城八百里加急!\"
张昊与徐达对视一眼,同时起身。
亲卫呈上一封火漆密信,封皮上赫然盖着皇帝的玉玺。
徐达接过,仔细检查封印无误后,才递给张昊:\"殿下请过目。\"
张昊拆开信笺,烛光下,熟悉的字迹跃入眼帘。
随着阅读,他的眉头越皱越紧。
\"怎么了?\"徐达关切地问。
张昊合上信纸,声音低沉:\"父皇命我们即刻押解李善长回京,至于其家眷...\"他顿了顿,\"就地释放。\"
\"什么?\"徐达难以置信,\"这...\"
\"信中还提到,\"张昊继续道,\"关于女子为官的议案,父皇已决定暂缓施行。\"
徐达沉默良久,忽然长叹一声:\"看来朝中有人进言了。\"
张昊握紧信纸,指节发白。
他想起那些反对新政的老臣们得意的嘴脸,胸中燃起一团怒火。
\"殿下,\"徐达按住他的肩膀,\"小不忍则乱大谋。\"
张昊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望向徐达坚毅的面容,忽然明白了这位岳父的深意。
\"将军,\"他郑重道,\"我有一事相求。\"
\"殿下但说无妨。\"
\"回京后,我想请妙云入东宫,协助我整理奏章。\"
张昊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既然朝廷不许女子为官,那我以太子妃身份召她入宫,总无人能置喙吧?\"
徐达先是一愣,随即露出欣慰的笑容:\"殿下圣明。老臣这就修书告知小女。\"
帐外,一轮明月悄然升起,清冷的月光洒在军营之上。
这看似平静的夜晚,两颗为改革大明而跳动的心,正悄然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