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外的风雪愈发猛烈,呼啸着撞击窗棂,仿佛在应和殿内凝重的气氛。
张无忌从袖中取出一卷崭新的奏折,羊皮封面上朱砂写着\"孔希学罪状实录\"七个大字。
\"昊儿,历史旧账固然可恨,但更可恨的是当今这位衍圣公——孔希学的所作所为。\"
张无忌的声音如冰刀刮过青石,\"这三年来,朕暗中派人查访,所得罪证触目惊心。\"
张昊接过奏折,手指微微发颤。
孔希学——那位在去年祭孔大典上,以温文尔雅之姿为他讲解《论语》的长者,竟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翻开看看吧。\"
张无忌冷笑一声,\"第一页记录的是他去年秋收时犯下的勾当。\"
奏折上密密麻麻的小楷忽然化作利箭射入张昊眼中:\"隆武八年九月,衍圣公孔希学勾结济南知府赵言,以'圣田'之名强占历城县良田五千亩。
农户王大有抗辩,被孔府家奴打断双腿,其妻投井自尽...\"
\"这...这不可能!\"张昊失声叫道,\"儿臣去年重阳节还见孔公在太庙主持祭礼,他怎会...\"
\"怎会如此伪善?\"张无忌接过话头,眼中寒芒更甚,\"继续往下看。\"
第二页记载更令张昊毛骨悚然:\"孔府借修缮孔庙之名,向七省士绅募银八十万两。
实际用于修缮者不足十万,余款尽入私囊。
有举人李毅上书揭发,反被诬以'诽谤圣裔'之罪,发配云南。\"
张无忌忽然从案几下拖出一个檀木匣子,掀开盖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数十封书信。
\"这些是孔希学与各地官员的往来密函。你随便抽一封看看。\"
张昊随手取出一封,火漆印鉴赫然是江西布政使司的官印。
信中赤裸裸地写着:\"...蒙公赐良田三百顷,下官自当竭力周全。今科山东乡试,必按公所列名单取士...\"
\"现在明白了?\"
张无忌一掌拍在信上,\"这就是你眼中德高望重的衍圣公!把持科举,买卖功名,连圣贤立身的根本——科举取士都敢染指!\"
风雪声中,张昊仿佛听见自己信仰崩塌的轰鸣。
他想起去年孔希学在国子监讲学时,曾慷慨陈词\"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台下学子无不感动涕零。如今想来,何等讽刺!
张无忌走到殿中央,声音忽然拔高:\"孔希学之罪,较其先祖更甚!朕归纳为三。\"
他竖起第一根手指:\"其一,假借圣名,鱼肉百姓。
去年山东大旱,他非但不减租税,反借机压低田价,兼并土地两万余亩!
饿殍遍野之时,孔府粮仓积粟却达百万石!\"
第二根手指如利剑出鞘:\"其二,结党营私,把持朝政。
六部中有他门生故旧三十四人,科道言官半数收过他厚礼。
去年朕欲整顿军屯,就是被他党羽以'违背祖制'为由阻拦!\"
最后第三根手指重重落下:\"其三,亵渎圣学,毒害士林。
他主持编纂的《四书集注新解》,将忠君爱国之道篡改为'识时务者为俊杰',简直是为贰臣贼子张目!\"
张昊忽然想起太傅曾私下感叹,说近来士子文章愈发浮华,少有人再写岳武穆\"靖康耻,犹未雪\"这样的慷慨之词。原来根子在这里!
\"父皇,这些罪证...\"张昊嗓子发干,\"都核实过了?\"
张无忌从怀中取出一本账册摔在案上:\"这是上月锦衣卫查抄孔府济南别院所得。单是黄金就有五万两,地契装了三大箱!更有一本密账,记录着二十年来行贿受贿的每一笔款项!\"
张昊翻开账册,只见某页写着:\"隆武七年三月,送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瑛夜明珠一对,价银八千两,换得其弹劾户部侍郎刘璟...\"
字迹工整如翰林院修史的楷书,记录的内容却肮脏得令人作呕。
\"最可恨的是这个。\"
张无忌忽然从袖中抖落一卷画轴。
展开来看,竟是孔希学亲笔所绘的《圣裔行乐图》。
画中他高坐华堂,脚下跪着数十衣衫褴褛的百姓,题诗曰:\"天生圣裔贵,蝼蚁合当跪\"。
张昊胸口如遭重击,这幅画彻底撕碎了孔希学的伪善面具。
他忽然明白父皇为何如此愤怒——这不是简单的贪腐,而是对整个儒家精神的亵渎!
\"三日后的大朝会,\"张无忌的声音将张昊拉回现实,\"朕不仅要剥夺孔家爵位,更要让天下人看清这个伪君子的真面目。你宣读诏书时,要把这些罪状一条条说清楚!\"
张昊深吸一口气,忽然注意到案几角落还放着一本薄册子,封面没有任何字样。\"父皇,那是...\"
张无忌神色忽然变得复杂:\"这是孔府佃户的血泪状。三百二十七人按手印诉冤,有七十八人画押时已经病入膏肓。\"
他轻轻翻开第一页,\"这个叫翠娘的妇人,丈夫因交不起五倍地租被活活打死,她带着三个孩子...\"
话音戛然而止。
张昊看见父皇的手在微微颤抖,这位平定乱世的铁血君王,此刻眼中竟有泪光闪动。
\"儿臣明白了。\"张昊郑重跪下,\"这已不是简单的清算,而是为天下受苦百姓讨一个公道!\"
张无忌扶起儿子,忽然从腰间解下佩玉:\"这是太师父赐朕的龙纹玉,今日传给你。
记住,真正的圣贤之道,不在庙堂高论的华丽辞藻,而在民间疾苦的点点滴滴。\"
玉佩入手温润,张昊却感到沉甸甸的重量。
殿外风雪稍歇,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在父子二人身上。
\"回去好好准备吧。\"
张无忌望向渐渐放晴的天空,\"三日后,朕要你站在奉天殿上,让满朝文武都听见太子的声音——\"
\"——听见一个新时代的声音。\"
\"去吧,\"张无忌挥了挥手,\"好好准备三日的诏书。
记住,这不是简单的宣读,而是向天下人表明我大明王朝的立场!\"
张昊躬身退出大殿。
走在回东宫的路上,风雪扑面而来,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清醒。
那些曾经在书本上读到的忠孝节义,今日在父皇的讲述中变得如此鲜活而沉重。
他抬头望向灰蒙蒙的天空,仿佛看到了历史长河中那些真正践行圣贤之道的身影——宁死不屈的文天祥、舍生取义的岳飞、毁家纾难的辛弃疾...
\"这才是真正的圣贤之风啊。\"
少年太子喃喃自语,脚步愈发坚定地迈向自己的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