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晚迟面不改色嘻嘻一笑:“对呀对呀,学长学姐支持一下嘛!谢谢学长学姐啦!”
“这个想法很好诶。”
“你们这是市场调研?”
小柚子眨巴眨巴眼睛:“是的呀,老师叫我们写一份创业计划,还要有数据支持,我们只好设计一份问卷啦!”
“哪个老师这么严?”顿时有人嘀咕起来,毕竟同一专业甚至院系的老师总有那么一些在同学里是很眼熟的。
哪个教授严格,哪个教授宽容,大家也都差不多能摸清。
能布置这门作业的教授好像没人见过。
很快有人猜测:“估计是新来的吧?”
学校里每年都会有那么几个新来的老师,大家不认得那也是常有的事。
总之,学长学姐们还是很善良的,一听说是作业,帮忙那是相当积极,而且填写得丝毫不敷衍。
这么一天,已经收了百来份的问卷了。
“姐,我们的初始资金够吗?”小柚子一边整理着问卷调查的结果,一边偏头看向花晚迟。
按理说,两人考上京大,奶奶一人给了一万,加起来有两万块钱,绝对是够了的。
这会儿谁家要是有个一万块钱存款,可以算是相当有钱的人家了。
拿来创业自然不在话下。
但小柚子还是有那么几分不确定。
万一……她姐要做的这个领域需要很多很多钱呢?
虽说教人学习好像也不需要什么钱,但如果像是大方村里那样的配置,要购置乐器,体育器材之类的,那也要不少钱呢。
还得请老师,以京市物价,请一个艺术类的老师一个月起码也得上百块吧,光是算一算那些投入,小柚子都要头晕眼花了。
花晚迟:“怎么不够?场地是有的,老师嘛……有我们俩就够了,最多再请个助理……一个月百来块钱的工资已经可以了。”
“哦,装修是一笔费用……不过嘛,桌椅板凳啥的,有渠道能弄来,嗯……创业刚起步,也就不用那么复杂了,就我们两人,只需要教人提升成绩就好了。
“宣传单是要打印的,不过嘛,这个花的钱不多。”
创业计划里已经搭建好大致的框架,不过嘛,有些具体的问题还得具体实施才能碰到,这个时候就得随机应变了。
花晚迟要办的,就是补习班。
纵然京市的孩子教育条件比其他省份更优越,但也是很卷的,京市也有不少平民家的孩子,要依靠读书来改变命运。
邻居们是很想提高自家孩子的学习成绩,但要钱的话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不少人并不愿意为自家孩子读书投入太多,主打的就是一个努力改变一切,但很多时候并不是努力就一定有收获。
按照一个理智的创业计划,这一类的家长并不在目标人群里。
但花晚迟却想要教这么一群孩子。
愿意投入的家长可以为了孩子倾尽所有,即便没有这样一个补习班,他们可以找到很多办法千方百计给孩子提高成绩。
处在一个不重视教育的家庭的孩子是最惨的,等到他们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时,已经在社会的摸爬滚打里看见了曾经错过的人生。
但那时,早就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和少年心气去重新接受教育,即便有,也远比年轻时读书更艰难百倍。
小柚子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她们的初衷就是要教邻居那群孩子。
但问题是,邻居会不会愿意为了孩子的成绩买单。
原本,把孩子放在她这里写作业,是免费的,她顺带就可以教一教。
现在却要收费了,一般人都没办法接受。
花晚迟有招,她相当有魄力:“宣传册写上,凡是来我们这里补习,考上了大学的,就可以来我们这里当老师。把我们招聘老师的待遇写上去。”
小柚子想了那么一会儿,“姐,我们好像没有招老师。”
花晚迟咳嗽一声,脸不红气不喘,理直气壮。
“管他招不招,写上就完事了。到时候时代早就变了,这上头的待遇难道还能作数吗?”
未来十年经济腾飞,物价会涨十倍不止,如果还按照现在写的薪资,恐怕也没人愿意干了。
到时候还是会调整的,调整多少,那不还是她说了算吗?
假如考上大学的孩子真的来了,到时候她们的创业如果成功了,一定是会扩张的,那么,对老师的需求上涨是必然的事情。
正好还节省了招聘的成本。
花晚迟实行这么一个想法的时候,就像是站在一艘航行的船甲板上,只有乘风破浪一往无前的决心和豪情,丝毫没有对失败的恐惧。
看见花晚迟那么自信,小柚子也不禁自信起来。
“这宣传册发给周围的邻居们嘛?”
小柚子又没忍住担忧起来,原因无他,实在是邻居太熟了。
熟人之间,口头沟通的效率最佳,冷不丁塞这么一张宣传册,虽说大家不至于是文盲看不懂吧,但很多人那也没耐心去看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
绝大多数人都希望可以亲耳听到嘴里说的,而非自己去看。
这一点,花晚迟也想到了,所以,这些宣传册嘛,还真不是给邻居准备的。
“嘿嘿,我们先不说。发给方圆一公里外的人。”
四九城这么一块方圆一公里的地界,大家说不准都是隔壁厂子的,其中有姻亲,师生,游玩搭子等重重复杂关系,互相认识的情况还是不少的。
但是嘛,住得远的,不一定就知道这么一个胡同里这么一个姓花的人家。
所以,花晚迟打算先把宣传册往远了发,京大的学生亲自教学和包就业这么两个核心卖点不出意外是很有话题度的。
远的知道了,就能往近了宣传。
依靠别人宣传,而不是花晚迟和小柚子主动去说,那效果就很不一样了。
附近邻居知道了,一上来问,再由姐妹俩一确定,八成的人也就信了。
小柚子听完花晚迟的打算,若有所思点点头。
她觉得很有道理。
“姐,我们也要像发问卷一样去发这些传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