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史记·伯夷列传》全文 :

夫学者载籍极博,尤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着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译文:

世上记载各种史事的书籍极为广博,但还要从“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里去考察核实。《诗》《书》虽有缺失,不过虞、夏时期的文字记载还是能够知晓的。尧将要退位的时候,把天下让给虞舜,舜和禹在交接的时候,四方诸侯之长以及州牧们都来推荐,于是让他们先处在职位上进行试用,主持政务几十年,功绩已经显现出来了,然后才把政权交给他们。这表明天下是极其贵重的宝器,帝王是极为重要的统绪,传承天下是如此的慎重和艰难啊。

可是有的说法却说:“尧曾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还认为这是耻辱,逃走隐居起来了。到了夏朝的时候,又有卞随、务光这样的人。”这又该怎么解释呢?太史公说:我登上箕山,那山上据说有许由的坟墓呢。孔子依次论列古代的仁人、圣人、贤人,像吴太伯、伯夷这些人都讲述得很详细了。我所听到的许由、务光,他们的义行是很高尚的,可是在孔子的着述里有关他们的文辞却一点也看不到,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以往的仇恨,因而怨恨也就少了。”又说:“他们追求仁德,就得到了仁德,又有什么怨恨呢?”我对伯夷的心意深感悲痛,看到他们遗留下来的诗篇觉得很诧异。他们的传记上说: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去世了,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

在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说:“何不去归附他呢!”等他们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经去世了,武王用车载着西伯昌的木制灵牌,尊称他为文王,向东去讨伐商纣。伯夷、叔齐勒住武王的马缰绳劝阻说:“父亲死了还没安葬,就发动战争,能说是孝顺吗?作为臣子却去杀害君主,能说是仁义吗?”武王身边的人想要杀掉他们。太公吕尚说:“这是有节义的人啊。”于是搀扶着他们离去。武王平定了殷商的乱事之后,天下都归附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坚守节义不肯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薇菜来充饥。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他们作了一首歌,歌词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薇菜。用残暴取代残暴啊,竟不知道这是错误。神农、虞、夏的时代转眼就消逝了啊,我们将要归向何处?哎呀,只有死路一条啊,命运是这样的不济呀!”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上。由此看来,他们是有怨恨呢,还是没有怨恨呢?

有人说:“上天对人没有偏私,总是帮助好人。”像伯夷、叔齐,可以说是好人了吧?他们积累仁德、品行高洁,却落得饿死的下场。再说孔子的七十个得意弟子里,孔子唯独称赞颜渊是最好学的。然而颜渊常常穷困,连糟糠这样粗糙的食物都吃不饱,最终早早地去世了。上天对好人的报答,又怎么样呢?盗跖成天杀害无辜的人,把人肝挖出来吃,残暴凶狠、任意妄为,聚集党徒几千人,横行天下,竟然得以长寿而终,这是遵循了什么道德呢?这是特别重大而且明显的事例啊。如果说到近世,那些行为不遵循法度,专门违法犯禁的人,却一辈子安逸享乐,财富丰厚,子孙好几代都不断绝。而有的人,选好地方才肯迈步,到适宜的时候才肯说话,走路从来不抄小道,不是公正的事决不发愤去做,却遭遇灾祸的,数也数不清。我对此深感疑惑,倘若说有所谓的天道,这到底是对呢,还是不对呢?

孔子说:“主张不同,就不必在一起商议谋划了。”这也就是各自按照自己的志向行事罢了。所以孔子又说:“富贵如果可以求得,即使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不可求得,那就按照我所喜好的去做。”“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整个世道都混浊的时候,品行高洁的人才会显现出来。难道是因为他们把道德看得太重,而把富贵看得太轻了吗?“君子所担忧的是死后名声不能被人称颂啊。”贾谊说:“贪婪的人为财而死,有抱负的人为名献身,热衷权势的人因争权而丧生,普通百姓则只看重生存。”同样明亮的东西就会相互映照,同样种类的事物就会相互映求。“云跟随着龙,风跟随着虎,圣人出现,万物也就都能看得清楚了。”伯夷、叔齐虽然很贤能,但也是得到孔子的称赞之后名声才更加显着;颜渊虽然非常好学,也是因为依附于孔子之后德行才更加彰显。山林隐居之士,他们的出仕和退隐是根据时势变化的,像这类人如果名声被埋没而不能被人称颂,那真是可悲呀。民间那些想要修养品行、建立名声的人,如果不依附德高望重的人,又怎么能让自己的名声流传到后世呢!

对于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的结局,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

肯定的角度

道德高尚的坚守者:他们是坚守道义的典范。在武王伐纣后,他们秉持着对商朝的忠诚,坚守“仁”“孝”的观念,坚决不食周粟,体现了极高的道德气节。这种对原则的执着,在乱世中显得尤为珍贵,为后世树立了道德标杆,是儒家倡导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生动诠释。

理想主义的殉道者:他们代表了一种纯粹的理想主义精神。他们的行为体现了对旧秩序的维护,拒绝妥协于新兴政权,为了自己心中的正义理念,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这种精神令人敬畏,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压力时,也要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

另一种思考角度

不识时务的愚者:从实用主义或者顺应历史潮流的角度看,商朝末年纣王无道,武王伐纣是顺应民心的正义之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而伯夷、叔齐没有认清这种历史大势,他们顽固地坚守已经腐朽的旧观念,某种程度上显得有些迂腐,他们的死似乎也成了一种无谓的牺牲。

命运悲剧的承受者:他们的结局也可以看作是时代悲剧的缩影。在新旧交替的动荡时期,他们作为旧秩序的维护者,无法在新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他们的价值观与现实产生了巨大的冲突,最终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这凸显了个体在历史变迁中的渺小和无奈。

还有论语中描写伯夷叔齐的文字,请看

《论语》中描写伯夷叔齐的文字主要有以下几处:

《公冶长篇》: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意思是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过去的仇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就很少.

《述而篇》:冉有问子贡:“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子贡通过询问孔子对伯夷、叔齐的评价,引出孔子对二人“求仁得仁”的肯定,表明他们的行为是出于对“仁”的追求,所以即使饿死也无怨怼.

《微子篇》: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这句话赞扬了伯夷、叔齐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身份气节.

《季氏篇》: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通过将齐景公与伯夷、叔齐对比,说明伯夷、叔齐虽然饿死,但他们的品德高尚,至今仍被百姓称赞.

好了,我们就直接开启新的系列,因为前面讲的基本都差不多了,每天一个史记原文帮助你记忆哟,记不下来,没事儿别记了。哦,你说为什么不讲正文?等我哪天心情好我就开始正文吧,毕竟我讲归讲,按照正文发展,当时还没有到元朝,所以我就没有讲元朝之后的我也需要拓宽一下了,元朝之前的基本就差不多了,元明清三个时代准备开讲啊,不对,哪天心情好就开讲吧。

讲史期我们先从列传开始,本纪已往后稍稍吧。太史公自传一定最后一个说,放心,我绝对会最后一个,再说他是太史公自传的。

提问“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谁说的?

当然是我们亲爱的迅哥,鲁迅先生了。废话不多说,拜拜!!!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之桃李满天下刺刀1937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极品大昏君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校花的贴身狂少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医妃火辣辣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最强炊事兵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寒门崛起全军列阵我在洪武开商铺乱世枭臣穿越之温僖贵妃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铁血大明调教大宋汉末召虎我在大唐开当铺大唐一品特种兵之王三国:白毦陈到红楼之我有东西两厂你想怎样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华兴传坏人笔记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边关渔猎,开局捡到小娇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汉末职场,小兵迎娶何太后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大唐:纨绔老六指点江山三国:开局强抢甄氏五姐妹朱棣:什么?咱家老四是全球球长魂归三国:孙绍的崛起之路逍遥县男:开局被塞了七个老婆日曜南明三国之召唤群皇降世特种兵穿越刘备再造大汉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开局废太子:召唤罗网明末:玩骑砍的我能无限爆兵穿越东汉:开局火烧黄巾军特种兵魂穿诸葛,靠系统称霸三国红楼:这庶子怎么又争又抢骏驰青霄成语大搞笑大秦:我的青蛙能穿越临安风骨箭神三少爷清欢渡:味染人间重生大唐,在高阳公主府当牛马始皇别闹!我就吹个牛你当真了?跟宋江决裂后,我二龙山强的可怕穿越成了福岛正则庶出子三国:我,交州土皇帝!石器革命废物太子,开局召唤妲己世子去哪了?魂穿五代,我占寿州为王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天下一帝秦始皇皇后们,这真不是后宫聊天群白衣盗寒门逆袭:我用科技平天下大秦帝国风云围棋少年,我在大明举重若轻网游三国数据化黄巾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一剑照汗青玉佩乾坤:锦衣卫的现代逆袭绣春雪刃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穿成孙武门徒,我靠孙子兵法狂飙大明首辅:杨士奇朕的大秦!万邦臣服!天幕:玄武门大舞台,有胆你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