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对于赵骥进攻关中,倒不是完全没有一丝担忧,只不过出于种种因素始终无法下定放弃整个西部的决心。
现在形势混乱,全国的眼睛都在盯着,关键时刻,西部战场绝对不容赵骥给自己添乱。
南京国府的各位高参们经过好几天的商量后,终于拿出了一个在他们看来能够力挽狂澜的方案。
一是让西北公署副长官陶峙岳率部南下关中,统一归由胡宗南指挥。
二是晋升潘文华为西北公署副长官兼陕南绥靖主任,晋升邓锡侯为西南公署长官,诱惑他们率部北上关中,并许诺在解关中之围后把汉中交给他们养兵”。
……
陶峙岳冷冷地把副官送来的电报纸压在桌上:“给国防部回电,我部防区当前形势紧张,我身为军人,绝不可把大好国土轻弃于人,短时间内无力挥兵南下助剿”。
陶峙岳内心极度厌恶内战,只想替国家守住自己防区的一亩三分地,不要让外敌趁虚而入导致国土沦丧,这才是他目前最关心的事情。
陶峙岳所部约有十万人马,如果南下关中将极大加强胡宗南部的实力,可这支部队一旦离开,那自己的防区……南京的国府可以不在乎,我陶峙岳却不能当这个千古罪人!
他枯坐半夜,思来想去终于下定决心:“去请之华先生来,我有私信想要请她代为转呈陕北”。
……
重庆,潘文华沉着脸把国府的任命通知和国防部调兵命令递给邓锡侯看:“中央军这帮王八蛋这次居然阔气起来了,事到临头才想起老子来,想叫我们替他去陕西打仗哩”。
“哟,汉中,这么厚的赏赐”,邓锡侯一脸鄙夷地笑道,“看来他这次是真急了,连汉中这个川蜀咽喉都肯交给我们四川人了”。
“哼,他这是拿老子当青帮打手吗”,潘文华恨恨说道,“当年为了抗倭,我们川军尽数北上,甚至不惜把地盘都交了出来,可他是怎么对我们的,此人绝不可信”。
“那你说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才好?”
“我们川军打了几十年的内战,有负川中父老良多,现今胡宗南败局已定,我的意见是和共军站到一边,趁机封闭汉中和重庆这两处大门,决不能让胡宗南战败后退入四川,再把战火燃进川中”。
“好!”邓锡侯闻言下定决心,“我这就给刘文辉去电邀他同来,我守重庆,你俩守汉中,决不允许中央军拿四川来当他跟共军争天下的战场”。
潘文华和邓锡侯很快就回电国防部接受任命,并表示愿意代为说服西康省主席刘文辉一同出兵,随即,邓锡侯率部留守重庆,潘文华则挥兵进入汉中,但他进入汉中以后就按兵不动,只一个劲儿推说要等刘文辉率部抵达后再一起进军关中。
……
沂水县,由山东、苏北两支部队新组建而成的华东野战军,全野上下也正在摩拳擦掌准备跟来犯的汤恩伯部大战一场。
“陕北有指示,为配合赵骥进攻关中,要求我们在这里打一仗牵制住当面敌军,我的意见是敌第七军、整四十八师较为暴露,可以首先予以歼灭并寻机歼灭援敌一部”。
“我倒是觉得敌整编七十四师正向坦埠前进,位置突出,与左右邻之间空隙较大,便于分割包围,而且该敌骄横跋扈,不仅轻率无备,还跟其他部队矛盾较深,如围歼该敌,左近其他部队不会积极增援”。
“围歼整七十四师?这么大的胃口?这可是敌人的七大主力之首!”
“正因为这股敌人强,所以才先打他,歼灭该敌才能最大程度震撼敌人,才能更好地牵制当面之敌以达到配合中野的目的”。
“好!打仗的事听你的,你尽管放手去打,赢了功劳算你的,输了算我的”。
……
各方的情况不断汇总到陕北中央驻地,经过几个月的准备,打一场大仗在关中地区大量歼灭国军主力的条件越来越成熟,对胡宗南部发起战役反攻的时间到了。
“这是开战以来我军的首场大规模歼灭战,也是两支野战军首次联手作战,我建议成立西(安)绥(德)战役总前委,统一协同指挥两大野战军,……赵骥任总前委委员负责东线战场的实际指挥”。
时间此时已经来到1947年4月底,胡宗南部在经过了青化砭、羊马河两场战役后损兵折将不说,关键是连西北野战军的毛都没摸到,根本不知道要上哪儿去才能找得到西野的主力进行决战。
“报告!”西安绥靖公署参谋长盛文兴奋地找到胡宗南,两只眼睛都快放出光来了,“有情报,陕北共军的主力眼下就在绥德附近,我判断他们在我军的逼迫下很可能会东渡黄河逃窜,如果我军迅速疾进,一定能抓住他们的踪迹击其半渡”。
胡宗南一听也兴奋了起来:“情报确实吗?”
“八九不离十吧”,身为参谋长,盛文在回答军事主官的问话时却模棱两可,“就算抓不到大鱼,螃蟹、虾米总是有两只的”。
胡宗南闻言一时间犹豫不决:“嗯……可如此一来,第二十九军未免过于深入山区,一旦关中有个万一的事儿,光凭整一军和豫西撤下来的那些杂牌军怕是挡不住潼关的共军中野部队”。
进攻陕北以来,胡宗南挨南京方面的骂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了,身为胡宗南的身边高参,盛文自然猜得到自己长官急于立功的心意:“中野的赵骥要进攻关中的话早就动手了,还能等得到今天”。
“不错,我也这么觉得,中野赵骥部现在同时面临着重庆和长沙两个方向的压力,而且汤恩伯那边马上就要对山东的共军动手了,一旦消灭山东共军,我估计他们很快就会挥师向西进攻豫东,所以共军中野部队才会急着封闭潼关,想要以少量兵力堵住我们,然后全力东向迎战汤恩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