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的部将们面面相觑,却无人敢再出言。曹操继续道:\"曹昂留守邺城,曹洪、曹仁、颜良、文丑辅之。记住,你们的任务是拖延张固进军速度,不必死守,我估计张固大军的粮草会是一处短板!\"
曹昂出列,单膝跪地:\"孩儿领命!\"
曹操的目光扫过殿中每一个人:\"此次战略转移,绝非败退。而是为了积蓄力量,以待来日反攻。诸君当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议事毕,曹操留下荀彧单独谈话。两人漫步在后花园中,初夏的花草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与城中紧张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文若,此次迁都,朝中恐有非议啊。\"曹操望着池中的游鱼,似有所指。
荀彧淡然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当年高祖屡败于项羽,终有垓下之胜。一时得失,不足为虑。\"
曹操突然问道:\"你可知孤为何最终采纳你的建议?\"
荀彧摇头:\"在下不知。\"
\"因为你看得最远。\"曹操长叹一声,\"孤这些年东征西讨,看似势大,实则根基不稳。河北新定,民心未附。此番挫折,或许是天意,让孤有机会重新审视全局。\"
荀彧眼中闪过惊讶之色,随即欣慰道:\"丞相有此胸襟,何愁大业不成?\"
曹操笑了笑,突然话锋一转:\"对了,天子那边...反应如何?\"
荀彧低声道:\"陛下初闻迁都,加上之前的事,颇为不安。但经臣解释后,已无异议。\"
\"哼,他敢有异议?\"曹操冷笑,随即又收敛神色,\"罢了,这一路上要好生伺候,莫让天下人说孤怠慢了天子。\"
\"在下明白。\"
七日后,一切准备就绪。清晨,邺城南门大开,一支庞大的队伍缓缓驶出。队伍中央是天子銮驾,四周由虎豹骑严密护卫。曹操乘坐一辆不起眼的马车,混在队伍中段,这是荀彧的建议——避免成为刺客目标。
城墙上,曹昂目送父亲远去,直到队伍消失在晨雾中。身旁的曹洪低声道:\"世子,我们真要死守邺城吗?\"
曹昂摇头,眼中闪烁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不,父亲的意思是...象征性抵抗后,及时撤退。\"
曹洪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丞相果然深谋远虑。\"
与此同时,邺城以北三十里处的一座小山上,几名斥候正密切注视着南迁的队伍。其中一人低声道:\"速报主公,曹操果然挟天子逃往南皮了!\"
另一人疑惑道:\"奇怪,曹操为何不亲自留守邺城?那可是他的根基所在啊。\"
年长的斥候冷笑道:\"你懂什么?这才是曹操高明之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走,速速回报!\"
……
邺城外围,张固大营。
连绵的军帐如同灰白色的蘑菇,密密麻麻地覆盖了邺城南面的原野。时值盛夏,烈日炙烤着干燥的土地,营中尘土飞扬。
士兵们三三两两地聚在帐篷阴影处,擦拭着武器,偶尔抬头望向那座高耸的邺城城墙,眼中既有渴望也有疲惫。
中军大帐内,张固正盯着案几上的地图出神。眉宇间已经刻着几道浅浅的皱纹,那是常年征战留下的痕迹。
他身披轻甲,腰间佩剑未曾离身,即便在营中也保持着随时作战的姿态。
\"报——!\"一名传令兵急匆匆闯入大帐,单膝跪地,\"启禀主公,濮阳援军已至十里外,领军的是丁修与马岱两位将军!\"
张固眼中闪过一丝喜色,但很快又被忧虑取代:\"粮草可曾一并运到?\"
传令兵低下头:\"回主公,丁将军说...粮草只够五日之用。\"
张固一拳砸在案几上,震得地图卷起一角。他强压怒火挥手让传令兵退下,转身望向帐内两位谋士——诸葛亮和郭嘉。
\"孔明,奉孝,你们都听到了。\"张固声音低沉,\"我军虽有十余万之众,但粮草已见底。若再攻不下邺城,恐怕...\"
诸葛亮轻摇羽扇,眉头微蹙:\"主公勿忧。曹操北迁,邺城守军士气必堕。只需再围半月,城内必乱。\"
郭嘉却摇头:\"孔明兄所言固然有理,但我们的士兵也要吃饭。今早各营已报,口粮减半,士兵怨声渐起。若无粮草接济,恐生变故。\"
张固走到帐门前,掀开帘子望向远处的邺城。城墙上的曹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守军的身影隐约可见。他放下帘子,转身时脸色更加阴沉。
粮草短缺是连连征战的结果,只要张固愿意休养生息两年,便可以再次发动攻击。张固虽然有所准备,但是如今自己已经攻入河北,眼看曹操灭亡在即,此刻退兵,张固实在是有点不甘心。
\"曹操老贼,临走还给我留了个烫手山芋。\"张固咬牙切齿,\"曹昂那小子据城死守,分明是要拖住我军,给曹操争取时间。\"
原本张固打算,如果实在不行,那就打下邺城之后,再休兵罢战。只是如今看来,曹操也不打算轻易放弃邺城。
诸葛亮走到张固身旁,低声道:\"主公,最新探报,曹操已过清河,不日将抵南皮。若让其站稳脚跟,联合青州、幽州兵马,恐成心腹大患。\"
张固正要说话,忽听帐外一阵骚动。亲兵队长匆匆进来:\"报!营外有一行人求见,自称中山甄家使者,说有要事相商!\"
\"甄家?\"张固眉头一挑,\"河北第一商贾世家?他们来做什么?\"
郭嘉眼中精光一闪:\"主公,此乃天赐良机。甄家掌控河北近五成粮贸,若得其助,粮草问题迎刃而解。\"
张固沉吟片刻,挥手道:\"请他们进来。不,我亲自去迎!\"
营门处,十余名衣着华贵的男子静立等候。为首者约三十岁年纪,面容俊朗,一身锦袍在满是尘土的军营中显得格外醒目。见张固亲自出迎,他连忙上前行礼。
\"中山无极甄俨,拜见张将军!\"来人深深一揖,举止恭敬却不卑微。
张固虚扶一把:\"甄先生远道而来,有失远迎。请帐内叙话!\"
入帐分宾主落座后,张固直入主题:\"甄先生此来,不知有何见教?\"
甄俨环顾四周,欲言又止。张固会意,挥手令亲兵退出,只留诸葛亮、郭嘉二人。
甄俨这才开口:\"家父甄逸闻将军围邺城,特遣在下前来道贺。河北百姓苦曹久矣,今将军替天行道,实乃河北万民之福。\"
张固心中冷笑,面上却不显:\"甄公过誉了。张某不过顺应天命,为民除害罢了。\"
寒暄过后,甄俨话锋一转:\"听闻将军军中粮草不济,家父愿尽绵薄之力。\"
张固眼睛一亮:\"哦?甄公能助我多少粮草?\"
甄俨微微一笑,伸出三根手指:\"三十万石。\"
帐内一片寂静。张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三十万石足够十万大军半年之用!就连一向沉稳的诸葛亮也不禁动容,羽扇停在半空。
郭嘉最先反应过来,轻咳一声:\"甄公慷慨,不知有何条件?\"
甄俨笑容不减:\"郭先生快人快语。甄家世代商贾,不懂军国大事,只求乱世中保全家族。家父有一幼妹,年方二八,才貌俱佳。若将军不弃,愿请将军纳为妾室,两家结秦晋之好。\"
张固闻言一愣,随即陷入沉思。政治联姻在乱世中并不罕见,但甄家此举显然不止于嫁女那么简单。他瞥了眼诸葛亮,见对方微微摇头,心中已有计较。
\"甄公美意,张某心领。但婚姻大事,岂可儿戏?况且...\"张固故意停顿,\"况且张某已有正妻,若委屈令妹为妾,在下也于心不安。\"
甄俨早有准备:\"将军多虑了。甄家不求名分,只求结缘。家父常说,将军乃当世英雄,小妹能侍奉左右,是她的福分。\"
诸葛亮突然开口:\"甄公子,听闻甄家与袁绍旧部多有往来,甚至与曹操也有生意往来。如今突然转向我军,恐非单纯联姻这么简单吧?\"
甄俨面色不变,从容答道:\"诸葛先生明鉴。甄家经商百年,向来只问买卖,不问政治。然曹操近年横征暴敛,强取豪夺,家父早有不满。今观天象,曹氏将衰,将军当兴。择木而栖,乃智者所为。\"
张固与两位谋士交换眼色,心中了然。甄家这是看准了曹操大势已去,急于寻找新的靠山。三十万石粮草固然诱人,但如果甄家有其他目的,那此事还要商量...
\"甄先生,此事关系重大,容我考虑三日。\"张固最终说道。
甄俨起身拱手:\"理应如此。在下暂住营外五里的村子歇脚,将军若有决断,随时可派人传唤。\"说罢,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此为家父手书,详述粮草分布及调拨方案,请将军过目。\"
送走甄俨后,张固立即召集心腹商议。
\"主公,此乃天赐良机!\"郭嘉难掩兴奋,\"得三十万石粮草,我军可长期围困邺城,甚至直取南皮!甚至直接灭亡曹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