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做事果断丝毫不拖泥带水,顷刻间就将堂堂的高句丽王砍成了肉泥,然后对公孙恭露出一个自认为和善的微笑,看的公孙恭心惊肉跳,双腿一软直接瘫倒。
公孙恭做梦也没想到司马懿翻脸这么快,前一秒还跟高延优推杯换盏高谈阔论呢,后一秒就把人砍成臊子了。
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懿对高延优都能下死手,那对自己呢?
想到得罪司马懿的后果,公孙恭连忙赔笑道:“明白明白,下官愿做司马将军的自己人,誓死效忠大魏朝廷,将军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下官一定全力配合。”
不配合不行啊,不配合的话就得下去跟高延优做伴了。
他虽身体不好也没儿子,人生没什么希望,但也不想死啊。
“如此甚好!”司马懿朝他微微一笑又朝外喊道:“进来吧!”
话音刚落一名披着黑色斗篷的男子便走了进来,朝司马懿行礼之后便解下斗篷朝公孙恭拜道:“侄儿拜见叔父。”
公孙恭仔细看去,看了许久才惊呼道:“你是文成?”
眼前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公孙恭的大侄子,公孙渊的亲哥哥公孙晃。
公孙恭继位之初,为向曹操表示臣服便将公孙晃送去曹操身边为质,这一晃好些年了,公孙晃都长大成人了。
公孙晃再拜道:“正是侄儿,叔叔近来可好?”
叔侄俩寒暄片刻,公孙恭好奇问道:“司马将军,这是……”
司马懿笑道:“从今天开始,公孙晃便是朝廷委派的新任辽东太守,有问题没有?”
曹魏出兵辽东的目的是占领是收复,是将其永久纳入大魏治下,而不是单纯的攻伐。
如此一来如何快速且有效的治理就成了曹魏朝堂头疼的问题,毕竟曹魏要的是一个稳定的辽东,而不是一个战火纷飞,矛盾不断的辽东。
因此曹魏朝堂便想到了公孙晃,公孙晃跟随曹操多年,而且多次上书提醒曹魏提防弟弟公孙渊,对曹魏还是很忠心的。
更重要的是公孙晃是上任辽东太守公孙康的嫡长子,是公孙氏名义上的继承人,由他担任辽东太守,辽东军民心里不会抵触。
也就是说公孙晃既能获得曹魏朝堂的信任,又能获得辽东军民的承认,这个太守他不当谁当?
公孙恭很快便明白了曹魏朝堂的用意,果断拍胸脯道:“司马将军放心,下官立即对外宣布将太守之位还给文成,至于文懿(公孙渊),他是公然反叛,强行夺取的太守之位,不算。”
注意他说的是还不是让,辽东太守之位本来就是公孙晃的,只是公孙晃他爹死的时候公孙晃年纪太小,所以才由他这位做叔叔的暂代,现在公孙晃成年了,准备要回自己的东西了,他自然是要归还的。
至于说先前已将太守之位传给公孙渊了怎么办?
这很简单,直接反悔,对外宣布是公孙渊通过武力夺取的太守之位,自己从未想过要传位,只是迫于公孙渊的淫威……
可怜的公孙渊,被自己亲叔叔坑的外焦里嫩的。
司马懿满意鼓掌道:“如此甚好,那明天就召集城内所有官员举行禅位大典,结束之后我再以朝廷名义宣布册封,如此方可名正言顺。”
在场众人都明白,朝廷任用公孙晃只是过渡,是利用他公孙氏嫡长子的身份稳定辽东内部,稳定之后就会调往别处担任职务。
毕竟曹魏朝堂又不傻,再信任公孙晃也不可能让公孙晃长期待在辽东任上变成关外的诸侯王。
因此公孙恭没有犹豫,果断答应下来。
很快高延优等人的尸体便被清理干净,众人再次推杯换盏其乐融融,聊的正起劲呢一名将领走进殿中,朝司马懿抱拳拜道:“将军,城外上万高句丽大军已经全部伏诛,无一人漏网。”
司马懿这种人做事狠辣不留余地,面对高句丽这样的异族那是丝毫不手软的,所以连俘虏都懒得留,直接选择了全部诛杀斩草除根。
司马懿满意点头,然后挥手命其退下,又朝公孙晃吩咐道:“公孙太守,高句丽国小民弱,上万大军的覆灭足以让其伤筋动骨,没了他们阻拦,再去讨伐高句丽的话应该就没难度了吧?”
公孙晃连忙拜道:“司马将军放心,三日之后我便亲自率军攻打丸都山城,将高句丽王族全部擒来献给将军。”
大军来次辽东不容易,若只灭个辽东公孙氏的话可不够路费,所以司马懿早已打定主意要顺手灭了高句丽。
毕竟这是他第一次独自领兵,回朝之后能否再领尚未可知,既然如此肯定要抓住机会一次赚够本啊。
司马懿满意点头道:“既然如此,我就在襄平等待太守捷报了。”
酒宴结束各自休息。
第二天一早公孙恭便以太守名义下令召集所有官员前来议事,在众官员面前扯了一通废话之后才将公孙晃拉到台前介绍给众人,并以年老体弱为由,将太守之位还给了公孙晃。
这时公孙晃嫡长子身份的作用体现出来了,现场官员纷纷表示臣服没有一人反对。
司马懿再拿出曹丕册封公孙晃的圣旨,公孙晃带着官员领旨谢恩,辽东官员就这么无比丝滑的降了曹魏朝廷。
不过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首先随着中原一统,是个人都知道单凭辽东一地是对抗不了整个中原的,归附中原朝廷是迟早的事情。
况且这些官员都是汉人,归附汉人朝廷理所应当。
也就是说辽东官员都想投降,只是不想背负背主投敌的恶名罢了,所以公孙晃的作用便体现出来了。
公孙晃的出现等于是给了大伙一个完美的台阶,让他们的投降不会受到丝毫名声方面的影响。
公孙晃也知道自己的身份,继位之后直接将政务扔给了司马懿,自己则亲率八千大军,在公孙恭派出的向导的带领下挥师北上,攻打高句丽首都丸都山城。
高句丽王高延优和麾下上万精兵已被屠戮,国内现在肯定虚弱至极且混乱不堪,正是灭国的好机会,这么好的机会若是错过,不管司马懿还是公孙晃可都是要悔死的。
要知道公孙晃在辽东虽是吉祥物但在中原不是啊,解决完辽东事宜之后肯定是要回到朝廷升职加薪的,这种情况下多捞点军功总是好的。
说白了公孙氏虽然割据辽东却并未称王,只要没称王就一直是臣,只要是臣就能享受臣子的待遇,不会被曹丕像对付诸侯王一样提防着。
送走公孙晃,司马懿将精力放到了公孙渊身上,想将公孙渊这个辽东稳定最大的隐患解决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