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刘协等人一脸呆滞,过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
“大将军,你,你再说一遍?”
“陶谦......和,阙宣......合兵?”
朱儁一脸不可置信的问道:“你是说,我大汉的徐州刺史,和一个反贼合兵一处,寇掠我大汉的郡县?”
“昂。”
张新点点头。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朱儁疯狂摇头,“陶谦仕汉三十载,怎么会......”
“太尉。”
张新打断道:“完全有可能......”
话没说完,一名宦官手捧一卷竹简,脚步匆匆的走了进来。
“陛下,大将军,兖州军报!”
众人的目光转移到了宦官身上。
“念。”
刘协连忙说道。
宦官打开手中竹简。
“泰山太守鲍信上表,陶谦与阙宣合兵一处,兵寇费国。”
费国,是泰山境内的一个县。
“朕知道了。”
刘协挥挥手,“你先退下吧。”
“唯。”
宦官行了一礼,退到殿外。
朱儁眼中充满错愕,瞬间就没话说了。
马日磾、蔡邕、赵温等人也是面面相觑。
陶谦之父,曾担任过余姚县长。
他本人也是先仕州郡,后举茂才,历任尚书郎、舒县令、幽州刺史、议郎等等......
这么个根正苗红的老臣......
莫名其妙的跟着一个豪强反了?
“陶谦谋反,不知大将军可有良策?”
刘协看向张新,眼中充满怒火,同时又有一丝无奈。
诸侯割据,豪强谋反......
他想管,却是有心无力。
大汉,竟衰败如斯耶?
马日磾等人闻言也看向张新,眼中带有一丝期望。
是你把我们给叫过来的,你应该有办法吧?
“臣想请陛下下诏。”
张新微微躬身,“令兖州刺史孙策、泰山太守鲍信出兵讨逆,击退陶谦。”
“臣再举荐参军田豫出任诸县令,由镇军将军高顺护送上任。”
“陶谦若敢来犯,便使高顺击之!”
“臣附议。”
朱儁微微点头。
兖州在徐州西北,青州在徐州正北。
孙策、高顺两路大军齐发,便能将陶谦的叛军夹在中间。
这黄巾小儿,确实有点东西......
“臣也附议。”
马日磾等人也道。
“那就依大将军之言,拟旨吧。”
刘协心底泛起一丝感动,“还好,我大汉还有大将军在。”
“阿父,你可真是给儿留了个股肱之臣啊......”
很快,事情议定。
除了让孙策等人出兵以外,刘协在马日磾的建议下,又补了一道斥责陶谦的诏书。
不管了,先骂一顿再说。
万一陶谦迷途知返了呢?
命令下到尚书台,转换成诏书,往青、兖、徐三州而去。
田豫接到圣旨,来找张新请辞。
“明公。”
田豫有些紧张,“臣到诸县后当如何行事,还请明公示下。”
他今年才二十出头。
虽说他自河内投了张新之后,已经见过许多大场面。
但如今他即将独当一面,还是正对一方诸侯的大军,心中难免有些忐忑。
“军事上你听高顺的就行。”
张新想了想,道:“高顺久经沙场,经验丰富,你跟在他身边好好看,好好学,争取早日能够独领一军。”
田豫是渔阳人。
张新在渔阳的威望很高,田豫对他素来敬仰。
况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渔阳也能算得上是张新的第二故乡。
既然如此,田豫与他就是半个乡人的关系。
一个敬仰自己、潜力又很不错的老乡,张新当然要好好培养。
或许他用不上,但将来他的儿子一定用得上。
“臣记下了。”
田豫点点头。
张新又道:“政务上,你若有不明之处,可往剧县去信一封,询问崔琰。”
“臣记下了。”
田豫再次点头。
“你去诸县的任务,不在军政,而在人心。”
张新叮嘱道:“陶谦倒行逆施,徐州士族对其早有不满。”
“你要在暗中多多拉拢那些士族,若有难处,一样可以询问崔琰。”
“若是崔琰也解决不了的,你就来信问我。”
田豫再无疑惑,拱手行礼。
“臣明白了,多谢明公解惑。”
张新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递给田豫。
“你到了徐州之后,寻机将这封信送到朐县糜氏,给糜芳。”
“他会协助你在徐州行事。”
明公竟然已经在徐州布好局了?
田豫见张新有备而来,恍然大悟,心中升起钦佩之情。
不愧是明公,目光就是长远。
田豫郑重的接过书信,贴身藏好。
“明公放心,臣定不辱使命!”
“这个给高顺。”
张新又从怀中掏出一个锦囊,“你让他到诸县之后再打开,依计行事。”
田豫接过,放好。
“别的没什么了。”
张新起身上前,拍了拍田豫的肩膀。
“国让一路小心。”
田豫拜谢,行礼告辞。
次日,田豫带着几名亲卫从长安出发,一路疾驰,向东而去。
庞德也领着骑兵向西,去追麴义大军。
张新与智囊F4研究了一番过后,重新将重心放到了益州地界。
徐州那边再怎么说,距离长安也有两千多里。
无论怎么乱,暂时也影响不到朝廷这边。
陶谦手下是有精锐的丹阳兵不假,可他却没有大将。
他平徐州,以臧霸为首的泰山F4出力颇多。
然而如今,泰山F4早已被张新收入麾下。
也就是说,陶谦手下现在是有兵无将。
威胁有,但不大。
只要高顺守住诸县,别把战火烧到青州就行。
高顺能守住吗?
包的啊!
有孙策、鲍信等人夹击,还有袁术在后方虎视眈眈。
在这种情况下,高顺要是守不住诸县,那他这个镇军将军也就别干了。
张新理清思路之后,便暂时将徐州之事抛到一旁,一面督促诸将加紧备战,一面派人前往河东,召法正回来。
他总觉得,打汉中这个地儿,不带个法正心里不踏实。
......
凉州,金城。
新改成的刺史府内,韩遂正在后院教着张定读书。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二人读的,正是张新当初在渔阳与蔡邕合作的汉末版《千字文》。
这么多年过去,这篇文章早就传遍华夏大地。
因其四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又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历史等多方面知识,被许多士族家中选为教材,广泛应用。
反正张新又不找他们收版权费,这么好的文章,不用白不用。
韩淑坐在一旁做着女红,身边的摇篮里放着小张含,时不时抬头看一眼父亲和儿子,一脸小心。
“张子清真乃当世奇才也。”
韩遂一边教张定认识文中的字,一边暗自感慨。
“此等简单明了,却又蕴含大道的文章,他到底是怎么写出来的?”
正在此时,一名大约三四岁的女童不知从哪里跑了出来。
女童的身后还跟着一名婢女,一脸紧张的看着,生怕孩子摔了碰了。
“阿父,阿父......”
女童口中不断呼喊,一路蹦蹦跳跳的跑到韩遂身边,伸手要抱抱。
韩遂一看到这个女童,心情登时就不好了。
不是他讨厌这个孩子,而是......
他本来是有一大家子人的。
别说儿子,就连孙子都已经有了好几个,算得上是人丁兴旺。
结果就出去造个反的功夫,老窝就被不知从哪里跑来的张新端了。
连带着他的所有家眷,也被一股脑的打包送去雒阳,最后全让刘宏给宰了。
虽说事后他又重新纳了几个妾,但或许是上了年纪的缘故,任凭他如何努力耕耘,辛勤劳作,都没什么收获。
这么多年过去,也只再生了一个女儿出来。
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韩遂心中清楚。
不出意外的话,他这一脉绝嗣,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哼!”
韩遂越想越气,对着韩淑冷哼一声,以示不满。
你看看你,怎么找了个这样的男人?
朝廷要杀你兄弟,他竟然也不帮着说两句话?
抛开老子造反的事实不谈,朝廷难道就没有一点错吗?
韩淑抬头看了韩遂一眼,见老登面色阴沉,连忙低下头去,加快了手中针线的动作。
“小姨。”
一道声音响起,韩遂回过神来。
张定正在对着他的小女儿行礼。
“唉。”
韩遂看着张定,心中暗叹一声。
好想要个儿子啊......
小女儿没有理会张定,依旧张开双臂,看着韩遂。
“乖女,来,阿父抱抱。”
韩遂收敛了一下情绪,将小女儿抱了起来,任由女儿在怀中撒娇,心思却飘到了千里之外的长安。
“张子清年少有为,若是天下太平,我能得此佳婿,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可惜,阿淑是被他抢走的,在他府中地位低下,说不上什么话。”
“在他心里,也未必看重阿淑母子。”
“况且我之父母、子孙皆因他之故,才招来杀身之祸。”
“有这层缘由在,他绝无可能真正信我。”
“他又是让我做凉州刺史,又是将阿淑母子送来与我团聚,看似大度,实则不过是想让我为他搅乱凉州,好保障关中安全罢了......”
韩遂的脑子十分清醒。
他本就多疑善变,又与张新有着血海深仇。
区区一个凉州刺史,自然不足以抵消过往之事。
“这次就看他的诚意够不够了。”
韩遂心中冷笑一声,“若是不够,我可不介意再召集一次凉州诸侯,清一清君侧!”
他的心里很清楚。
和张新打,自己大概率是赢不了的。
但张新也不太可能直接干到凉州来。
别的不说,单论关中目前的经济情况,根本无法支撑大军千里远征。
我打不赢你,总得恶心恶心你。
你害死我全家,还想舒舒服服的稳坐关中?
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嗯......”
思及此处,韩遂先是看了韩淑一眼,又将目光转移到了张定身上。
张定见小姨没有理他,便自顾自的坐回到了位置上,也不开口读书了,而是默默的看着文章,以免打扰到他们。
“阿定。”
韩遂开口唤了一声。
张定放下书,看向韩遂。
“外祖。”
韩遂看着大外孙,越看越是喜欢,不由开口问道:“阿定啊,你说,外祖给你改个姓怎么样?”
“你以后就跟着你母亲姓,叫韩定,怎么样?”
“你若是答应,外祖一会给你买糖吃。”
韩遂与张定相处了几个月,大致也了解了这个孩子的性格。
从表面上看,这孩子像他母亲,话不多,成天就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样。
然而韩遂是个何等精明的人?
他阅人无数,很轻易的就看到了张定这副看似怯懦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十分聪慧的心。
这让韩遂对这个便宜外孙十分喜欢。
他雄踞凉州靠的是什么?
不就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背刺盟友么?
张定的外表如此人畜无害,只要善加调教一下,将来必成大器!
“阿父!”
韩淑闻言心中一惊,连忙抬起头来。
“这......怎么突然要让阿定改姓?”
“你在张家地位卑贱,阿定跟着你,能有什么出息?”
韩遂冷哼一声,“张新有那么多儿子,阿定既非嫡,又非长,待张新死后,他又能分得多少产业?”
“倒不如将他过继到你兄长名下,将来还能继承我的基业,称霸一方,岂不美哉?”
“父亲......”
韩淑急的满脸通红,“过继需得父母、长辈尽皆同意方可,岂能如此草率?”
“怎么?”
韩遂面色不善,“你不同意?”
“我不同意!”
韩淑难得勇了一次。
回娘家一趟,把儿子弄没了,这让她怎么和张新交代?
日子以后还是要过的嘛。
“你不同意,是怕回去以后不好向张新交代吧?”
韩遂想了想,“这样吧,你也别回去了。”
“反正你回去也是做妾,伺候主母,倒不如阿父这边给你做个主。”
“我麾下有一部将,名叫阎行,是个难得的人才。”
“你就留在金城,嫁与他为妻吧。”
阎行之才,韩遂还是很看重的。
他提出的那些条件,张新全部答应的可能性不大。
韩遂早已做好了翻脸的准备。
既然如此,让韩淑回去,还不如把她拿来拉拢阎行,提高忠诚度。
再让张定继承自己的基业......
简直就是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