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不知心底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
温言破境龙虎十分完美,所以也用不着巩固境界再去闭关,对着山中高挂的弦月,不由有些出神了。
倒也没什么特别的遐思,只是单纯地放空思绪,脑海中闪现过很多画面,却又似什么都没去念及。
心泉平静,泉底一面锃亮的鉴子若隐若现,倒映着心光,泛出斑斓的银光。因为传法之故造成的裂痕,此时也已经愈合了许多。
在山中的精进已经远超她的预期了,说实话,她也有些想念自己的外公、父母,还有一众的朋友们了。
如此,也是时候下山了。
她其实还是有些好奇,自己的【心剑】,对虚度法师有没有造成伤害。
她捕捉到了对方当时一闪即逝的不自然之色,但因为闪过得太快,温言自己也不确定。
不过,想来是有的吧,不然,也得不到这位法师的认可。
她这般想着,而作为被她所惦念的人物,虚度法师正对着山中一众高功侃侃而谈——
“我跟你们说呀,温言道子的【心剑】法当真了不得,至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寻常羽士根本应对不了。啧啧,不愧是我选中的人啊……”
“切,还不是被你捡漏了,温道子悟性绝伦,换谁在你的位置上,都不会吝啬一个道子的名额。”
“就是,都没人说你胖,你就喘上了。”
“……”
众高功之间嬉笑怒骂,全没有半点形象。
笑闹过后,虚度法师也是抖落了干货,道:“说实在的,温道子的【心剑】威能确实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在我有所反应的情况下,还能斩破我的丹气,进而影响到我的心神。虽然只有刹那吧,已是十分难能可贵了。”
虚度法师这么说,就引起其他高功的兴趣了。
“斩破你的丹气,影响你的心神?”
须知,虚度法师能总览龙门外事,除了他的待人接物能力之外,更在于他自身已臻至还丹四转【养阴】之境,对应如今的新朝职业九段划分,便是八段之境。
温言以刚成就龙虎的修为,一剑斩破了四转还丹修士的丹气,触动对方的心灵,不可谓不惊艳。
坐中,一位身形枯瘦的道人开口:“【心剑】啊,不愧是四天关中莫测第一的【心关】之法,我辈修士,固然是性命双修,但真正涉及到心灵的修持,还是不足。【心剑】法直指修行者的心灵,确实是很难反制。”
“灵源法师所言甚是,我见过温道子施加在寰封身上的那道【心剑】,是叫【堕无间】对吧,的确是别出机杼,同境界修士若无应对之法,是很难处理,却也不至于可以击溃丹气吧?”
虚度法师傲然一笑:“那都是老黄历了,此一时彼一时,温道子都进阶龙虎,你老兄可别再用老眼光看待人家。”
【就一个小境界的差别,有这么夸张么?】
这是当下很多人的想法。
虽然龙虎境是练气修士战力的一次升华,但其在境界本质上并未同前后境界拉开差距,仍处于同一阶段。
而【还丹】境界的法师则是相对而言的质变,照理说,低打高的境界碾压下,纵然是心关之法,也是不足以撼动还丹修士的丹气护体的。
事实便是,温言的【心剑·斩无尘】不仅斩破了还丹修士的护体丹气,这还丹修士还是四转【养阴】的修士,
所以,永远不要以常理去论述心关的一切。
心灵,自有无限可能。
“……”
关于温言的讨论还在诸位高功中进行着。
……
温言住所,此前因着她龙虎意象的震慑,躲得远远的的百灵此时也已经乘着月光飞了回来。
“啾啾~”
百灵环绕着温言振翅,发出阵阵清鸣。
鸟类中很少能有可以做到空中悬停的,至少若是百灵鸟的凡种便做不到。
温言的百灵如今能做到这点,自是因为她如今距离进阶灵兽也不远了。
这点,温言便是十分惭愧,自己从横断山脉中捡回了百灵之后,其实并没有太多关注过她的修行。
百灵能有如今的修为,靠的都是自身的天赋及努力。
该怎么说呢——不愧是从惨烈的横断一役中存活下来的生物吧。
经历过妖王妖气的洗礼,承受过元神天人的灵压压迫,无形之中,是会有些改变发生在横断山脉的那些残余生灵身上的。
温言大致上能从百灵的鸣叫声中知晓她想要传达的意思。
因为世间一应有情众生的心灵是相通的,如今都不需要她在开启【心灵视界】,心鉴光照之下,诸多情绪便已映入了温言心中。
“姐姐,姐姐~”
百灵的心绪很简单,尚未进阶灵兽,其种族的先天禀赋并不足以支持她拥有更多的灵性与智慧。
对方【姐姐】的称谓也是温言费了好大功夫才扭转过来的心绪。
最开始,百灵的心灵中,可一直是视温言为母亲的。
温言表示自己还不想当妈,好不容易经过调教,百灵由将她视作了主人。
Emmm……温言也不想当谁的主人。
经过两次的调整,终于才在百灵的心中植入了【姐姐】这个概念。
这种心灵层面上的沟通,也让温言与百灵之间的联系变得十分紧密,这也是为何即便多年未见,百灵与她之间仍然亲密无间的原因。
……
陇山是个好地方。
自然是个好地方。
温言很喜欢,但更期待下次回山时会带给她更多的喜欢。
不错的,温言要下山了。
带着龙门道脉载道之器的期许,以道子之名下这龙门祖庭。
下山也没有什么目的,没有什么“天下风云出我辈”的野心,她只是单纯想下山了而已。
人在山中即为仙,但实际上,【云游】也是重阳祖师立教十五论中的一论。
云游不是看山明水秀,观桃红柳绿;也不是看州府繁华,赏寺观楼阁;更不是寻朋友以纵意,为衣食而留心。
对于修行者而言,这样的云游,即便行万里之途,也只是劳形费力;遍览天下之景,终不过心乱气衰,乃虚云游之人。
如此,温言不为也。
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行止由心,无拘无碍。
如此,道子下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