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员退走后,没到10分钟,酒水桌上就摆满了瓶瓶罐罐和干果零食。同学们开始了新一轮的嗨皮。
迟敏悄悄的拉了宋雨婷,小声的说道:“哎,宋雨婷,你的这辆车多少钱买的啊?”
“20多万啊,怎么了迟敏?”宋雨婷反问道,宋雨婷听谢南说过,好像就是20万买的。
“呵呵,别开玩笑了宋雨婷,20多万,可能也就能买4个轱辘!”迟敏夸张的说道。
“真的是20多万买的!”宋雨婷笃定的说道。
“呵呵!你手上这戒指,也不是随便带着玩的吧?”迟敏又笑着说道。
“哦,呵呵,小敏啊,谁好意思把这么大的玻璃戴手上,都是说着玩的呢。”宋雨婷笑着说道。
“我就说吧,我们的宋大美女怎么能说沦陷就沦陷了呢!”迟敏说道。
两人正说着话,门被推开了。
一名服务生端着托盘,托盘上放了一瓶酒,说道:“老板说今晚来了贵客,特意敬酒,这瓶人头马路易十三售价为4.88万元!”
“哦!!!......”
同学们一阵惊呼。
“4.88万元!卧槽,这可是老子一年多的工资啊!”
“卧槽,谁这么牛逼啊!老板竟然送这么贵的酒?”
“大哥,你还缺小弟不,我给你当小弟!”
“义父!义父在哪里!!!”
同学们一阵乱哄哄的猜忌着。
“看咱们的大班长都多牛逼,老板送了这么贵的酒!”孙耀先说着,从服务员托盘里拿走酒,走到了汪景瑞身边,“班长,厉害啊!”
汪景瑞此时也处在懵逼的状态,服务员说有贵客到来,是谁呀?可是听到孙耀先说自己时,也感觉应该是给自己送的,虽然自己没有这么大的面子,但是这个老板可能看在舅舅的面子上,送给自己的。他自己这么一脑补,事情就圆满的对上了!
此时的汪景瑞意气风发,接过酒“嘭”的一声,就打开了,对着同学们说道,“来来来,同学们,都尝尝这个人头马路易十三!耀先,去给同学们倒上!哈哈哈!”这笑声,甚是张狂。
700ml的路易十三,分到每个人头上,也就是一个杯底,“啧啧啧,好喝”
“好喝!”
同学们一片赞美声......
房门再一次被推开,只见两个服务生共同抬着一个至尊果盘走了进来。
“又来了?”
“哇!!!......”
同学们又开始惊呼起来......
汪景瑞心想,这舅舅的面子也太大了!
随后,便跟进来两个人,正是于雷和赵鹏。
他俩环顾四周,找到了角落里的宋雨婷,向她走来,随后,恭恭敬敬的对着宋雨婷鞠了一躬,说道:“大嫂好!”
“啊?!!”
同学们全部都懵逼了,张大嘴望着宋雨婷......
“于总赵总 不用这么客气!”宋雨婷笑着说道。
“欢迎大嫂莅临,祝大嫂玩得开心!”
一挥手,至尊果盘立刻摆在了宋雨婷面前的酒水桌上,问道:“酒呢?”
“酒......”
孙耀先拿着酒瓶子,呆呆的站在那里凌乱......
“再去拿一瓶!”于雷低声对服务生说道。
“于总,不必了,去忙你们的吧,有事我再叫你!”宋雨婷笑着说道。
“好的大嫂,就不打扰了,有事您叫我!”于雷说罢,就和赵鹏离去。
房间里没有了动静,落针可闻。
还是孙耀先率先打破了沉默,“还是我们的宋大美女有面子啊!”
“大家别愣着啊,该玩啥玩啥!”宋雨婷笑着说道。
汪景瑞震惊!
常凤娇震惊!
迟敏震惊!
孔婕震惊!
这一切来得太突然,场景转换的太离谱。
“小婷,这什么情况?”孔婕回过神来,问道。
“这个夜总会,也是南哥的!”宋雨婷小声的说道。
“啊?!!”
孔婕的张大的嘴,能塞下一个苹果!
————
2009年元月4日,新年后第一个工作日。
谢南精神饱满的上班来了。
昨天他又和武和平他们几个人小聚了一下,还为每人准备了一张2000元的远大购物中心的购物卡。
机关的人这个时候是最敏感的,因为,要过年了。
以往,办公室的门总是大开着,仿佛在欢迎任何人的光临。然而,如今却像是有一个无形的约定,所有的门都紧闭着,仿佛在隐藏着什么秘密。这是因为,人们都知道,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领导们都会收到一些礼金,而这些礼金往往是在私下里进行的,不希望被外界看到。于是,洗手间的垃圾桶和厕所的纸篓里,到处都是扔掉的信封。
各个单位的党政一把手以及相关人员,都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年前的送礼大军。他们在路局机关的走廊里相遇时,彼此之间并没有过多的言语交流,只是心照不宣地点点头或者摆摆手。这种默契让人感觉到一种讳莫如深的氛围,似乎每个人都心知肚明,但又都不愿意明说。
在这个特定的时期里,专业处室的油水明显不如综合处室的领导丰厚。这是因为专业处室所对应的都是与自身专业对口的单位,范围相对较窄。例如房产处,它所对应的单位仅仅只有 5 各房产公寓段;客运处呢,也不过是对应着 3 各客运段以及全局的车务段和特等和一等站的车站而已。
然而,综合处势却大不相同。它们所对应的可是整个华东局的所属单位,范围极其广泛。就拿人事处、劳资处、审计处、财务处等综合处室来说,它们所对应的是整个华东局的全部所属基层站段。这意味着综合处室的领导在资源分配、决策影响等方面拥有更大的权力和更多的机会,自然油水也就更为丰厚。
如此对比之下,专业处室和综合处室之间的差异便显而易见了,孰轻孰重,相信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这就如同网上盛传的一个段子所描述的那样,当一个贪官被要求交代问题时,他对于那些曾经给自己送过礼金的人,记忆可能并不是特别清晰。然而,对于那些未曾给自己送过礼金的人,他却能够记得一清二楚。
这个段子虽然带有一定的调侃意味,但却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一些现实情况。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对于得到的好处可能并不会特别在意,甚至会渐渐遗忘;而对于那些没有得到的好处,却往往会耿耿于怀,记忆犹新。这种现象或许不仅仅存在于贪官的身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能会在某些人身上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