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件事:巧用“呼吸法”——清肺排浊,内在按摩
除了饮食和运动,还有一种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的养生法——呼吸。秋天是养肺的黄金期,而肺主呼吸,主动调整呼吸节奏,是为肺做的最直接的“保养操”。
· 为什么? 深长的呼吸不仅能增加肺活量,改善心肺功能,还能宣发肺气,将体内的浊气排出,吸入更多清气,同时安抚 nervous system,缓解秋愁。
· 怎么做?
· 腹式呼吸法:找个安静的地方,坐或躺皆可。一只手放在腹部。用鼻子缓缓吸气,心里默数4秒,感受腹部像气球一样鼓起。然后屏住呼吸4-7秒。最后,用嘴巴非常缓慢地呼气,心里默数8秒,感受腹部向内收缩,将废气彻底排空。每天练习5-10分钟。
· “嘶”字诀:这是六字诀养生功中对应肺的功法。吸气后,缓缓吐气,同时从齿间发出“嘶——”的音,声音要轻、要长,感觉肺部的浊气随之而出。重复6次。
小贴士:清晨在空气清新的公园或窗前练习效果最佳。工作时感到头脑昏沉,做几次腹式呼吸,也能瞬间提神醒脑。
---
第十二件事:抓住“阳光宝”——背对日光,采集阳气
秋天的太阳,没有了夏日的毒辣,变得温暖而和煦,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最宝贵的“补药”。
· 为什么? 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人体背部有统领一身阳气的督脉和膀胱经。多晒背部,可以借助太阳的温热,直接补充我们体内的阳气,驱散积存的寒湿之气。
· 怎么做?
· 最佳时间:上午9-10点,或下午3-4点。此时的阳光紫外线偏弱,红外线较强,温暖柔和。
· 最佳姿势:背对太阳,可以一边散步,一边静静地站着,或者坐在椅子上阅读。晒到感觉背部温热融融,微微发热,甚至出了一层薄汗,即为最佳状态。
· 时长:一般15-30分钟即可,以身体舒适为度。
---
第十三件事:警惕“秋瓜坏肚”——脾胃保暖,全年安稳
民间有句老话,“秋瓜坏肚”。这里的“瓜”指的是西瓜、甜瓜等寒性的瓜果。
· 为什么? 夏季我们阳气浮于体表,脾胃相对虚寒,但为了解暑,吃点寒凉瓜果无妨。入秋后,人体阳气开始内收,脾胃功能逐渐增强,但仍显娇弱。此时再大量食用寒凉的瓜果,极易损伤脾胃的阳气,导致腹痛、腹泻、食欲不振。
· 怎么做?
· 西瓜少吃:秋后的西瓜,更多是解馋,切莫当成主食大量食用。
· 水果优选:多选择当季的、性味更平和的 fruit,如苹果、葡萄、石榴、鲜枣等。
· 熟吃更佳:对于梨、苹果这类水果,如果肠胃敏感,可以蒸熟或煮熟了吃,既能保留营养,又能减弱其寒凉之性。
---
第十四件事:打造“湿润窝”——内外兼润,拒绝干痒
外部的干燥环境会加剧我们身体的“秋燥”反应。因此,创造一个湿润的微环境至关重要。
· 为什么? 现代人长时间待在空调房或暖气房(北方部分地区已开始供暖),空气湿度常常低于40%。这会使皮肤、鼻腔、喉咙的水分加速蒸发,即使内部调理得再好,也会感到不适。
· 怎么做?
· 加湿器是必备:在卧室和办公室使用加湿器,将湿度维持在50%-60%之间。记得定期清洗,防止细菌滋生。
· 绿色天然加湿:在室内养几盆绿植,如散尾葵、绿萝等,它们通过蒸腾作用能自然增加空气湿度。
· 湿毛巾法:睡前,在暖气片旁边或床头搭一条湿毛巾,是一个简单有效的应急方法。
---
第十五件事:学会“偷个懒”——顺应天时,有时无为
秋天的“收”,不仅仅是身体的收,更是心神的收。这意味着,我们要学会给自己“减负”。
· 为什么? 秋天气血由外转向内,人自然会比夏天更容易感到疲惫,这是身体在发出“需要休息”的信号。如果此时还像夏天一样拼命工作、熬夜、参加高强度社交,就是在逆天时而为,耗伤气血。
· 怎么做?
· 允许自己犯困:午后如果感到困倦,不妨小睡15-20分钟,这被称为“子午觉”,能快速充电,且不影响夜间睡眠。
· 减少无效社交:把时间和精力留给真正让自己放松和愉悦的人和事。安静的独处,看一本闲书,听一段音乐,是秋天最好的“充电宝”。
· 心态上“慢”下来:走路慢一点,说话缓一点,吃饭细一点。这种“慢”不是懈怠,而是一种与秋季“容平”之气相应的从容与安定。
---
结语(续):将养生融入生活的烟火气
看,养生并非高高在上的理论,也不是需要咬牙坚持的苦行。它就在你早睡的一个决定里,在你手中那碗温热的粥里,在你午后晒太阳的慵懒里,在你一次深长的呼吸里。
它是一场细水长流的滋养,是一次与身体四季轮回的默契合作。秋天,是大自然在喧嚣过后给予我们的一次沉淀和蓄能的机会。你为身体付出的每一分温柔,它都会在未来用百倍的精力与健康来回报你。
愿你这十件事,能如秋日里的暖阳和甘霖,滋养你的身心。从这个秋天开始,做一个懂得“收”藏智慧的人,从容、安康地走过四季,拥抱每一个充满活力的明天。
(再次提醒,个人体质有异,如有特定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中医师或医生进行个性化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