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雍正:“朕从没想到朕的弘历孩儿居然如此昏庸!”

也许,这是我儿专门给下一代皇帝留下来的肥猪?

【故而,张居正和当时的社会形势所比起来,还真算不上贪官。

就比如清朝时期,还有一句顺口溜“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更是揭露了当时官员贪污成性的不正之风。

就连被现代人誉为清朝最好的一位皇帝,爱新觉罗福临胤禛,当初推行改革的时候,也不得不妥协。

康熙皇帝去世的时候,大清国库的银两只有八百万两,这使得刚刚登基的雍正不得不面临这棘手的财政问题。

康熙皇帝留下如此巨大的财政空缺,与他生前的穷兵黩武有很大的关系,平三藩、大小金川、灭准噶尔、攻打沙俄等一系列的战争,几乎掏空了顺治爷留下的家底。

到了雍正的手里,清朝几乎只剩下一个空壳子了,顺治皇帝再不济,也给康熙留下了3000万两左右的白银呢。

雍正皇帝不可能再去抱怨他的父亲康熙,他只能从清朝财政体系的漏洞下手,找来找去,雍正找到了一项重要的财政漏洞:耗羡银。耗羡银是怎么回事呢?

这其实与当时的白银冶炼技术有关,清朝规定,地方上收缴的地丁银两,必须按规矩铸造成符合重量和成色的银锭之后,才能统一交到国库。

由此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白银在融化、铸造以及运输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有损耗,那么这些损耗到底谁来负责呢?

因此,清朝的地方官员在征收地丁税银的时候,往往会以“火耗”为由,额外地增加征收税银的数量。

此外,粮食谷物这类的税收在征收的时候,也会产生例如鸟雀虫鼠啃咬以及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因此谷物同样有额外的征收数量。

也就是说,“火耗”以及“雀鼠耗”这样的财政陋习,不仅增加了百姓实际上的财政负担,也给了地方官员很大的漏洞钻营,尤其是北方的一些官员,动辄以“火耗”来推卸征税不力的责任,而后从中获取私利。

康熙后期尤其是康熙晚年,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但爱面子的康熙为了表示自己对百姓的爱护,还是宣布了“永不加税”这样的政策,这就使得康熙朝的税收成为了一个大问题。】

“爹不孝顺,给儿子居然留下来这么大的坑!”雍正腹诽道。

“哟,咱怎么记得这个康熙还是那个劳什子的清朝好皇帝呢?居然也如此昏庸蠢笨?”朱元璋一副看笑话的模样。

“咱就知道异人不能治中华!”

“父皇,这不是接来还有这个雍正皇帝治国嘛!刚才天幕可是讲人家和我大明的张先生并列做大改革家呢!”

【此外,康熙晚年的清朝政治风气远不如康熙元年到康熙四十年之间,康熙四十年之后的清政府贪官污吏横行,这一点是历史学界公认的问题。

正是这样的财政措施和政治环境,造成了康熙晚年国库的空虚,山东和山西州县税收的亏空都超过了60万两,而南方诸省的治下各县,也大都亏空4000到两不等的税收,可以说火耗问题是清朝一直以来的官场陋习。

雍正皇帝上位之后,马上就推行了“耗羡归公”的措施,并且提出了“养廉银”的政策。所谓的“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实际上就是将各个省份私自摊派的“火耗”改为法定正税,这部分税收的数量由清政府根据各州县的情况统一规定。

就好比原先的“火耗”是地方官员根据当地惯例征收的,这部分的收入与国家财政没有关系,但雍正皇帝规定从此以后这部分的银两归国库所有,也就是所谓的“归公”了。

那么,在银锭铸造和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由谁来承担呢?原先是州县官员通过额外征税自我承担的,现在变成了清政府统一从“归公”的

银两中拨款,这部分的钱减掉实际损耗的银两就是结余,这部分的结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养廉银”了。

“耗羡归公”通过官方统一调控的手段,有效地制止了地方官员以摊派为名私自征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同时也避免了地方官员征税不力的借口。

而“养廉银”与“公费银”以合法的方式增加了官员的薪俸,同时也解决了地方工程款的问题。

雍正皇帝提出的“耗羡归公”和“养廉银”,是清朝初期一次伟大的财政改革,它实现了民生、吏治与国家税收三者之间的共赢。

但非常可惜的是,雍正皇帝的苦心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耗羡归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明显捉襟见肘,比如黄河某一段决堤需要地方上自我修复,地方官员很难拿出这笔钱的,再比如西北地区因战争所需的军费,也很难用一刀切的“公费银”解决。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官员们的升迁以及地方上的政绩,往往需要通过一些“关节”来打通。比如县官想要得到上级的提拔,那么他必定要孝敬一番,那么这笔钱从哪里出呢?

按照以往的惯例,他可以从下级身上搜刮,名义的话可以从“火耗”上面做文章。但是“火耗”的自主权被中央拿走了,地方上的官员无法层层剥削,这自然就引起了官员们的反感以及反弹。

本来雍正只是妥协于官僚阶级出台的“养廉银”制度,实际上这是在变相的增加官员收入,减少贪污率,谁曾想,当时大清的风气已经烂到骨子里了,纵然是雍正这样用心良苦的政策,还是被上下骂声一片。

明朝时期官员俸禄极低,朱元璋这个种地的根本不会考虑经济学上的东西,故而明朝官员贪污和朱元璋的制度脱不了关系。

而清朝不一样,官员的贪污是风气使然,除非雍正能彻底的下狠心去层层解决。】

“爷爷,咱们现在就可以解决大明官员的俸禄问题,我看这女真皇帝的养廉银制度就很好。”朱瞻基道。

“确实啊,洪武年间一两银子能买到的东西,放在永乐年间就不成了。这应该就是天幕说的经济学。”

朱棣道:“这事我交给老大,老大和内阁的人商量着来,瞻基,你跟着你爹在一旁好好学学。”

朱瞻基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好的,爷爷!”

“及时汇报给我你爹他们的进展。”

“好的爷爷!”

“最后写一份报告给我!”

“好的......?”

【事实上,在“养廉银”暴露出了自身的短板之后,“炭敬”、“冰敬”这样繁琐而又细致的礼节又在官场上流行开来了,层层剥削的现象又逐渐复苏,最终损害的其实还是底层的百姓。

不仅官员们受不了过于死板和刚性的“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就连雍正的儿子乾隆都受不了,乾隆曾经数次提出这种做法“有损圣德”,但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乾隆皇帝的生活极度奢靡,地方上的官员没有油水的话,那么又拿什么去孝敬他呢?

乾隆下江南去哪里找钱呢?动用国库的钱?那岂不是更加“有损圣德”?

再说了,地方上的官员没有小金库了,那乾隆下江南啥的吃什么用什么?那还玩个什么劲呢?

仔细一想其实就明白了,因为中国是一个讲究人情的社会,但谁也不愿意拿自己的真金白银去做人情,公家的钱花起来最舒服。

雍正的性格在清朝诸多的皇帝中算是比较奇特的,首先他这个人就相当勤政,其次他极度崇尚节俭,所以雍正当皇帝实际上过得是苦行僧一般的生活。

但问题就是,雍正能够受到了清苦的生活,他的子孙们可受不了,他的贝子贝勒王子王孙们还等着提笼架鸟呢。

故而雍正的“耗羡归公”只能成为一项没有什么用的政策,手底下的人还是会另起名目发明新的东西出来,只有这样,人情才能够随着白花花的银两游走在大大小小的官员之中,这些人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又何乐而不为呢?

主政者最怕的莫过于人亡政息。

汉武帝很幸运,有霍光帮他兜底,他的休养政策持续了昭帝一朝和宣帝前期。

李世民也算很幸运,虽然李治中后期常年打仗扩大大唐版图,为自己添功加绩,想着和老爹齐平。但在长孙无忌没被李治弄死还当大唐宰相之前,整个永徽时间,贞观之政都在延续。

例如宋哲总赵煦,被誉为北宋最有能力的皇帝,八岁登基,十六岁亲政,二十三岁去世,仅仅执政了七年,却在这七年时间里,做到了北宋一百多年历史中最高的成就。

不但对外战争节节胜利,对内大力推行新政和改革,国力与日增强。

很可惜,赵煦死后,他的着名的千古昏君弟弟赵佶继位,然后就是北宋亡国了。

明朝相对而言,朱棣爷孙三人都算是比较幸运的,三代政策接连,直到三杨全部去世,失去了先帝朝的代言人,才逐渐人亡政息。

哦,倒霉的还有明孝宗父子,直接被人家,咳咳,断子绝孙了还怎么延续?

乾隆虽然前期做的也算不错,但是他的执政思想和他老爹雍正很不像,相反,他很像康熙中期的玄烨,这也难怪乾隆一上位就废除了老爹的新政,这也难怪清朝人喜欢将康熙和乾隆并列。

这也难怪,为何康熙晚年独宠弘历这个孙子了,没办法,爷孙二人还挺像的。】

“为政者,最怕莫过于人亡政息啊!”

嬴政心中苦涩,暗道:国亡了的,像朕这样叹息都叹不了了。

刘彻此时再次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所得意,朕这个千古一帝称号绝对得来不虚假!

你看看,朕驾崩前带走了储君生母,又给储君留下了一个千古名臣。

朕虽然晚年喜欢花点小钱,但总体也没给大汉弄什么大的幺蛾子吧?

“卫霍族人于我大汉精忠至极啊!”

卫青连忙谢辞道:“臣为汉臣,自当为汉室尽劳!”

“哈哈哈,朕的皇后是千古贤后,朕的舅子也是千古名将!”

朕也是千古一帝。刘彻在心中十分的臭屁。

甘露殿。

这时的甘露殿有点沉默,皇子治,你怎么敢!

长孙无忌最先接受到了这个晴天霹雳。

他在未来好不容易熬到了妹妹去世,房杜去世,多年养生让他终于当上了宰相。

结果,亲外甥把他给弄死了?

“大家,臣委屈啊!”长孙无忌涕泪横流,上前就是抱着李世民的大腿,不顾旁人的哭嚎起来。

二凤看着自己这个发小兼大舅子,心里也是不是滋味。

长孙无忌的能力他是知道的,比不过房杜是肯定的,但也绝不是庸碌之人,将来自己选择他作为辅政大臣,绝对是靠谱的。

这是伴自己长大的兄弟,也是自己心爱的妻子的兄长,更是自己嫡子们的亲舅舅,也是鲜卑勋贵在朝中唯一的代表,更是陇西集团的利益代表。

“兄长!”长孙皇后面露不悦。

长孙无忌有点悻悻然,好不容易逮到了委屈的机会,不对,我是真委屈。

“辅机将来还能为我等延续贞观之政,辛苦了啊!”李世民先安抚道:

“皇子治现在还小,心性未成,辅机莫要忧虑,万事有朕在,有皇后在。”

“大家!”长孙无忌一个深深的拜服。

“把弘历给朕叫过来,气死朕了!”

你爹我辛辛苦苦的积累这么久,就是让你登基之后败家的吗?

雍正心中十分恼怒,我整天过着苦行僧的日子,没想到不但全国各级没有知足,就连太子也不知足?

换太子,自然也是不可能的。

弘历的地位还是很稳的,雍正自己都没有换太子的想法,他的其他儿子还没弘历好呢!

但这口气,不顺不行啊!

看来,今天小乾隆爷是逃不了一顿皮肉之苦了。

“珅珅,这天幕怎么都在骂朕和你啊!”乾隆委屈了,朕不就想旅游一下吗,怎么不可以?

那周穆王不也去旅游了嘛!而且周穆王还旅游到了昆仑,朕只不过是旅游到了江南而已。

再说了,朕的康乾盛世难道还不足以证明朕的贤明吗?

“万岁爷,这天幕一定是出错了,接下来,肯定就该夸您了!您可是十全老人,千古一帝啊!”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之桃李满天下刺刀1937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极品大昏君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校花的贴身狂少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医妃火辣辣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最强炊事兵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寒门崛起全军列阵我在洪武开商铺乱世枭臣穿越之温僖贵妃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铁血大明调教大宋汉末召虎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我在大唐开当铺大唐一品特种兵之王三国:白毦陈到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华兴传坏人笔记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边关渔猎,开局捡到小娇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医入白蛇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再续蜀汉的浪漫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乱匪开局,看我如何倒反天罡!沈少卿探案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我只做风流皇帝,天下美人皆归朕宋骑天下一人修真传带着八位嫂嫂流放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八百铁骑,镇万界奇葩皇帝合集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穿成农夫,从神箭手到大楚国公诗仙,神医,商圣,镇国公!敕封一品公侯原始:驯服母虎,走婚诸部山河鉴:隋鼎中国古代奇闻录白话文讲资治通鉴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红楼:开局听劝系统,贾颜逆袭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元末:红旗漫卷,替天行道消失的墨者十世轮回之炼体时空霸主:从宋末开始打造全球帝大明余晖中的守夜人陛下,您的奏折上热门了!娘娘,请卸甲!顶级带娃:我给朱元璋带大孙重生明末?结党!必须结党!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大明:朕即天意,手搓神话大军开局:系统,你管这叫九子夺嫡?古人的智慧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我是纨绔世子,怎么就要造反了?我的庄园成了皇帝收留所荒年:从填饱贪吃嫂嫂后开疆扩土回到明末做皇帝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大明第一会所:海天宴!爆兵后,我每天都在谋划造反康熙正史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太后别点灯,奴才真是皇上